創新生態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圖書
本書從生態學的角度研究如何在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構建產業生態鏈,注重自我演進,實現生態平衡,使得產業園區走上可持續創新的發展道路。
因為就是學不來,才有所謂矽谷的秘密。
矽谷的秘密中,有一條是企業之間互相兼并,互相的吃。
因此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理解這個矽谷的秘密,應該是有邏輯基礎的。
作者通過案例總結了發達國家和第五產業園區的成功特性,分析了國內產業園區遇到的瓶頸,提出了創新生態的發力點,給出了在上海浦東和張江地區的實踐模式。
本書觀點新穎,自成邏輯體系,值得“官產學研資”這“五子登科”的高科技產業鏈的參與者閱讀、參考、借鑒。
前言:熱浪頭 冷思考 | ||
第一章 高新技術產業新視角 | ||
第一章 高新技術產業新視角 | 2,創新併購與生態食物鏈 | 3,併購創新和產業發展 |
4,高技術產業併購趨勢 | 5,矽谷真相:生態特徵 | |
第二章 創新生態框架 | ||
1,自然生態與企業生態 | 2,區域創新體系的生態系統結構 | 3,自發形成與人工主導 |
4,生態環境 | 5,創新物質與創新能量 | 6,生態多樣性與穩定性 |
第三章 創新食物鏈的角色 | ||
1,創新種群 | 2,創新生產者 | 3,創新消費者 |
4,創新分解者 | 5,創新食物鏈 | 6,創新物種間的協同進化 |
7,創新物種的生態位 | ||
第四章 創新食物鏈之“資本的吃” | ||
1,資本生產者:風險投資、天使投資 | 2,資本消費者:高效、科研機構與SME | 3,資本分解者:退出渠道 |
第五章 創新食物鏈之人才的吃 | ||
1,人才生產者 高校、科研機構 | 2,人才消費者 企業群落 | 3,人才分解者 人才的流動 |
第六章 創新生態的演替與產業升級 | ||
1,群落的演替 | 2,創新生態的演替 | |
第七章 解惑中國高新技術園區 | ||
1,沉箱養蝦 | 2,剩者為王 | 3,死亡之谷 |
第八章 創新生態發力點 孵化機制 | ||
1,雞與蛋 | 2,孵化機制和可吃性v | 3,孵化機制和新物種 |
4,新型孵化器與創新生態 | 5,新型孵化器器與傳統創新的對比 | 6,新型孵化器的網路化 |
後記 與“郎”共舞(創新生態的思考邏輯) |
張愛平
男,1962年生,高工,生物學博士
現任浦東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男,1965年生,高工,致公黨員
現任中科院計算所上海分所所長;浦東新區移動通信協會秘書長;CCF Yocsef上海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