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彥公
師彥公
徠師彥公,字槐三,號朴園,清乾隆時人,家居井溢村。曾任常州府通判、徐州府豐碭通判,主管過河防及水利等事,后被提升為銅沛同知。
在任期間,一天早晨,人們傳說黃河水位驟降,他便想到下游可能決口,於是立即率領滿載堵水器物的船隻百餘艘,順流而下。至桃源境,大堤果然潰決,急需堵河材料。對彥公的及時援助,眾人無不感激。
此後,他又調任外河同知,升轉淮徐道,調淮陽道。在任期間,當地千里河堤,數年無慮,兩岸百姓,安居樂業。乾隆四十三年(1778),韓城遭災,師彥公拿出500石糧食救濟災民。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帝南巡,曾召見師彥公,設宴款待,並賜以厚禮。乾隆五十二年(1787),擔任徐州雲龍書院擴建總指揮(總其事)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一月癸未,諭曰:原任淮徐道師彥公、淮揚道趙載元,前於失察高郵州書吏假串冒徵案內革職,咎有應得。本不應送部引見。但念該二員系河員出身,尚能熟悉河務,師彥公、趙載元俱著加恩送部帶領引見。
清乾隆末年,觀察師彥公利用法王廟古柏售價,又得鄉里相助,於西庄興建古柏書院,建有講堂、灶房、宿舍等。北原寒士肄業稱便,狀元王傑撰《古柏書院碑記》 。
師彥公以老辭官后,回居鄉里。嘉慶十二年(1807),給文廟捐銀5000兩,資助舉貢生赴試。在本村購置義田,舉辦義學,還為黃河龍門岸石壁補置鐵樁、鐵環,以利船手沿攀上行,今尚有遺跡。《大清仁宗睿皇帝(嘉慶朝)實錄》載:嘉慶九年(1804)正月戊午,予陝西故江蘇揚州同知師彥公,入祀鄉賢祠。
龍門大石上原有“奠高山大川”五字,系師彥公手書,惜已不存。
西庄徠法王廟磚刻“救封法王之墓”,亦為其手書,尚保存完好。
“看路滑”是師彥公致仕后應邑人之邀而題寫的,見於西庄鎮井溢村一磚建拱門。路滑含世路艱險之意。身居道台之位的師彥公,寫出如此白語警句,可以說是其為官多年的心得體會,看似淺顯,實則深奧。奉勸鄉鄰時常保持戒懼心理,謹慎從事。
生有五子:長子師亮采,嘉慶戊午舉人,江蘇海州知州;次子師志鵬,海南衛糧通判,出嗣其叔;季子師慕祖,上海河廳同知;四子師得運,江南江防營守備;五子師兆熊,宣化府知府。
孫十一,皆仕宦,長灼,任戶部郎中,名尤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