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氣

漢語詞語

濁徠氣是漢語詞語,拼音是zhuó qì,意思是穀食之氣;人體呼吸時呼出之氣和從肛門排出的矢氣;指不良風氣;俗氣。

基本釋義


1.穀食之氣。
2.人體呼吸時呼出之氣和從肛門排出的矢氣。
3.指不良風氣。
4.俗氣。

造句


日光穿透污雲濁氣,自己卻一塵不染。

中文釋義


1、穀食之氣。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濁氣歸心。”王冰 註:“濁氣,谷氣也。”張志聰 註:“受谷者濁,胃之食氣,故曰濁氣。”
《鏡花緣》第九回:“話言未了,只聽腹中向了一陣,登時濁氣下降,微微有聲。”
2、人體呼吸時呼出之氣和從肛門排出的矢氣。
《醫宗金鑒·張仲景》“發汗后,腹脹滿者”集注引 張錫駒 註:“濁氣不降,清氣不升,而脹滿作矣。”亦泛指混濁之氣。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門窗開處冒出一陣陣煙霧濁氣。”
3、指不良風氣。
許地山 《女兒心》:“幾個要到 普陀 朝山的和尚受不了這種人間濁氣,都上到艙面找一個僻靜處所打坐去了。”
瞿秋白 《青年的九月》:“鼓動起自相殘殺的濁氣,消弭階級鬥爭的勇敢。”
4、俗氣。
《天雨花》第七回:“生來容貌不超群,行動舉止多濁氣。”

醫學定義


濁氣病因病理學名詞。
①飲食水谷精微的濃濁部分。《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②陰寒之邪。《靈樞·憂恚無言》:“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
③污濁之氣。如呼出的廢氣,排出的矢氣等。
④與清陽相對而言的重濁物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
徠⑤腸胃中有形的食物殘渣。《靈樞·小針解》:“濁氣在中者,言水谷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