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鳳口岸

章鳳口岸

章鳳口岸地處雲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南部,位於北緯24°08′~24°39′,東經97°39′~98°17′之間,東鄰潞西,南連瑞麗,北接梁河、盈江,距州府芒市129公里,距省府856公里,邊境線長50.899公里,無天然屏障。主要口岸通道拉影、拉勐,距緬甸北部重鎮八莫93公里,自古就是中緬貿易的集散地。

歷史沿革


1991年8月10日,章鳳口岸確定為國家二類口岸,為了暢通口岸,擴大進出口貿易,1992年縣人民政府舉全縣之力,克服各種困難修復中斷了30多年的章鳳至八莫公路,次年全線通車,突破了人背馬馱的貿易歷史。1998年8月23日緬政府將雷基(洋人街)升格為國家級口岸,同時設立雷基市。2002年緬甸擴大開放,大力開發克欽邦第二特區邁扎央經濟開發區,進一步活躍了中緬貿易。口岸的開通和對接,使章鳳口岸成為中緬兩國繼畹町、瑞麗口岸之後的第三個陸路通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兩國邊民自古以來的貿易往來歷史,使章鳳口岸在對緬貿易和交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理位置


章鳳口岸在進出口貿易活動中立足緬甸,由八莫南下經水路可直達仰光出海,北上經水路、公路可達密支那,並可經公路與印度交往。八莫港輻射面廣、集疏能力大,大宗貨物由八莫中轉,經伊洛瓦底江水運可進出仰光港或沿途各港口,是我省西南地區走向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國有充足的出口商品,而緬甸及東南亞各國資源極為豐富,在進出口貿易中有極強的互補性。

發展


章鳳口岸是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的“前沿港”,自古以來就是中緬貿易的重要集散地、“蜀身毒道”即“西南古絲綢之路”的重點門戶,有“貢道”、“官道”之稱,1991年8月10日,省府批准章鳳口岸為國家二類(省級)口岸。如今,口岸聯檢樓、貨場及查驗附屬設施一應俱全,國際人流、物流、資金流一直保持較好增長,形成了我國連接東南亞、南亞最便捷的“陸水聯運”通道,與緬甸、印度、孟加拉等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十一五”期間章鳳口岸已被列為國家口岸發展規劃二類轉一類開放口岸。
章鳳口岸貿易輻射面廣。章鳳口岸對接緬甸雷基國家級口岸。1998年8月23日緬甸政府根據中緬雙邊協議確定雷基(洋人街)為國家級口岸,同時設立雷基市。雷基市距緬甸北部交通樞紐、“陸水聯運”港口、商品集貿重鎮八莫市92公里。從章鳳口岸到達八莫后,南下經伊洛瓦底江水運可進出皎漂、仰光等沿途港口,直通東南亞、南亞、東非等世界各地;北上經水路、公路可直達密支那,並可經陸路直達印度雷多口岸。
章鳳口岸貿易增長迅速。隨著口岸的交通、通訊、能源及生產、生活等服務設施不斷完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推進,章鳳口岸發展態勢日益喜人。就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之下,2010年章鳳口岸仍然實現進出口總值、進出口貨運量、進出境車輛、進出境人員的增長,分別增長73.5%、58.8%、81.2%和20.9%。
章鳳口岸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隨著口岸的不斷發展,章鳳口岸在保持過去以出口針紡織品、棉紗、毛毯、日用百貨、小五金、家用電器,進口藤條、木材、硅化石、玉石、農副土特及海產品、西瓜、荔枝等商品的基礎上,新增有大型水利、電力、農業機械、製糖設備、化肥生產設備等從章鳳口岸出口到了緬北地區。本地外向型企業發展也十分迅速,進出口額大幅上升,在本縣備案登記的邊貿企業已經達到62戶,進出口實績明顯的企業共有10戶。
口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10年章鳳口岸新建聯檢樓佔地面積6572平方米,建築面積2772平方,概算投資877.53萬元,預計2011年2月竣工;新建口岸配套查驗貨場佔地面積21334平方米,建築面積5040.05平方米,室外硬化面積31209.17平方米,概算投資1899.39萬元,預計2011年6月竣工。章鳳口岸已具備國家一類口岸開放條件,升格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指日可待。
章鳳口岸面臨重大發展機遇。隨著西部大開發、和諧周邊建設的深入推進,特別是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戰略的實施和中緬互信合作關係的快速提升,章鳳口岸迎來了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章鳳口岸各相關部門將認真做好中長期經濟貿易發展戰略研究,在口岸貿工、貿農、貿旅等方面群策群力,傾力共推口岸貿易發展,加快橋頭堡黃金口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