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

短打

短打是古代漢服的一種,又稱“豎褐”、“裋褐”。以勞作方便為目的的便服。與常服和禮服相區別。

漢服短褐


1.這裡的“短”不是長短的意思。“短”“豎”“裋”三字同音,都讀作“shù”。“短”通“裋”,“豎”是豎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
2.褐:麻料、獸毛編織物。
所以,短褐的原意是用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粗布上衣。短褐亦引申為普通百姓的勞作裝、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褲)。或指地位卑下的人。到清末,短褐在小說、戲曲中稱短打。
總結說來,短褐就是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褲的男裝。上衣長度一般在臀部和膝蓋上下。

詞語溯源


裋褐(擷芳主人)
裋褐(擷芳主人)
唐·司馬貞索隱》:“裋,一音豎。謂褐布豎裁,為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 “短音豎。豎褐,謂褐衣而豎裁之,以其省而便事也。”唐 顏師古註:“裋者,謂童豎所著布長襦也;褐,毛布之衣也。”
《史記·孟嘗君列傳》:“而士不得短褐。”
《漢書·貢禹傳》:“家貲不滿萬貫,妻子糠豆不贍,短褐不完。”
《史記·秦始皇紀·論》引賈誼句:“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
《集解》引徐廣句:“‘裋’一作‘短’,小襦也,音豎。”
鄰有短褐而欲竊之。——《墨子·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