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準設計大廈

非標準設計大廈

非標準設計大廈的高度設計沒有統一標準,一般都以40層作為標準,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

概況


非標準設計大廈(英文:Non-Standard Domestic Block)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於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中較為常見。

簡介


1990-2000年代,房屋署以標準設計,在各區大規模興建一式一樣的屋邨,被批評單調乏味。隨著近年公屋量銳減,公屋地皮亦趨小型和不規則,房屋署引入非標準設計以應付不同環境。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和諧式過渡至非標準設計的公屋,脫離沉悶設計;六座大廈是根據現場風向分兩排興建,以製造通風廊避免屏風效應,同時減少單位互望。非標準設計大廈在景觀設計,外牆設計和單位設計都比和諧式更好,最後房署於2009年停止使用和諧式大廈設計新屋邨,取而代之的是非標準設計大廈。

大廈設計


非標準設計大廈的高度設計沒有統一標準(如彩德邨彩亮樓及彩賢樓,其分別只有38及36層),但一般都以40層作為標準。
非標準長型大廈
非標準長型設計大廈的外觀呈“一”字型,例子有位於葵聯邨。這款設計與長型大廈設計相似,但非標準長型大廈的大堂是嵌入大廈主樓內的。
T型大廈
T型設計大廈的外觀呈“T”字型,這設計減輕了“樓望樓”的問題。T字式非標準型設計的大廈的其中一翼較其餘兩翼長,例子有美東邨美仁樓;有些T字式非標準型設計的大廈以一字式非標準型設計為基礎,再加入一翼作為升降機大堂,款式例子有彩德邨彩敬樓、彩亮樓及彩賢樓。
十字型大廈
非標準十字型大廈的外觀呈“十”字型,與新和諧一型相似,為非標準設計大廈當中最為常見的款式;而當中大廈A翼及C翼末端單位設有一正方型窗戶、走廊末端凹入大廈主體內的非標準十字型大廈為最常見的款式。例子有彩德邨及藍田邨,兩邨都擁有同款的非標準十字型大廈。當中,彩德邨擁有三座與普遍非標準十字型大廈相似但有些微分別的非標準十字型大廈。其他款式的例子有油麗邨的豐麗樓及盈麗樓的走廊末端兩旁窗戶比和諧式大。
Y字型大廈
非標準Y字型大廈的外觀呈“Y”字型,與和諧二型相似,例子有位於黃大仙上邨詠善樓及牛頭角下邨第1座(興建中)。
削翼設計
削翼設計不是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其中一款型號,而是指大廈其中一翼(或多於一翼,但未曾出現)的頂部減少了末端的單位。外型與和諧式大廈的附翼大廈相似,但削翼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中被減少的單位本身為大廈主體的一部分,並不是與非標準設計大廈相連。例字有彩福邨彩喜樓,該大廈一共有40層,C翼在36層起減去末端的單位,36層至40層的走廊末端更設有露台。

特點


新的公屋水缸鹹淡水供應系統,須清洗或維修水缸時可輪流進行,避免了供水暫停建築物料則選用環氧樹脂塗層鋼筋,是預防鋼筋混凝土過早腐蝕而剝落的最有效益和最可靠方法,大廈使用三十年便可節省維修費等高達二、三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