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效應
屏風效應
屏風效應是指樓宇建築猶如天幕,阻礙自然風進出,這使城市內的空氣轉差、不見天日、悶熱難擋,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境環、空氣質素、景觀及自然光,令相對內陸地區的空氣流動減弱,氣溫升高,加劇地區性的空氣污染問題,令區內居民患呼吸道毛病的比例增加。
屏風效應
屏風效應
屏風效應
政府在引入地契及建築物條例的限制時,可參考在日本及星加坡成功減少“屏風效應”的方法和例子,集合本地機構如最近香港房屋委員會在牛頭角上邨發展所作的地方氣候分析結果而進行專家諮詢。另外,政府還須注意實驗室或理論數據之可行性及真確性,制訂清晰的指引,並考慮容許條例管制上有一定程度之彈性,以便靈活處理個別發展及其周邊情況。這樣發展商及建築師,規劃師等專業便能夠實際配合併掌握美化環境所需執行的過程。 ”
屏風效應
雖然政府在拍賣土地時,會清楚列明每幅土地的面積和地積比率,但由於政府在具體執行政策時尺度較寬鬆,不僅允許發展商將公用設施及一些環保設施豁免計入可建樓面面積,而且允許在地盤內加建道路或其它公共設施的發展商,可額外多建樓面面積。由於豁免與額外優惠過多,令發展商可免補地價或者以“超筍”地價,多建兩、三成樓面,使每幅土地的“實際”地積比率與建築物的高度不斷攀高,形成屏風效應。這也是發展商願意用較高價錢去競投土地,以至出現“麵粉貴過麵包”怪象的重要原因。政府取消有關豁免與優惠,嚴格限制地積比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庫房的賣地收入,但長遠而言,有利本港空氣質素改善和維護市民健康,政府應擇善而從。
受本地及外圍污染物排放影響,近年來本港空氣質素每況愈下,已影響到市民身體健康和投資環境。如果香港不是處在瀕臨南海的有利地理位置,空氣質素肯定會比現在更差。因此,香港要格外珍惜上天造化,避免在海邊建造更多屏風式建築而令空氣污染加劇。此外,由於建築物是百年大計,一旦建成並形成屏風效應,其負面影響將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政府應重視環保組織的提醒和忠告,儘快對臨海地皮的樓宇布局進行檢討和規劃。發展商應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加強自律,注重自身的社會責任,避免將建築物尤其是臨海建築物設計成屏風樓,獨家取盡海景,享盡海風,這樣雖會推高樓盤價格,但卻損害了發展商自身形象。近年來市民和環保團體對屏風樓現象的批評,值得發展商三思。
屏風效應
屏風效應還有諸多表現:如氣溫升高,形成“島效應熱”、“雨島效應”;採光不足,形成鼻塞、喉干舌燥、鼻炎、頭痛和嗜睡等高樓綜合征;還會產生光污染,為了美觀,大部風高層建築外部採用反光玻璃或反光建材作裝飾,它是一種長期的視覺污染,會使人心情緊張、情緒煩躁。
據黨志教授透露,中國已經開始注意到城市建築與環境問題。因此,華南理工大學還曾組織校內建築學院、環境學院等相關部門共同申請“建築生態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若獲批准,將是中國國內第一家研究城市建築與周邊生態環境相互作用的科研機構。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研究員方興華說:“高層建築是現代文明的標誌,也是商業社會的產物。在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大中城市,高層建築不僅有利於節約土地,減少市政投資,還可以創造優美的街道景觀,為人們工作生活提供全新的空間。然而,近年來高層建築的興建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一系列負面影響。”黨志教授也提出,為了能更加準確地了解城市高層建築對周圍居民及生態環境的影響,應在這些敏感地區增設監測點,從而獲得最直接的數據以判斷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為今後的建築規劃提供依據。
屏風效應
2.政府立即全面檢討目前各個大型面積發展計劃的發展設計和規模,尤其在市區重建局及政府全資擁有的鐵路公司車站上蓋等重建/發展計劃上起“帶頭作用”,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第十一章“城市設計指引”中有關“空氣流通評估部份”及“空氣流通評估技術通告”的規定,並降低密度或改善設計,以確保屏風效應不會出現。
3.就所有已審批但還未興建的大型發展項目的設計作全面檢討,以便透過改善設計著手,如增加樓宇間的距離、加設視覺及通風走廊、沿邊界後退、增加地面公共空間等,把屏風效應的影響減至最低。
4.訂定各區土地發展密度應是專業規劃的決定而非財務上的考量。因此,鐵路發展、市區更新、文化或其他的公共設施皆不應以土地交換、發展權或額外的地積比率作補貼。
5.政府應全面檢討包括都會區及新市鎮的城市發展密度,避免出現屏風樓宇,尤其在城市通風位置上,如臨海地帶或單邊開揚之地。在高密度地區的政府用地應保持低密度發展或作為休憩用地,不宜出售作物業發展,以抒緩同區私人物業發展權的密度增長。新規劃地盤面積不宜過大,並應以視覺或通風走廊分隔,增加地面通風。政府亦應限制因地盤合拼而產生的屏風問題。
6.修訂現行法例,如《建築物條例》第十六條,或通過作業指引,制定更客觀的守則,讓建築事務監督及各方業界有更清晰的依據,避免興建如屏風樓等對鄰近樓宇的空氣流通有不良影響的建築物。
7.政府應檢討現行各種機制及指引,以防止不必要地出現屏風效應,如過大的停車平台,或因部門不協調問題而出現的屏風樓宇。
8.城市規劃應摒棄一貫的平面思維,而以立體空間思維取而代之。在規劃過程中以立體模型輔助設計,並以此作為與公眾溝通的工具,樓宇密度、體積及布局會否出現屏風效應便可及早預見。在目前“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Outline Zoning Plan)及“建築圖則”(General Building Plans) 以外,因地制而地為各分區製作“都市設計大綱指引”(Urban Design Guidelines)。
1、http://www.hangzhou.com.cn/20060801/ca1187306.htm
2、http://news.gz.soufun.com/2006-09-06/802130.htm
3、http://www.civicparty.hk/cp/media/pdf/070323_submission_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