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家鄉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的下轄鄉
李老家鄉位於商丘市虞城縣城北7公里處,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僅5公里,北與豫東名鎮---利民鎮相鄰,東為稍崗鄉,西鄰王集鄉。總面積74.0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9萬畝,轄張關廟村、田莊村、胡樓村、胡庄村、孫庄村、崔老家村、李老家村、孔堂村、大李庄村、南王村、高庄村、朱廟村、唐樓村、豐樓村、馬廟村、任王樓村33個行政村,120個自然村,1.2萬戶,42245人(2017年)。少數民族有回族。
李老家村附近有任家大院、響河水利風景區、魏堌堆遺址、營郭遺址、花木蘭祠等旅遊景點,有虞城喬藕、虞城紅富士蘋果、虞城酥梨、陳店麻花、虞城賈寨五香豆腐乾等特產。
1953年建李老家區,1958年屬潘井公社,1965年析建李老家公社,1983年改鄉。響河、柳公河流經鄉境。虞(城)單(縣)公路、310國道過境。
李老家鄉
位於虞城縣城北6公里處,轄33個行政村,128個自然村,總人口5.6萬人,鄉域面積86平方公里,耕地6.9萬畝。
李老家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虞單亳公路和310國道縱橫全境,形成交通樞紐,南距隴海鐵路虞城縣站6公里,西距京九鐵路商丘站15公里,東過連雲港口岸,北依黃河故道,被譽為虞城縣第二經濟發展中心。
李老家鄉
走農業產業化典範之路(市場+公司+基地+農戶).形成以花卉、蔬菜、無籽西瓜、棉花、良種繁育、特種養殖、名優雜果七大支柱產業。鄉黨委、政府按照市場經濟運行機制,高標準建設了“四季春果蔬菜花卉市場”,健全了科技服務公司,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高質、高效生態農業,形成了以任王樓、范廟、南王、馬廟、朱廟為中心的花卉生產基地,(蘆薈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
以張關廟、崔老家、蒯庄為中心的蔬菜生產基地,以袁村寺、劉庄、袁老家等村為中心的無籽西瓜生產基地,以朱廟、南王為中心的雜果基地,以匡堂、張庄、李漢樓等村為中心的棉花生產基地,以李豐樓、潘井為中心的良種繁育基地,以李漢樓為中心的梅花鹿繁育基地,以朱廟為中心的鴕鳥繁育基地。在全鄉範圍內初步形成了東部西瓜西部棉,中間花卉蔬菜園的高效農業新格局。
工業形成了建材、棉紡、工業助劑、食品、蘆薈深加工、精密製件六大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