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字

今字

今字,又叫今文字:漢語文字學概念,與古文字相對而言。以隸書為分水嶺,通常將甲骨文、金文、小篆稱為古文字,而將隸變以後的漢字稱為今文字,包括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

詞語解釋


【注音】:jīn zì
【釋義】:
從考古發現的秦系文字資料來看,戰國晚期是隸書形成的時期。秦國人在日常使用中也在不斷破壞、改造正體字形,由此產生了俗體,這個俗體便是隸書產生的基礎。”在這些俗體字里,已經出現了不少跟後來的隸書相同或相似的寫法。在秦國的俗體字里,用方折的筆法改變正規篆文的圓轉筆道的風氣頗為流行。“這便是今文字的開端。由於隸書不便於書寫,大約在東漢中期,從日常使用的隸書里演變出了一種跟八分有明顯區別的比較簡便的俗體。這種俗體隸書在很大程度上拋棄了收筆時上挑的筆法,同時還接受了草書的一些影響,如較多地使用尖撇扥,呈現出由八分向楷書過度的面貌。為了區別於正規的隸書,我們姑且把這種字體稱為新隸體。東漢晚期還出現了一種新的字體,即行書。據說是桓、靈帝時的劉德升所創的。是介於楷書跟今草之間的一種字體。
隸書、行書、楷書、草書便是今文字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