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盛岫

韓盛岫

韓盛岫(1910——1988)戲曲導演、教練。北京市人。從小入京劇富連成班學藝,屬“盛”字輩。專工雜角,生、旦、丑、凈都演。

目錄

簡介


抗日戰爭爆發后,他由北京出發,沿途經保定、石家莊、鄭州到西安,在獅吼劇團任教,培養有常警惕、孫建章等豫劇演員。當時為生活所迫,在教學空隙於蓮糊公園開設茶館。不久,此館即成為我黨地下聯絡站。1940年任教於陝西省戲劇專修班,后又到西安上林劇院。他為人耿直,不趨炎附勢,戰爭中,曾一度在家居閑。1950年參加西北民眾劇團,後轉為陝西省戲曲劇院。他是到劇院最早的一位京劇藝術家,並引薦了不少京劇專家。馬健翎曾說“在業務上我有一雙左右臂,表演上是韓盛岫,音樂唱腔上是李正敏。”他在藝術上很少保守思想,善於同新文藝工作者合作。劇院排演的大部分重點劇目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如《趙氏孤兒》、《游西湖》、《竇娥冤》、《飛虹山》等。他排戲注重重場戲,注重人物感情,並以言簡意賅的詞句進行概括,如《游西湖﹒殺生》一場,就提出“逃、救、殺”三個字,為裴瑞卿、李慧娘、廖寅的角色任務。排《破洪州》,他規定前半部穆桂英、楊宗保為“打”和“鬧”兩個字。同時,他導戲有八字訣語,可惜未能傳於世。他排戲時對傳統程式動作用得很巧,如《游西湖﹒鬼怨》一場,為了展示慧娘悲憤怨恨、壓抑難奈的心情,而又不甘屈服,勇於抗爭的精神,他給演員設計了一個卧魚前雙手抱肩緩緩蹲下又緩緩起立的動作,十分優美。至今每每表演到此,總是滿堂喝彩。1956年中共陝西省委決定,把碗碗腔《金琬釵》搬上大舞台,他擔任排導,每天自費看皮影,堅持半月,認真研究並較有深度的掌握了碗碗腔的表演風格,出色地排導了此劇,突破了該劇種原有的局限性,尤其是《大審》一場有所出新。排導《滿江紅》一劇時,注意借鑒話劇的表現手法,嬗變一些傳統程式,豐富戲曲表演;音樂上採用“黃龍痛飲”古樂,增強了氣氛。他在教學生時,能因材施教,如對李應真、馬蘭魚李繼祖、胡正友等演員就充分注意各人的特點,最大程度發揮了他們的各自的長處。有時亦粉墨登場,如抗美援朝義演《虹霓關》,他扮花臉辛文里,動作乾淨利落,寶刀不老。他為人謙和,政治上不斷要求進步,對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有著獨特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