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柳

楊柳科柳屬植物

北沙柳(拉丁學名:Salix psammophila C. Wang et Ch. Y. Yang,)是楊柳科,柳屬灌木,高可達4米。葉片線形,先端漸尖,邊緣疏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帶灰白色,托葉線形,常早落。花先葉或幾與葉同時開放,苞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圓,外面褐色,花絲合生,花藥黃色;子房卵圓形,花柱明顯,3-4月開花,5月結果。分佈於中國陝西、內蒙古、寧夏、山西等省區。抗風沙,不擇土宜,繁殖容易,各地常作固砂造林樹種。

形態特徵


北沙柳
北沙柳
灌木,高3-4米。當年枝初被短柔毛,後幾無毛,上年生枝淡黃色,常在芽附近有一塊短絨毛。葉線形,長4-8厘米,寬2-4毫米(萌條葉長至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疏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帶灰白色,幼葉微有絨毛,成葉無毛;葉柄長約1毫米;托葉線形,常早落(萌枝上的托葉常較長)。
花先葉或幾與葉同時開放,花序長1-2厘米,具短花序梗和小葉片,軸有絨毛;苞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圓,外面褐色,稀較暗,無毛,基部有長柔毛;腺體1,腹生,細小;雄蕊2,花絲合生,基部有毛,花藥4室,黃色;
子房卵圓形,無柄,被絨毛,花柱明顯,長約0.5毫米,柱頭2裂,具開展的裂片。花期3-4月,果期5月。

近種區別


北沙柳
北沙柳
本種的葉形與黃柳S. gordejevii Y. L. Chang et Skv.相近,但黃柳的枝、葉始終無毛,葉緣具粗腺齒,秋季常外卷,花絲2,離生,蒴果無毛,而本種的枝、葉初期常有微絨毛,葉緣疏淺齒,不反卷,花絲合生成單體;蒴果密被絨毛。另外,本種也容易與細枝柳S. gracilior (Siuz.) Nakai 相混,但本種葉為線形,上下幾等寬; 花柱明顯,而後者葉常上部較寬;花柱很短至缺。

生長環境


喜光、耐寒、抗風沙、耐輕度鹽鹼,是乾草原典型中生性大灌木,分佈於低山、平原、河流兩岸及地下水位較高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為中國特有種,產於內蒙古及陝北地區。寧夏、甘肅、新疆有引種栽培。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陝西、內蒙古、寧夏、山西等省區。抗風沙,不擇土宜,繁殖容易,各地常作固砂造林樹種。模式標本采自寧夏鹽池縣。

主要價值


北沙柳
北沙柳
飼用:北沙柳的嫩枝葉是牛、羊、駝的好飼料,其它牲畜不食或很少採食。綿羊和山羊喜食干葉,在冬季飼料缺乏時,各類家畜都喜吃,為牲畜度荒年的主要飼料之一。在毛烏素沙地,每畝可產風乾枝葉飼料120—155公斤。北沙柳枝稠葉茂,且柔嫩,營養價值高,富含較高的蛋白質和脂肪,纖維素含量較低。所含必需氨基酸也較一般禾穀類飼料多,大約與小麥麩含量相近。
北沙柳不僅是乾草原、半荒漠區的良好飼料;也是防風固沙的好樹種。樹皮可是取鞣製草;花為蜜源;樹皮可藥用,味苦性寒,有清熱消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