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思橋
胡相思橋
目錄
宋《平江圖》上也有這座橋,不過當時的名稱是“胡廂使橋”,廂使據考是宋代設於京城四廂處理治安和民間糾紛的一種官職。從何時起轉化為胡相思橋,就不得而知了。現有的橋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1983年修。全長14米,凈跨4.1米,中寬3.2米,矢高2.9 米。橋的拱券採用縱聯分節並列式砌置;這種發券方式又稱“聯鎖法”,較之較早的分節並列式在技術上是一大進步,蘇州清代石拱橋多用此法。條石欄板南北外側都刻有“重建胡相思橋”五字,橋孔兩旁的明柱(楹聯石)上則鐫有“乾隆九年署元和縣正堂加六級張曰謀重建”等字。橋面中心石板上浮雕著輪迴紋,意在宣揚佛教“生死六道輪迴”觀念,勸人行善積德,為橋樑、寺廟等古建築上所常見橋孔拱券的外沿還有一圈凸起的拱眉石,更增強了橋的立體美感。此橋雖是典型的清代花崗石拱橋,但金剛牆上夾雜的青石和武康石卻是其悠久歷史的記錄。更令人感興趣的是,橋西堍南側金剛牆上還有一方“橋神土地”刻石。《吳門表隱》卷十載“崇正宮橋南堍塑橋神、喜神、宅神、井神、灶神、廁神,皆出名手,肖像如生”。說明從前民間有祭橋神的習俗,昔日橋神不止一處,而今胡相思橋的“橋神土地”已是罕見的遺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