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區鄉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轄鄉

庫區鄉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東北部,距洛陽城約85公里,距嵩縣城約8公里,跨北緯34.07度至34.13度、東經112.14度至112.22度之間。東接飯坡鄉,西連大坪鄉和城關鎮,南鄰紙房鄉,北依閻庄鎮、田湖鎮。政府所在地為橋北村

庫區鄉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72.3平方公里,其中陸渾水庫水域面積40.3平方公里,佔全縣2.4%,人口3.9萬(2008年),人口密度811人/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179個村民組。

歷史沿革


,務院批准興建陸渾庫,建陸渾區。區政府城街,城、寺庄、黃庄3個區的21個大隊劃為陸渾區管轄。
撤區建社,庫區社,社址遷橋北村。
建飯坡社,干澗溝、南庄、曲隊划飯坡社管轄。
1984年1月改公社為鄉。
2020年6月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嵩縣田湖鎮陸渾村劃歸庫區鄉管轄,撤銷庫區鄉建立陸渾鎮,實行鎮管村體制,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庫區鄉為丘陵區,最高海拔常店村525m,最低海拔老樊店306m,相對高程218m。

氣候特徵

庫區鄉屬大陸性氣候,年均溫14℃,最低溫度—18℃,最高溫度40℃,年降水量662mm,>=10℃以上有效積溫9560℃,無霜期209天。

水文

庫區鄉有吳村河、龍駒河、干澗河、莘樂溝河、草子溝河,平時無水,雨季洪水成災。

行政區劃


庫區鄉區劃詳情   
橋北村龍駒村席嶺翟嶺
張嶺翟河常店西地
古路壕望城崗梁園吳村
安嶺南屯萬安柏坡
板閘店老樊店和店崗上
寺庄草子溝牛寨上坡
樓上汪庄  

經濟


庫區鄉經濟發展主要有三大產業:一是丘陵區農作物產業區,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紅薯。其中古路壕、張嶺粉條久負盛名。二是陸渾環湖旅遊業。發展家庭賓館、擴建旅遊賓館(現有賓館:陸渾度假村、陸渾賓館、南湖度假村、明陽山莊等),從事旅遊經營服務。三是勞務輸出,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10000餘人,其中2008年外派勞務74人,外出勞收入達3459萬元,成為庫區鄉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2008年2月,被洛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農村百萬勞動力轉移工程先進單位;
2009年,庫區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生產總值完成3.095億元,佔全年任務的101.8%;鄉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0萬元,佔全年任務的134.5%,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佔全年任務的157%;農民人均純收入2960元,保持了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平穩較快發展。
鄉辦企業有麵粉廠、農場、水產站、建築公司等4個單位,職工535人,年產值127.4萬元。村辦企業,有五金修配加工、機繡、木工、翻砂、食品綜合、機磚、紡紗配件、石棉瓦、陶瓷等12個廠,職工450人,年產值100萬元。個人辦有養兔場、針織廠等24個,年產值16萬元。全鄉企業年產值243.4萬元,占農業收入的67.3%。
1985年庫區供銷社下設4個門市部,代銷店22個,職工44人,年購銷總額69.5萬元,固定資產15.2萬元,流動資金15.8萬元。個體商業146個,從業165人,年購銷總額4.5萬元,流動資金1.5萬元。還有糧食、食品、郵電、銀信等單位。

交通


庫區鄉交通便利,洛欒公路、旅遊快速通道和嵩汝公路貫穿全境。
1984年伊河南岸8個村修通了伊南公路,東經飯坡、九店至汝陽,西到縣城。縣城至毛庄公路貫穿庫區。村建公路43公里,村村通汽車。
2005年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三分之一的村解決了通組入戶道路。

社會


教育

庫區鄉萬安村休閑廣場
庫區鄉萬安村休閑廣場
庫區鄉有中學2所,在校學生1683人,小學26所,在校學生4615人,教師285人,嵩縣一高建在庫區鄉望城崗村。
解放前,小學18所。1984年有初中8所,小學26所,教職員工320人,在校學生5670人(中學1301人,小學4369人)。1985年群眾集資辦學投資45.2萬元,新蓋瓦房112間,教學樓1座,24間,做桌凳709套。

文化事業

庫區鄉有文化站、圖書室、廣播站、電影隊、露天劇院各一。業餘劇團5個,個體電影機4部,電視機33部。
2009年,庫區鄉加大社區服務投入力度,公益事業發展迅速,已籌集資金200餘萬元,高標準新建、改建衛生所17個、103間,現已投入使用16個;投資60餘萬元,高標準新建板閘店、柏坡兩個村部,共計28間,極大改善基層辦公條件,方便廣大黨員干群學習娛樂;電力、通訊及有線電視覆蓋面達到100%;全鄉共新建改造衛廁4348個,顯著改善了群眾生活條件。

醫療衛生

解放前只有兩家私人藥鋪,醫生8人。1962年成立衛生院。1985年有床位18張,醫務人員26人。村衛生室26個,醫生80人。個體藥鋪2個,醫生5人。鄉獸醫站2個,獸醫6人,村獸醫26人。
2009年,庫區鄉充分認識到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嚴峻形勢,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立即展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鑒於流感病毒傳染速度快、傳播途徑廣的特徵,黨委、政府決定與時間競賽,著力於“三迅速一把握”,打好甲型H1N1流感防衛戰。一、迅速拉開宣傳陣勢,確保民心穩定;二、迅速構建防控網路體系,確保萬無一失;三、迅速明確責任,確保防控得力;四、把握髮展態勢,做好應戰準備。

社會保障

庫區鄉新農合參保率達到99.5%,農村醫療條件得到較大改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陸渾水庫


陸渾水庫位於庫區鄉中心,水面40.3平方公里。水域遼闊,庫底平坦,水質肥,溫差小,庫岔少,視線好,是發展漁業的主要基地。
陸渾水庫
陸渾水庫
庫區鄉因修建陸渾水庫而得名。陸渾水庫由原蘇聯專家設計,1959年12月動工,洛陽地區司令員李平山任指揮長,嵩縣縣長王安定任副指揮長,臨汝偃師、汝陽、孟津伊川新安鞏義宜陽、嵩縣8萬人參戰,1960年8月大壩合攏,1967年攔洪蓄水,形成13.2億立方米庫容,淹沒庫區5萬畝良田。陸渾水庫移民先後經歷了3次反覆搬遷。1960年,根據當時確定的攔洪要求,淹沒線以下的3.9萬移民全部集體后靠到庫區附近農村。由於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水庫時建時停,庫區大片土地荒蕪,移民紛紛返回庫區。到1961年,除350人未返遷外,其餘全部返回庫區居住。1964年,庫區第二次移民29205人,仍採取就地后靠的辦法,移民安置在水庫周圍,人多地少,生活沒有出路,搬遷群眾又全部返遷庫區。1976年第三次移民,吸取前兩次的教訓,採取了在水庫受益地區出縣安置與水庫后靠安置相結合的辦法,除在嵩縣本縣安置外,部分移民外遷安置在伊川、偃師、汝州、汝陽,搬遷移民48133人。到2000年移民人數增加到66850人,后因種種原因,近8000移民返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