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順
中國建築家
王益順(1868~1929年)清同治七年(1868年)生於惠安縣崇武溪底村一個建築世家。因身材高大,人稱“大粒益”。少時就讀私塾,稍長即隨其父學“大木”(房屋木構)匠藝。由於他精心苦練,心靈手巧,16歲即練就一手基本功。凡工程動工之前,必先視棟宇之製作,審規矩方圓,精心繪圖於壁上,然後指揮工匠製作部件,他自己居中安裝。
目錄
民間的寺廟、祠堂建築,木構部分較為複雜,尤以藻井(俗稱蜘蛛結網)為最難。這種屋頂不用楹桷,全以千百碎木鑿為斗拱疊接而成。益順對此長期揣摩,瞭然心中,成為他拿手的工藝。光緒十四年(1888年),益順的父親病逝,惠北峰尾東嶽廟續建工程由益順主持,東嶽廟中亭(戲台)的藻井,以古樸、精密、美觀著稱,是他首次成功之作。三四十歲時,他應聘到廈門戶部埕黃氏宗祠建“蜘蛛結網”亭一座,由是馳譽廈門。民國8年(1919年),台北龍山寺遭火,紳士黃培祥舉薦王益順負責重建。益順到台灣后,日本當事者見他平民衣著,外表不揚,頗輕視他。益順傲然置之。隨後,他送上設計圖,當事者見圖樣繪製精細,構築雄偉,甚為疑惑,問:“誰畫?”益順說:“自畫。”說罷當場撕毀圖紙執筆重畫,當事者驚嘆不已。龍山寺建成,其雄偉壯麗不亞於廈門南普陀,成為台灣八大名景之一。未幾,王益順承建頗具規模的嘉義城隍廟,在台灣留下又一傑作。他巧奪天工的技藝,從此揚名海內外。
民國18年,王益順在故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