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包含現今丹麥南部和德國北部的地區。地處北海與波羅的海交界處。

結構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 (英語:Schleswig;丹麥語:Slesvig;德語:Schleswig;低地德語:Sleswig;北弗里西語:Slaswik或Sleesweg)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州旗由三條水平的橫框組成,上方為藍色,中間為白色,下方為紅色。這些顏色來自州徽,它首次於1840年在於丹麥衝突的過程中被使用。1949年同盟國正式承認此旗為官方州旗。州政府的官方用旗上還有一面州徽。在官方場合下使用這面旗。只有州政府部門才允許使用州政府的官方用旗。而一般的州旗則人人可以使用。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註冊的船隻也往往掛州旗或帶州旗顏色的旗幟作為標誌。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分兩部分。左邊是金底,上面有兩隻面向右部的藍獅子,獅子上下排列,爪紅色。右邊紅底,上有一隻銀色的龍蝦。獅子是石勒蘇益格公國的象徵,龍蝦是荷爾斯泰因公國的象徵。(據該條目德文及日文版本所言,Holstein之徽飾為蕁麻葉,龍蝦之說法則未見出處)一般石勒蘇益格徽章(比如市徽、縣徽上)的獅子朝左,但是據說1880年代俾斯麥下令將州徽上的獅子轉過來,因為否則的話獅子屁股朝著龍蝦,太不禮貌了。只有政府機構可以使用州徽。最近州政府又頒發了一個簡化了的,人人可以使用的州徽版本。

地理位置


石勒蘇益格地處北海與波羅的海交界,曾為重要的商貿樞紐,連接東歐、北歐、萊恩河畔及大西洋沿岸各地區的中轉站。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

歷史事件


普丹戰爭

11世紀至12世紀時,石勒蘇益格是一個依附於丹麥王室的公國。到了15世紀,采邑與姻親令它與德皇冊封的公國荷爾斯泰因關係親近。前者一直隸屬丹麥,後者則屬神聖羅馬帝國
石勒蘇益格
石勒蘇益格
至19世紀,因為民族國家的興起,德國與丹麥一直有領土爭議。
1460年,石勒蘇益格公國與丹麥王國建立共主邦聯,在1864年前是丹麥的封地。
1864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發動普丹戰爭,擊敗丹麥,共同佔領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泰因兩地。1866年,普軍在普奧戰爭擊敗奧地利,奪取兩地,並進北德意志邦聯—以及後來的德意志帝國
日德蘭半島劃界
日德蘭半島劃界

戰後歸屬

1920年,德國戰敗后,經過公投,石勒蘇益格的北部歸於丹麥;南部歸於德國。
(圖為1864年石勒蘇益格的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