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內
漢語詞語
關內,漢語詞語,拼音guān nèi,古代在今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今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也指進言,使接受意見。
目錄
1、地域名。與“關外”相對。
(1)古代在今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
《史記·高祖本紀》:“興關內卒乘塞。”
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渭水流關內,終南在日邊。”
明·王鐸《送袁環中(袁可立子)郎中奉使寧遠餉軍序》:“夫軍士之疲頓塞外也,於關內諸郡縣,異內存節鉞之馭,又有山谷邊塹之險。”
茅盾《雨天雜寫之一》:“﹝秦﹞卻採取了‘大秦主義’的民族政策,把六國的‘富豪’遷徙到關內,就為的要鞏固‘中央’的經濟基礎,但是同時可就把各地的經濟中心破壞了。”
(2)今指山海關以西、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十二:“黑龍江的村是行政單位,等於關內各省的鄉。”
沙汀《記賀龍》十六:“客人們的閑談早已經開始了,話題是東北和流亡關內的東北同胞。”
(3)舊稱今四川康定以東地區。
2、唐行政區劃名,為十道之一。
3、進言;使接受意見。
《荀子·臣道》:“曉然以至道而無不調和也,而能化易,時關內之,是事曓君之義也。”楊倞註:“內與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