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其前身為“民主科學座談會”。民國34年(1945年)9月3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及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改名為“九三座談會”。次年1月6日改名為九三學社,5月4日在重慶成立。
民國35年5月,國民黨政府返都南京,各民主黨派人士雲集上海。是年春,在重慶的九三學社社員陸續抵達上海。6月,九三學社領導人許德珩來滬,與社員共商社務,並於6月12日成立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簡稱上海九三)。由此,在總社領導下,分社投入反對內戰,要求和平;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簡稱反美扶日)和解放上海等各項愛國民主運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上海九三參加了地方政權的建設,參加了人大和政協工作,參與了地方大政方針和重要領導人選以及統一戰線重大問題的協商,參與政府事務的管理,並對政府工作實行民主監督。新中國建立初期,上海九三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推動社員參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等歷次政治運動,並在實踐中接受教育,改造自己,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世界觀,為徹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發揮了一定作用。
1953年後,隨著國家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上海九三組織、推動社員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並在工作中加強自身建設,鞏固和發展組織,到1957年7月,上海九三社員已從解放初的26人增加到1454人。
1957年6月後,經歷了反右派鬥爭,一批九三學社社員受到了錯誤的批判與處理。1966年5月後,又遭到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上海九三組織被迫停止一切活動,大批社員遭受種種迫害。在極端困難的處理中,許多九三學社社員仍然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堅持科學研究和著書立說,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動搖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信念。至1977年11月,上海九三組織恢復活動,有社員1048人。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統一戰線工作上,大力進行撥亂反正,全面落實各項統戰政策,所有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之前因“左”的影響而受到錯誤處理的九三學社社員,經過複查得到平反改正,落實了政策,大大地調動了社員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積極性。1979年後,按照九三學社中央“堅持發展與鞏固相結合的方針”和“發展為了工作,在工作中發展”的原則,上海九三加強組織建設與思想建設,健全領導班子,並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軌道上來。自80年代起,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上海九三充分發揮科技人才集中的優勢,在參政議政,獻策的同時,開展了科技諮詢、智力支邊、醫學專家門診、醫學講座、社會辦學和對外聯絡等工作,參與了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為上海的振興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1989年底,中共中央發表《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確定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制訂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及監督的總原則。上海九三各級組織及全體社員在《意見》的指導下,進一步增強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意識,發揮社員人才薈萃的綜合優勢,就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等有關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出謀獻策。許多社員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不少人獲得了榮譽,有11位社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社員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