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史教程

1999年吳式穎著寫的圖書

《外國教育史教程》分為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和現代教育史三編,共25章。其中古代六章,分別論述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含教育的起源)、古希臘的教育、古希臘三哲的教育思想、古羅馬的教育、西歐中世紀的教育、拜占廷與阿拉伯的教育,客觀地展示外國古代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發展的軌跡和古代世界教育的多元化;近代九章和現代十章,論述外國近、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發展與演變。

內容簡介


本書具有以下 三個特點:
(一)《外國教育史教程 》在處理歷史分期問題時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劃歸近代,把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劃歸現代,意在更好地反映教育自身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並強調教育觀念變革的意義,強調影響教育發展的多方面因素。無論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變革,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興起的歐美教育革新運動,都是當時當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這樣的處理還可以加強讀者對世界範圍內教育現代化歷史進程和不同類型的了解。
(二)外國教育史所涉地域寬廣,時跨古今,內容極為豐富,但作為一門學科的教科書,只能取其要者以論述之。因此,《外國教育史教程》在章節的安排上,除堅持貫徹厚今薄古、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並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密切聯繫等原則要求外,既十分注意較系統地反映外國教育史發展的基本軌跡,又儘力突顯各個時期人類在發展教育理論與實踐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與經驗,儘可能做到對各種教育問題的論述詳略得當。例如在近代部分,《外國教育史教程》一般是將各國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安排在對該國有關時期教育制度的論述後作比較簡要的介紹,而對誇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福祿培爾等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則設有專章,進行更為詳細的論述。在現代部分,《外國教育史教程》對杜威、蒙台梭利和馬卡連柯也設專章進行了較細緻的評述。此外,《外國教育史教程 》在現代部分設立專章論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教育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這對讀者了解各種不同類型國家的教育現代化進程及其遇到的問題,並從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角度總結歷史經驗是有益處的。
(三)《外國教育史教程 》作者在史料的選用上力求準確,儘可能地使用了第一手資料;在論述中力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對各種教育思想與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我們認識到,這是提高教材質量的基本保證。

目錄


第一編 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 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
第一節 巴比倫的教育
第二節 古代埃及的教育
第三節 古代印度的教育
第二章 古希臘的教育
第一節 荷馬時代的教育
第二節 古風時代的教育
第三節 古典時代的教育
第四節 希臘化時期的教育
第三章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第二節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第三節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古羅馬的教育
第一節 共和時期的教育
第二節 帝國時期的教育
第三節 基督教的興起與早期基督教會的教育活動
第四節 古羅馬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西歐中世紀的教育
第一節 基督教教育
第二節 封建主貴族的世俗教育
第三節 中世紀大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新興市民階層的形成和城市學校的發展
第六章 拜占廷與阿拉伯的教育
第一節 拜占廷的教育
第二節 阿拉伯的教育
第三節 拜占廷和阿拉伯教育的特點及其影響
第二篇 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人文主義教育
第二節 新教教育
第三節 天主教教育
第八章 誇美紐斯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第一節 生平和世界觀
第二節 論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第三節 論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
第四節 論普及教育和統一學制
第五節 論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
第六節 論教學原則
第七節 論道德教育
第八節 教育管理思想
第九章 17~18世紀歐洲和美洲主要國家的教育
第一節 17~18世紀的英國教育
第二節 17~l8世紀的法國教育
第三節 17~18世紀的德國教育
……
第三篇 現代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