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是四川師範大學的一個二級學院,是四川省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前身為成立於1952年的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1997年,四川師範大學原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漢語研究所聯合組建成立文學院。
1952年,四川師範學院成立中文系;同年,學校創辦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
1997年,四川師範大學原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漢語研究所聯合組建成立文學院。
2000年,學院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中國語言文學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2003年,學院被教育部指定為四川省基礎教育新課程(初中語文)骨幹培訓者國家級培訓點。
2006年,學院創辦戲劇影視文學本科專業;同年,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評定為四川省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7年,學院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同年,學院“‘雙核一體’西部教師教育漢語言文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四川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團隊、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1年,學院創辦秘書學本科專業。
2019年,學院廣告學本科專業暫停招生。
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
據2021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含師範方向培養)、戲劇影視文學、廣告學(2019年暫停招生)、秘書學
據2021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藝術學理論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美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學科教學(語文)
四川省重點學科:美學、中國語言文學
質量工程
據2021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專業、國家級卓越教師試點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師範類專業綜合項目試點專業;有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門教育部“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計劃”入選課程,9門四川省精品課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專業: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卓越教師試點專業: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
教育部師範類專業綜合項目試點專業: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寫作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巴蜀文化專題選講
教育部首批“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計劃”入選課程: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四川省精品課程:文學概論、寫作學、漢字學、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美學、中國古代文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現代漢語、教師口語訓練
教學成果
2009年至2015年,學院共出版教材28種,其中國家級A類出版社4種,國家級B類出版社8種,省級出版社16種。
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寫作學》系列教材
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優秀資源”:《語文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硬體設施
據2021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資料室面積近1000平方米,藏書163719冊,其中中文圖書86631冊,線裝書11684,期刊數量353種,合計25156冊(合訂本),其中有價值上百萬的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學院建有1個語言研究實驗室和7個實訓實驗室,已經入庫的教學科研設備費用為2993036元,儀器、設備台件數410,實踐教學專用場地共計737平方米。
據2021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110名,外聘教師14名,其中教授36名、副教授4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0名,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4名;有全國師德標兵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的教師1人,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教師10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6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5人、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有全國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四川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團隊1個。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趙義山、馬正平等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趙義山、劉永康、李誠、鍾仕倫、熊良智等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胡志紅、余虹、申喜萍等
四川省教學名師:王釋、趙義山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毛娟、胡志紅、劉海燕等
四川省師德標兵:劉永康
全國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巴蜀文化研究與傳承教學團隊
四川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團隊:“雙核一體”西部教師教育漢語言文學教學團隊
● 院徽
學院院徽外圈由學院中英文名組成,內圈由“中”字的變形體組成,“中”字表示學院的前身為中文系。
院訓:博我以文,化成天下
學生社團
學院有漢服社、新青年文學社、漫繪俱樂部、辯論協會、藏文化研究協會等學生社團。
文化活動
學院曾組織開展研究生學術論壇、研究生科研知識競賽、雲講座、蜀山講壇、國際秘書節、春茶會、“戲王之王”爭霸賽、年度戲劇展演、普通話大賽、二十四節氣經典誦讀會、教師職業技能大賽、特色“安全月”、青羊宮義務講解、杜甫草堂義務講解等活動。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袁耀林 |
院長 | 劉敏 |
黨委副書記 | 馬曉紅 |
副院長 | 汪燕崗、王朝源 |
科研平台
據2021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9個校級科研機構以及1個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校級科研機構:詩學研究所、美學研究所、西部民歌研究所、新詞新語研究中心、語文教育研究所、南方絲綢之路研究所、西部影視藝術與產業協同研發中心、四川方言研究中心、國學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據2021年3月學院官網顯示,近5年來,學院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00餘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9項。
2009年至2016年,學院共獲得省部級以上項目74項,其中國家重大招標項目2項,國家重點項目1項,國家重點項目子課題3項,國家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20項,國家後期資助項目1項,部級(重點)項目23項,省級項目24項;共發表權威B類以上期刊論文110篇(包括三大轉載期刊《新華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其中頂級權威《中國社會科學》1篇,權威A1類論文24篇(其中包括《新華文摘》轉載2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篇),權威A2類論文13篇,權威B類論文66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6篇;共發表CSSCI收錄、核心期刊及CSSCI擴展版期刊論文408篇(不包括B類以上權威核心論文),其中CSSCI收錄期刊222篇,CSSCI擴展版10篇,核心期刊176篇。
2009年至2015年,學院共出版學術著作68種,其中國家級A類出版社18種,國家級B類出版社19種,省級出版社31種;共出版古籍整理、編著、譯著40種,其中國家級A類出版社4種,國家級B類出版社6種,省級出版社30種;共出版文學作品11種,其中國家級B類出版社1種,省級出版社10種。
2009年至2014年,學院共獲得廳級以上獎項5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項43項,市廳級獎項7項;省部級獎項中,等級獎33項,優秀獎10項。
學院2009-2016年部分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 |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項目子類 | 立項日期 | 來源單位 |
---|---|---|---|---|
災疫倫理學:通向生態文明的橋樑 | 唐代興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 2009.06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現代漢語語氣助詞的主觀性與主觀化研究 | 何文彬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
“皮書”與中國當代文學 | 李琴 | |||
清末民初文言小說研究 | 庄逸雲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
唐五代《切韻》系韻書研究 | 仝小琳 | |||
汶川地震受災群眾異地安置與融合問題研究 | 宋子然 | 部級一般項目 | 2009.11 | 教育部 |
古希臘詩歌中的正義觀念研究 | 張文濤 | 2009.12 | ||
四川民族雜居區普通話培訓測試現狀調查與研究 | 鄧英樹 | 其它部級項目 | 2010.02 | 國家語委 |
古希臘文學中的正義觀念研究 | 張文濤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0.06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 | 宋子然 | |||
法國人旅藏遊記的比較文化研究 | 澤擁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
美國漢學界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 王琳 | |||
《全東漢文》編纂整理與研究 | 萬光治 | 國家級重點項目子項目 | 2010.12 | |
佛教與道教美學思想的比較研究 | 余虹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 2011.06 | |
中國百年流行小說與大眾文化變遷(1900-2010) | 譚光輝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
四川方言史 | 鄧英樹 | 教育部專項項目 | 2011.09 | 教育部 |
中國佛教道教音樂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 王小盾 | 部級一般項目 | 2011.11 | |
南方絲綢之路民間文學研究 | 李凱 | 2012.02 | ||
高校師範生學科教學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以新入職中學語文教師勝任力為觀察點 | 靳彤 | |||
從形式主義文本到意識形態對話:歐美後現代元小說的實踐及理論研究 | 李丹2 | |||
存在主義視域下的中國美學緣在構成思想 | 李天道 | |||
《劉賓客嘉語錄》研究 | 王紅霞 | |||
南宋紹興和議前的朝臣詩文與政局之關係 | 陳忻 | |||
隋唐五代巴蜀文學研究 | 張海 | |||
漢語語句系統的形式語義學研究 | 劉海燕 | |||
突發事件中的收集輿情生成及對策研究 | 庹繼光 | |||
蒙元及其前後時期的西域文化與文學研究 | 楊亦軍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2.06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近代四川官話語音研究 | 鄧英樹 | |||
四十年代文學中的“大西南”形象與現代“國家共同感”的形成研究 | 段從學 | |||
漢語語句系統的邏輯語義學研究 | 劉海燕 | 2013.06 | ||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 黃尚軍 | 部級子項目與合作項目 |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 |
全明小說寄生詞曲輯纂 | 趙義山 |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 2013.07 | 全國哲社規劃辦公室 |
中國古代環境美學思想專題研究 | 李天道 |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 2014.01 | |
中國夢公眾自媒體表達與引導研究 | 庹繼光 |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 2014.06 | |
清代白話宣講小說研究 | 汪燕崗 | |||
四川藏區漢語方言語音調查研究 | 袁雪梅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
中國廁神信仰考論 | 劉勤 |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詩學文獻集成校箋 | 鍾仕倫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 2014.11 | |
媒介融合視域下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美育研究 | 劉敏 | 教育部專項項目 | 2015.09 | 教育部 |
文化適應理論視域下的西南地區彝民族初中文化 | 胡斌 | 部級一般項目 | ||
《楚辭集解》版本文獻研究 | 熊良智 | |||
古本散曲集成 | 趙義山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 2015.11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新馬克思主義文論與空間理論關鍵詞研究 | 毛娟 | 國家級重點項目子項目 | 全國哲社辦 | |
清末明初日本人巴蜀遊記研究 | 房銳 | 教育部重點 | 2016.01 | 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
文學作品情感表現與接受的符號現象學研究 | 譚光輝 |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 2016.06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巴蜀漢族喪葬儀式音樂研究 | 羅亮星 | 教育部青年項目 | 2016.07 | 教育部 |
社會轉型與新媒體事件的視覺表徵研究 | 龐弘 |
學院2009-2014年獲獎簡況 | |||||
成果名稱 | 獎項級別 | 獲獎等級 | 全體獲獎者 | 獲獎日期 | 成果形式 |
---|---|---|---|---|---|
《中晚唐賦分體研究 》 | 省哲社成果獎 | 二等獎 | 趙俊波 | 2009/2/28 | 專著 |
《從逍遙遊到林中路——海德格爾與莊子詩學思想比較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鍾華 | 2009/2/28 | 專著 |
《天道與人心——道教文化與中國小說傳統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劉敏 | 2009/2/28 | 專著 |
《孫光憲與研究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房銳 | 2009/2/28 | 專著 |
《成都方言辭彙2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黃尚軍 | 2009/2/28 | 專著 |
《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文藝美學思想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申喜萍 | 2009/2/28 | 專著 |
《老子美學思想的當代意義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李天道 | 2009/2/28 | 專著 |
《三峽外遷移民社會融合與穩定調查研究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宋子然、范春林 | 2009/2/28 | 研究或諮詢報告 |
《西方方法論與現代中國語文教育改革2 》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劉永康、靳彤、許書明、余虹、陳元輝 | 2009/2/28 | 專著 |
《李白詩歌語言研究—並列式複合詞 》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黃英 | 2009/2/28 | 專著 |
《阮孝緒楚辭分類著錄的學理背景》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熊良智 | 2009/2/28 | 論文 |
《論現代派的知性詩學 》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曹萬生 | 2009/2/28 | 論文 |
《癥狀的癥狀:疾病隱喻與中國現代小說》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譚光輝 | 2009/2/28 | 專著 |
《禪悟境界與仙道境界》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余虹 | 2009/2/28 | 論文 |
《以國家項目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碩士課程體系改革暨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省哲社成果獎 | 二等獎 | 曹萬生 | 2010/3/29 | 科技成果 |
《高等師範院校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美學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李天道 | 2010/3/29 | 專著 |
《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視野下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材建設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一等獎 | 劉永康、馬正平、靳彤、許書明、張華、陳元輝、余虹 | 2010/9/10 | 編著或教材 |
《語文教育學》課件 | 市廳級獎 | 優秀獎 | 張華 | 2011/10/27 | 電子出版物 |
《主體性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緣起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陳佑松 | 2012/11/11 | 專著 |
《西部地域文化心態與民族審美精神 》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李天道 | 2012/12/6 | 專著 |
《公正審判權視閾下的傳媒介入監督研究 》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庹繼光 | 2012/12/10 | 專著 |
《中國傳統文藝美學思想的現代轉化》 | 教育廳哲社成果獎 | 二等獎 | 李天道 | 2012/12/31 | 專著 |
《文藝的超越性品格之思—海德格爾詩學新探》 | 省哲社成果獎 | 二等獎 | 鍾華 | 2012/12/31 | 專著 |
《災疫倫理學:當代應用倫理研究新視域》 | 省哲社成果獎 | 二等獎 | 唐代興 | 2012/12/31 | 論文 |
《中古漢語的關聯詞--以鳩摩羅什譯經為觀察基點》 | 省哲社成果獎 | 二等獎 | 袁雪梅 | 2012/12/31 | 專著 |
《羌山採風錄》 | 省哲社成果獎 | 二等獎 | 萬光治、張琪、羅亮星 | 2012/12/31 | 專著 |
《論教師的課堂創新素養》 | 教育廳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張偉 | 2012/12/31 | 論文 |
《韓國漢文小說研究 》 | 教育廳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汪燕崗 | 2012/12/31 | 專著 |
《論教師的課堂創新素養》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張偉 | 2012/12/31 | 論文 |
《文學作品解讀與教學》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余虹 | 2012/12/31 | 專著 |
《宋代李白接受史》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王紅霞 | 2012/12/31 | 專著 |
《走向深處:語文新課程教學100問》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李華平、李志全、劉敏、劉永康 | 2012/12/31 | 專著 |
《筆記小說俗諺研究》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黃建寧 | 2012/12/31 | 專著 |
《哲學與詩之爭的修辭——解讀柏拉圖卷十對詩的批評》 | 教育廳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張文濤 | 2012/12/31 | 論文 |
《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許書明 | 2012/12/31 | 專著 |
《帝國遠行:中國近代旅外遊記與民族國家建構》 | 省哲社成果獎 | 三等獎 | 李涯 | 2012/12/31 | 專著 |
《試論藝術與審美的差異》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董志強 | 2012/12/31 | 論文 |
《阿凡提“話語”空間的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視域》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楊亦軍 | 2012/12/31 | 專著 |
《汶川地震受災群眾異地安置與社會融合調查研究》 | 省哲社成果獎 | 優秀獎 | 宋子然,李瑾 | 2012/12/31 | 研究報告 |
《性別文化視域下的神話敘事研究之一:女神論 》 | 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劉勤 | 2013/12/23 | 專著 |
《巴蜀牌坊銘文研究 》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二等獎 | 黃尚軍、肖衛東 | 2014/12/18 | 專著 |
《四川省志·方言志 》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二等獎 | 鄧英樹 | 2014/12/18 | 專著 |
《明代小說寄生詞曲研究》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二等獎 | 趙義山 | 2014/12/18 | 專著 |
《辭彙系統研究 》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三等獎 | 管錫華 | 2014/12/18 | 研究或諮詢報告 |
《現代漢語“是”字強調句研究》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三等獎 | 何文彬 | 2014/12/18 | 專著 |
《唐代前古文運動研究》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三等獎 | 李丹 | 2014/12/18 | 專著 |
《“文協”與抗戰時期文藝運動》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三等獎 | 段從學 | 2014/12/18 | 專著 |
《中國當代詩學流變史 》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三等獎 | 曹萬生 | 2014/12/18 | 專著 |
《中古宗教與自然審美 》 | 省級及其它部級人文社科獎 | 三等獎 | 鍾仕倫、劉敏、肖硯凌、楊瑩 | 2014/12/18 | 專著 |
《創生型課堂的變革取向與實踐探索 》 | 成都市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獎 | 張偉 | 2015/5/1 | 論文 |
學院現有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點和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美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教育碩士(語文)等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並獲得了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有漢語言文學(包含師範類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和非師範類的文秘兩個方向)、廣告學、廣播電視編導、對外漢語等本科專業;學院的中國古代文學、美學、漢語言文字學是省級重點學科,古代文學又是省級重點學科的重點建設項目。《寫作學》系列教材被教育部推薦為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文學概論”、“中學語文教學論”、“寫作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學院2003年被教育部指定為四川省唯一的“基礎教育新課程(初中語文)骨幹培訓者國家級培訓點”。學院學術活動和對外交流十分活躍,多次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與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學術交流關係,與國內高水平院系有密切聯繫與合作。學院擁有在全國同類院系中堪稱一流的資料室(閱覽室面積450平方米,藏書10萬餘冊,報刊250餘種),擁有完備的實驗設備(視聽室、演播室、錄音室、計算機房各一個,影視編輯室兩個)。突出人文精神導向,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學院忠誠於崇高的教育理想,著力提高學生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努力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為依託,積極探索優化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走出了一條培育優秀中文人才的堅實道路。學院還積極熱誠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多年來,文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均保持較高水平。文學院畢業生以學風醇厚、基本功紮實、動手能力強而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湧現出了五十餘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班主任以及李鎮西、裘山山、苟建麗、曾省權等知名教育專家、學者、領導幹部、作家、記者。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文藝理論素養、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及相關的專業技能,能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本專業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以及在其它行業從事秘書與公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知識,接受相關專業方向的理論與知識的系統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基本訓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相關專業的職業素養,並初步具備從事本專業教學和科研的能力。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寫作、文學概論、外國文學、美學、語言學概論、語文教學論。專業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文秘與公關、中英文秘書。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言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較豐富的社會人文知識和較強涉外適用能力、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新聞出版與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中外文化交流與涉外事務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歐美簡史、中國當代史、中西比較文化、世界地理、涉外禮儀、外國文學研究、涉外政策法規、管理學與公共關係學等。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廣告學理論與技能,能在新聞媒介、廣告公司、信息諮詢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廣告經營管理、廣告策劃創意和廣告設計製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廣告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廣告策劃、市場營銷和廣告設計製作的基本訓練,掌握廣告實施與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主要課程:傳播學概論、廣告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經營與管理、廣告攝像與攝影、電腦圖文設計、廣告效果研究方法、公共關係學、中外廣告法規。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文秘工作的基本知識,具有較高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行政工作能力,掌握現代辦公系統技能,熟悉各類文書寫作知識,能在國家行政機關、各類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文秘、文秘培訓、公關、宣傳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秘書學、領導學、教育心理學、公文處理與檔案管理、辦公室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學、秘書實用寫作學、教師口語、現代辦公設備應用、秘書英語、速記技術、電子政務等。
曾省權: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四川省公安廳廳長(中文系76屆畢業)
苟建麗:原第八屆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委(中文系64屆畢業)
鄭東風:四川省紀委副書記
李岳東: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中文系84屆畢業)
鍾勤建: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省政協副秘書長(中文系82屆畢業)
周國良: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局長
賈松青:四川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四川省直機關黨校校長
盧也:現任四川省德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宣傳部部長、市總工會主席
高偉:陸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政委(中文系84屆畢業)
賴文毅:陸軍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副參謀長(中文系84屆畢業)
肖克強:達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中文系90屆畢業)
馬元方:內江師範學院原黨委書記(中文系79屆畢業)
李鎮西,男,1958年8月生,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曾榮獲四川省成都市優秀專家、2000年“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提名獎。現任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副校長。主要著作有《青春期悄悄話――給中學生100封信》、《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從批判走向建設――語文教育手記》、《走進心靈――民主教育手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李鎮西教育論文隨筆選》、《風中蘆葦在思索――李鎮西教育隨筆選》以及最新出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長》,《做最好的老師》,《用心靈贏得心靈——李鎮西教育演講錄》。
裘山山,女,1958年生,漢族,浙江杭州人。1976年入伍,1979年考入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畢業。曾任部隊文化教員,文學刊物主編等。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成都軍區一級創作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委員,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 )
學院地址:成都市錦江區靜安路5號(四川師範大學校內)
郵政編碼:61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