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

漢語

沒有聲音

本詞概述


拼音

wú shēnɡ

英文:

[silent;noiseless]沒有一點聲音,無聲無息

典出

金 元好問 《通奉大夫張君神道碑銘》:“舞雲之春風,潤物無聲。”
白居易《琵琶行》: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一幅畫就是一首無聲的詩”——『古羅馬』科尼非西阿斯。

解釋

1.沒有一點聲音,無聲無息。
2.吞聲;不說話。
3.代指雨水。

引證解釋


1.
《莊子·知北游》:“視之無形,聽之無聲。”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之一:“畫形於無象,造響於無聲。”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金 元好問 《通奉大夫張君神道碑銘》:“舞雲之春風,潤物無聲。”
巴金 《探索集·友誼》:“看見了 西園寺先生、清水先生 和其他幾位朋友的眼淚……我卻無聲地哭了。”
2.吞聲;不說話。
杜甫 《投簡咸華兩縣諸子》詩:“君不見空牆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
元 倪瓚 《畫竹贈申彥學》詩:“寫出無聲斷腸句,鷓鴣啼處竹蒼蒼。”
茅盾 《子夜》六:“他這無聲的溫柔的抗議,可以引出 林佩珊 的幾句話。”
3.代指雨水。
唐 杜甫《春夜喜雨》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相關作品


電視劇

美麗無聲》。
《大愛無聲》。

話劇

於無聲處》。

詩歌

• 《無題》 魯迅
• 萬家墨面沒蒿萊,
• 敢有歌吟動地哀。
• 心事浩茫連廣宇,
• 於無聲處聽驚雷。
•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