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家店村

紀家店村

1996-2002年,全村安裝電話130部。 1942年,村建立黨支部。 1984年,稱村民委員會。

概況


明初,紀姓建村,原名紀家桑園。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因紀姓開店,買賣興隆,遂更名紀家店村。紀家店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7′,北緯36°48′。北靠亭兒崖村,南連榆疃庄,西接后河山村,東鄰北斗山村,隸屬小紀鎮。距鎮政府駐地3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0公里。全村轄區總面積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1.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櫻桃等。 2002年,全村362戶,908人,有紀、陳、宋、姜、孫、董、張等姓、均為漢族,其中紀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紀家店小學,在校學生85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56人,其中兩人考取博士研究生。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度日。全村外出討飯的有18戶,光棍18人,童養媳30人,外送4人。建國后,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56輛,摩托車24輛,彩電170台,電冰箱30台,洗衣機12台,程式控制電話130部。村莊建設解放前,村民住的全是草房,排列參差不齊,村內街道不規範,破爛不堪,人均居住面積不足7平方米。自1962年始,村統一規劃街道,住房建設。1984年硬化新房區街道600平方米。1991年硬化900平方米。1987年村統一規劃,建設2層樓房11棟;投資3.2萬元,建村北河橋。1998年投資5.1萬元,建護河壩長500米,建攔河閘2道。1999年投資2.4萬元,疏通河道200米。到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平方米。集體福利1971年,村建立合作醫療站,村民平常用藥報銷50%,病重住院藥費報銷70%。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投資5萬元,全村用上電網供電。1993年投資7萬元,安裝閉路電視。1996-2002年,全村安裝電話130部。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2年,紀貴德在香山小學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2年,村建立黨支部。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紀德龍、紀仁寬、紀平勛、紀殿忠、紀文章、紀洪章、紀智德、紀德朋。2002年,有黨小組4個,黨員48名。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委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稱村民委員會。曾有紀勤成、紀品山、紀丕仁、紀坤、紀常倫、紀紹本、紀德永、紀新芳、紀智德、陳中壽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1999年5月,黨支部書記紀智德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陳中壽任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