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
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
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由葡萄墩工業園區和騰格里工業園區合併成立的自治區級開發區。
開發區(示範區)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毗鄰寧夏青銅峽市和中衛市,園區距中衛火車站10公里、中衛香山機場8公里,規劃建設的瓦窯—嘉鎮—中衛鐵路和溫都爾勒圖烏蘭敖包—嘉鎮—青銅峽大壩鐵路,將使開發區(示範區)成為阿拉善盟東進西出、南開北連的重要交通樞紐。
開發區(示範區)總面積5604平方公里,有耕地11.3萬畝,有黃河取水指標5000萬立方米。
![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 交通地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3588ab4d8073eb71a4eedc574796f2.jpg)
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 交通地圖
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撤銷了三區人民政府,嘉爾嘎勒賽漢蘇木和超格圖呼熱蘇木成為獨立的兩個蘇木。阿拉善盟建盟后,歷屆盟委、行署領導對此項工程極為重視,對工程重新進行了勘測論證,積極組織立項審批。1986年12月12日,盟委召開書記、盟長會議,決定興建孿井灘揚黃工程,同月20日,“阿拉善盟豪依爾呼都格灘(孿井灘)揚黃工程籌備小組”。
![通湖草原風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e/m1e87ff7148c7befb5314fa9ec910ffde.jpg)
通湖草原風光
2008年,阿拉善盟委、行署決定對示範區實行計劃單列、獨立運行的管理體制,開創了阿拉善盟“三旗兩區”新的行政格局。
阿拉善盟委2013年第9次委員會議決定將新成立的阿拉善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原來的由葡萄墩工業園區和騰格里工業園區合併委託阿左旗黨委、政府管理。阿拉善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從2014年1月1日起正式運行。
開發區(示範區)總面積5604平方公里,開發區下設黃河高揚程灌溉管理局,託管嘉爾嘎勒賽漢鎮和騰格里額里斯鎮。
開發區轄17個嘎查和1個社區,有人口1.4萬人,其中農牧業人口9000人,城鎮化率35.7%。
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位於北緯37°—42°之間,海拔高程1343-1430米開發區的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距迎水橋鐵路編組站14公里、中衛火車站10公里、香山機場8公里,即將建設的長中線一級公路和規劃建設的烏力吉至中衛鐵路、甘武線溫都爾勒圖烏蘭敖包站至青銅峽大壩站鐵路,將使開發區(示範區)成為阿拉善盟東進西出、南開北連的重要交通樞紐。
開發區系荒漠乾旱地區,光照充足,大氣透明度好,年平均氣溫8.4℃,無霜期156天,年平均空氣密度1.053千克/立方米,年平均陰雨天39.4天、年平均降水量147.5毫米,年平均大風次數17.8次,年平均雷暴次數10次,年平均日照時數3096小時、年太陽能輻射總量為150-160大卡/平方厘米,太陽能總輻射量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地下水資源豐富,便於開發利用。
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資源富集,境內有30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資源,
其中有優質煙煤炭儲量8000萬噸,無煙煤儲量6億噸,石膏儲量2000萬噸,硅石儲量1000萬噸,石灰石儲量3.2億噸。示範區境內的沙漠腹地分佈多處鹽湖,其中查漢池鹽湖鹽資源儲備量約2000萬噸,年產原鹽20萬噸。
國家黃委會批准的孿井灘每年用水指標為5000萬立方米,示範區生態經濟園區已探明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第二水源的水文勘探已在600平方公里範圍內展開,境內的騰格里沙漠腹地和邊緣地帶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便於開發利用。
到2012年底,開發區有耕地11.3萬畝。
西氣東輸工程蘭銀輸氣管道第10號閥室至中衛支線從示範區生態經濟園內穿過,並預留了用氣介面。
示範區境內風能資源豐富,規劃開發風能資源面積有300平方公里,年平均風速5.8m/s,年有效風速時數為8804小時,年平均風能密度為302w/m2。
開發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3096小時、年太陽能輻射總量150-160大卡/平方厘米,總輻射量達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地面地勢平坦,植被稀少,地質穩定。
2014年,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孿井灘灌區灌溉總面積為81474畝,春灌計劃水方約969萬立方米,預計灌溉周期為26天,主要灌溉玉米、花葵、西瓜等農作物和林帶。
黃河來水量逐年減少,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水量調度年,黃河上游管理局分配給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初始水權5000萬立方米,實際分配水量為4004萬立方米,占初始水權80%。為更好的完成孿井灘灌區2014年的供水任務,結合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泵站管理中心早計劃、早動手,組織技術力量對各泵站機電設備、水工建築物及遠控閘門設施進行了全面檢修、維護和保養,確保了春灌工作的順利進行。
工業園區
由阿拉善盟發改委牽頭,委託北京中物聯物流規劃研究院編製的《阿拉善騰格里經濟開發區綜合物流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騰格里開發區](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c/m1c74cf904104871a6224a1c08a05be9c.jpg)
騰格里開發區
蒙古族居民除在家中敬佛、祭佛外,每逢廟會必定要參加。傳統的祭祀禮儀中,最為隆重的是祭敖包活動。在很早以前,蒙古族的祖先在打仗出征前要祭敖包,在敖包上獻上酥油、鮮奶等最珍貴的物品,以祈禱能打勝仗、馬到成功。孿井灘示範區蒙古族至今還保持著這些傳統禮儀。
敖包系用石塊堆積的圓形物,沙漠中無石、用樹枝、梭梭在沙灘高處堆成堆。在敖包正中插一木杆,上懸藏經文旗幡。祭敖包的含義最初為祭天地、山川、水草之神,後來演變成祭祀家鄉的標誌,以後又成為牧民群眾集會、遊藝、祈禱風調雨順,迎盼豐收的活動場所。
1、族外婚制。蒙古族母系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階段的婚姻規例。隨著歷史的發展,蒙古各部的分化,血緣關係也錯綜複雜起來,從而逐步發展到同宗不婚,同一家庭之內不能通婚。
2、聘婚制。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男方娶妻,要給女方送聘禮,即“多求則貴,才求則賤”。聘婚制就成了買賣婚制,以財物作為女子的身價。
3、入贅婚。在女方無男子繼承,以入贅的女婿繼承,也稱招女婿。有兩種形式,一是永久性入贅。一般為男子家庭貧困、兄弟較多、無力娶妻者,男子願入贅到女方。
4、收繼婚。蒙古婚姻中把妻子視作夫家的財產。蒙古貴族常擁用三妻四妾,父死後,子繼承爵位的同時,也繼承了先父的妃、妾。平民中存在兄終弟及、娶嫂為妻的情況。元代雖以法律禁止這種婚制,但社會上仍有出現。
![西諾爾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3/me3538102ecd2c409a694a420a810805c.jpg)
西諾爾圖
這裡還有綿延逶迤的古長城遺址、獨具特色的古岩畫和清代修建的古寺廟。境內的承慶寺和昭華寺均屬阿拉善盟八大寺廟之一,藏傳佛教和文學著名歷史人物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曾在阿拉善傳經宏法30餘年,1746年圓寂於承慶寺。
騰格里通湖草原
![通湖草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8/m280a2f8edee44d39e7b448aecc3f051d.jpg)
通湖草原
通湖草原旅遊區沙丘環抱,內有4平方公里的濕地,綠草茵茵,空氣清新,蒙古包群民族風情濃郁。
烤全羊
原始的烤全羊,是將開膛去皮的整羊架於火上烘烤。燒烤時要用杏木疙瘩燒旺的紅火,須火旺而無煙方可。不時將白條羊在火上左右翻轉,一直烤到表面金紅油亮,香味噴發,外焦里嫩為止。烤熟后從架子上卸下,用刀割而食之,不加油鹽,不加任何作料,卻有純樸天然的香味。
是蒙古族人民特別喜愛的食品,當地稱之為“蒙古勒巴達”,意思是“蒙古米”。他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劉素宏)2014年9月6日,《新京報》報道,內蒙古自治區騰格里沙漠腹地,部分地區出現排污池。當地牧民反映,當地企業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入排污池,讓其自然蒸發。然後將黏稠的沉澱物,用鏟車剷出,直接埋在沙漠裡面。6日下午3時許,內蒙古阿拉善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陳主任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開發區管委會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污染事件進行調查和整改,具體的調查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