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和興鎮的結果 展開

和興鎮

河南遂平縣轄鎮

和興鄉位於遂平縣北部,距縣城9公里。全鄉總面積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4萬畝,人口7.1萬,轄24個行政村,353個村民組。該鄉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土壤肥沃,資源豐富,農業歷史悠久,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等糧食作物和油菜、棉花、芝麻、煙葉、蔬菜、雜果、花卉等經濟作物。

歷史沿革


清末,和興鎮一帶設牛王廟保。
民國元年(1912年),置和興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和興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復置和興區。
1955年,撤區設和興中心鄉。
1959年,成立和興公社。
1983年,由和興公社改為和興鄉。
2005年11月,張店鄉併入和興鄉。
2011年2月,由和興鄉改為和興鎮。 
和興鎮
和興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下轄和興、鍾庄、程台、后樓、恆興、張庄、大牛、劉店、金劉庄、席庄、西魏樓、劉橋、南趙莊、吳閣、趙陳、藕花、青石橋、北大劉庄、張店、東火龍廟、李庄、草廟、李屯、孫庄24行政村;下設353個行政村民組。 
截至2020年6月,和興鎮下轄24個行政村:和興村、大牛村、程台村、恆興村、后樓村、金劉村、劉店村、劉橋村、藕花村、魏樓村、吳閣村、席庄村、張庄村、趙陳村、趙莊村、鍾庄村、張店村、青石橋村、大劉庄村、火龍廟村、李屯村、李庄村、孫庄村、草廟村, 鎮人民政府駐和興村府前路38號。
和興村張庄村
大牛村趙陳村
程台村趙莊村
恆興村鍾庄村
后樓村張店村
金劉村青石橋村
劉店村大劉庄村
劉橋村火龍廟村
藕花村李屯村
魏樓村李庄村
吳閣村孫庄村
席庄村草廟村
 

位置境域

和興鎮地處遂平縣北部,東連上蔡縣無量寺鄉,南與常庄鄉、瞿陽街道、蓮花湖街道、陽豐鎮接壤,西與沈寨鎮相鄰,北與西平縣焦庄鄉、蔡寨回族鄉交界,距遂平縣城9千米, 區域總面積118.08平方千米。 

水文

和興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奎旺河、萬泉河、小溪河、黃龍溝、魯溝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奎旺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劉橋、南趙莊、藕花、大牛、李庄、東火龍廟、孫庄等7個行政村,境內長21千米,流域面積156.4平方千米。 
和興鎮
和興鎮
和興鎮
和興鎮

自然資源


20徠11年,和興鎮有耕地11.4萬畝,人均1.6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總人口有7294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萬人,城鎮化率24.1%;有流動人口15480人。總人口中,男性36763人,佔50.4%;女性36181人,佔49.6%;14歲以下10796人,佔14.8%;15—64歲53906人,佔73.9%;65歲以上8242人,佔11.3%;以漢族為主,達72529人,佔99.4%;有回族等少數民族,共415人,佔0.6%。2011年,和興鎮人口出生率10.6‰,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9.2人。 
截至2017年末,和興鎮常住人口為77608人。 
和興鎮
和興鎮
截至2018年末,和興鎮戶籍人口為7554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和興鎮財政總收入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人均財政收入112.7元,比2010年增長18.0%;農民人均純收入7031元,比2010年增長16.9%。 
截至2018年末,和興鎮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5個。 

農業

2011年,和興鎮農業總產值3.4億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1.1%。和興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和興鎮生產糧食85026噸,人均1197千克,其中小麥47045噸,玉米37581噸。和興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蔬菜等。2011年,和興鎮煙葉種植面積750畝,產量120噸;蔬菜種植面積16890畝,產量37017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蘿蔔、大蔥等。和興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和興鎮生豬飼養量18.3萬頭,年末存欄11.1萬頭;羊飼養量44500隻,年末存欄27400隻;牛飼養量6224頭,年末存欄3285頭;家禽飼養量136.7萬羽,上市家禽56.7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7%。 
和興鎮
和興鎮

工業

食品、塑膠、建築材料、飼料加工等工業企業。2011年,和興鎮工業總產值為4.2億元,比2010年增長17.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8.5%。2011年,和興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職工195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3億元,比2010年增長9.6%;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有工業企業19家,其中5000萬元以上的6家。 

商業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有商業網點561個,職工1400人。2011年,和興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6億元,比2010年增長16.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0.4%。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960人,專任教師51人;小學23所,在校生4070人,專任教師2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941人,專任教師1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76.4%,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和興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66萬元,比2010年增長2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30%,比201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和興鎮
和興鎮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俱樂部3所,文化專業戶26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6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團有獅子隊、秧歌隊、鼓樂隊。2011年,和興鎮有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5840戶,入戶率88.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鄉級衛生院2家,村級診所24個,病床1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張,固定資產209.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7人、執業(助理)醫師0.1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和興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9700人次,住院手術42台次,出院病人19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4萬人,參合率97%。 

社會保障

2011年,和興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22戶,人數265人,支出20.4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月人均175元,比2010年增長17%;城市醫療救助23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10戶,人數2407人,支出191.4萬元,比2010年增長13%,月人均73元,比2010年增長1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0人,支出2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11人,支出2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村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38人次,共支出8.2萬元,比2010年增長21%;農村臨時救濟720人次,支出5萬元;農作物受災面積5000畝,直接經濟損失6萬元,救災支出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2萬元,比2010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6302人,參保率63.4%。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點24個,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25000份、期刊1500(冊);電信服務點2個;有固定電話用戶9830戶;有移動發射基站8個、聯通發射基站5個,無線行動電話用戶20000戶;寬頻接入用戶950戶。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有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900噸/日,年生活用水2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5%,年人均生活用水12噸。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有高壓輸電線路1條。 
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綠化面積有5.2公頃,人均綠地4平方米。 

交通


和興鎮境內有京廣高鐵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公路南北穿過。截至2011年末,和興鎮有鄉級公路3條,境內長19.3千米;村級道路6條,總長98千米。 
和興鎮
和興鎮

文化


和興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和興村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
和興鎮的王莽攆劉秀傳說,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