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李幼平的結果 展開

李幼平

武漢音樂學院教授

徠男,1962年10月生於湖北天門,漢族,文學·藝術學博士;武漢音樂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人物經歷


1979考入湖北監利師範專業學校學習,1983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1988年在職攻讀音樂學專業碩士學位並同時在武漢大學系統修習考古學專業課程,1997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攻讀藝術學·中國音樂史學專業博士學位。1991年7月獲碩士學位,2000年7月獲博士學位。
1988年參與創辦與籌建音樂考古學專業,1993年開始承擔中國音樂史學、音樂考古學等專業研究生學位課程教學與論文指導工作;所指導研究生撰寫的論文曾被評為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元月破格晉陞副教授,2002年晉陞教授。
武漢音樂學院教授、教務處處長、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考古中心主任,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高等學校跨世紀學術骨幹、高等學校科研優勢與特色學科學術帶頭人,湖北省教育廳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項目負責人,湖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律學學會副會長。

主講課程


講授的課程有中國音樂史、音樂考古學概論、中國音樂史學概論、楚樂舞藝術史、音樂文物鑒賞等。

主要貢獻


作為負責人或主要成員先後主持、參與的省、部級科研項目有:大晟鍾與宋代黃鐘標準音高研究、楚音樂文物與楚音樂文化研究、春秋時期石排簫的研究與複製、曾侯乙墓音樂文物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山東洛庄漢墓出土音樂文物研究、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田野考古發掘等。兩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專利,專利產品被國家教委等相關部門採用,並向全國推廣。1992年以來,先後參加了荊州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武漢東湖風景區磨山楚天台等文博、旅遊部門組織的編鐘古樂開發、演奏工作。
出版、徠發表《大晟鍾與宋代黃鐘標準音高研究》、《荊楚歌樂舞》(與楊匡民教授合著)等音樂考古學、樂律學、音樂史學、古樂器學及楚音樂文化等方面研究的學術論文、論著七十餘篇(部),主編或參編音樂教材、學術刊物多種,參與中央電視台等單位攝製的《巴人之迷》、《千年古樂 一槌定音--洛庄漢墓出土樂器鑒定》等專題片多部,並曾應邀出席在德國、以色列等國家或地區以及在國內舉行的多種國際性學術交流、講學活動。

獲獎記錄


研究成果通過國家教委、湖北省科委等部門的鑒定,獲文化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項)、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項)和湖北省文化科技進步獎(兩項);曾被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武漢音樂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