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

通信術語

電信(telecommunication 縮寫:CT):指利用電子技術在不同的地點之間傳遞信息。電信包括不同種類的遠距離通訊方式,例如:無線電,電報,電視,電話,數據通訊以及計算機網路通訊等。電信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支柱。無論是在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中,還是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電信這個高效、可靠的手段。

發展歷史


人類用電來傳送信息的歷史是由電報開始的,電報在1834年由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是一種以符號傳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謂的數字方式,但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之後,在電信領域中,模擬方式便佔了絕對優勢。20世紀50年代,PCM技術的出現,使數字通信方式又看到了一絲曙光。但它的真正壯大和發展,以至一統天下,主要是依靠電子計算機的力量。因此,有人把“C&C”(即通信與計算機的融合)看成是人類信息史上一場新的革命的重要標誌。今天我們在談論“電信”時,已經少不了要談到計算機在各個電信領域的廣泛應用。它不僅在實現電信的智能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它的引入使電信不再是單純“傳送”信息,還增加了信息的處理和存儲的功能。
電信從採用金屬導線的有線通信開始,到19世紀末出現了無線電報,使無線通信方式一時興起。但由於無線通信存在的一些固有弱點在當時技術條件下一時難以克服,因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除了用於航海以及救災等特定條件下外,一般都處於“備用”地位。由於技術的發展,不僅無線方式已東山再起,還出現了以光纖為傳輸媒體的全新通信方式。這不僅帶來了電信傳輸方式的多樣化,也為電信的高速化、個人化奠定了物質基礎。
由上可見,一百多年來,儘管電信的基本概念沒有變,但它的外延卻發生了滄桑巨變。電話的統治地位已經動搖,信息高速公路、網際網路來了,它們對傳統電信的觀念和方式,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構成方式


組成通信系統的基本要素包括發信機,通道以及收信機。發信機負責將信息進行編碼或轉換成適合傳輸的信號。信號通過通道傳輸至收信機。在傳輸過程中, 由於雜訊的存在,信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改變。收信機端試圖應用適當的解碼手段從劣化的信號中恢複信息的原樣。描述通道的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帶寬。
通信系統的結構可以是點對點,也可以是一點對多點,廣播則是一種特殊的一點對多點的傳播形式。
“電信”是什麼?
電信
電信
1992年,國際電信聯盟在日內瓦通過的《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法。公法和行政規則》中對電信的定義是:利用有線。無線。光或者其他電磁系統傳輸。發射或接受符號。信號。文字。圖像。聲音或其它任何性質的信息。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貿易總協定》中“關於電信服務的附件”對電信的定義是:電信是指以任何電磁方式傳遞或接收信號。法國1990年《電信法》規定:電信是指對符號信號。文字。圖像。聲音和信息由無線電。光學儀器。微波或其他電磁手段以任何方式進行傳遞。傳播或接收。另外,美國1934年《電信法》第三條。日本1987年《電氣通信事業法》第二條等對電信概念均有明確規定。
參照我國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且施行的《電信條例》第二條之規定,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這種活動表現為電信業務經營著提供各種電信業務的行為,比如電話服務。電報服務。數據服務。圖像服務以及多媒體通信服務等等。

市場報告


2013年1~6月,我國電信主營業務收入完成5642.6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移動通信業務收入4175.0億元,同比增長11.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0.2個百分點,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所佔的比重由上年2季度的72.7%升至74.0%,較1季度回升了0.6個百分點;固定通信業務收入1467.6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0.2個百分點,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中所佔比重由上年2季度的27.3%下滑至26.0%。
2011年以來以來我國電信運營業主營業務收入結構

發展歷史


●中國最早的電話局: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設立了電話交換所。
●中國最早的電話:我國開始有電話,是在1881年。當時上海英商瑞記洋行在上海租界內開辦華洋德律風公司,架設市內電話線路。1900年,上海南京電報局開辦市內電話,當時只有16部電話。
●自辦第一條電報線路清朝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李鴻章委託大北公司在天津與大沽北塘炮台之間架設電報線。
●中國第一套全自動長途電話設備1969年,北京長途電信局安裝成功。
●中國第一部汽車自動電話1979年,上海一汽車上安置了我國第一部自動電話。
●中國第一次在國內進行衛星通信和電視傳播試驗1982年我國第一次在國內進行衛星通信和電視傳播試驗獲得成功,參加這次驗試測試的共有10個衛星通信地面站。
●第一批投幣式公用電話1982年北京市電信管理局在東、西長安街等繁華街道設22個投幣式公用電話亭。
●最遠距離的短波電路通信1985年1月8日,北京—南極無線電話試驗成功。
●我國開通的第一套程式控制交換機,是1982年11月27日福州市開通的F150交換機。
●我國第一採用於國際通信的海底光纜是1993年12月正式開通的中日海底光纜,從上海的南匯通達日本九州的高崎,全長1260公里,可開通7560路電話。
●我國首張IC卡——1995年10月4日我國第一張IC卡——中華IC卡,研製成功並通過專家鑒定。
●我國第一座綜合通信樞紐大樓——北京電報大樓1958年9月27日建成,這是中國的第一座綜合通信樞紐大樓,也是建國初期的郵電部辦公所在地,為我國政府對外效和人民日常信息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電視廣播設備首次試播——我國第一套電視廣播設備由北京廣播器材廠中廣局廣播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合作研製,1958年5月1日晚7時,這套設備在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開始試播,我國的電視廣播事業由此開始。
●中國第一部高清晰度電視發射機:——1998年8月,北京廣播器材廠等八家單位合作生產了我國第一部高清晰度電視發射機。
調變是指將信息轉換成適合遠距離傳播的模擬信號的處理過程。
主要數字通道編碼方式:漢明碼、格雷碼、二進位碼、Turbo碼。

產業特點


電信產業包括如下幾個產業特點:

規模化

電信已經成為克服時間和距離障礙的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在克服距離障礙方面,電信已經成為無可代替的最廣泛使用的現代通信工具,如有線電話和無線電話、傳真、無線電廣播、電視、網際網路路;在克服時間障礙方面,電信傳播方式也已經到了與書籍、報紙、期刊分庭抗禮的程度。

標準化

通過電信方式有效傳播的前提是編碼和解碼的對應性,也就是說收信方對於收到的電磁代碼必須運用與發信方相逆的演演算法破譯,才能獲得電磁碼中攜帶的有用信息。在電信傳播方式被大量使用的前提下,編碼和解碼過程的相逆性要求電信的標準化。如傳播規程的統一、協議的一致、終端設備的兼容,這樣才可以保證編譯和解碼的對應性。

規範化

作為被社會多數人經常性使用的信息傳播工具,電信過程只有規範化才可以明確電信服務提供者、電信使用人、電信管理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做到使用該傳播方式的有序和高效。有關電信的規範,一是對電信行業的管理規範;二是規定電信服務部門和使用人之間權利義務關係的民事規範;三是為實現電信的標準化。

服務特點


電信服務包括如下幾個服務特點:

持續性

電信服務是建立一種不間斷的交流平台,交流的需求隨時產生,信息服務即使在客戶不需要服務時也應一直處於待命狀態。

外部性

電信的普及率與其價值呈正相關。電信服務的整體價值大於各部分總和。

統一性

電信服務和技術必須使用統一的標準,必須保證介面的相容性。

成本遞減性

電信服務的邊際成本趨於零,所以電信客戶足夠多后其合理收費辦法應當為租費,與佔用線路的時間和距離無關。按照時間和距離來收費是傳統工業的偏見。

邊際效用遞增

傳統社會的邊際效用元不顯富,窮人增遞減,富人增加加元很明顯增加了財富,所以傳統社會財富整體效用遞減,因此應轉移富人的財富給窮人,以增加整體社會價值。信息社會正相反,邊際效用遞增,給白痴一條信息,該信息給其創造的價值很可能為零,給博士同樣一條信息可能就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組織化

工業社會有一個控制中心,通過主體一致的組織體系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最大化,被組織化的形式只適應於單一目標全結構化系統。信息社會和工業社會不同,被組織者、目標、方式都是多樣化的,或稱為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因此,信息社會起決定力量的不是能量,而是信息。各社會單元不斷地進行自組織,達到複雜網路結構的次佳狀態。

機遇與挑戰


三網融合的核心業務是視頻業務,未來視頻用戶數和視頻流量都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機遇

融合網路所要支持的視頻業務的第一個特點是長時間、高帶寬。視頻業務對相位抖動和丟錯包率要求嚴格,所以第二個特點表現為較高的服務質量要求。第三是產生收入能力很弱,按照各個國家現有業務價格標準,電話和上網的單位比特價格要遠遠高於有線電視。此外,融合網還具有盈利模式單一、商業模式特殊性等特點。

挑戰

三網融合過程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體制挑戰。監管體製成為三網融合的最大障礙,由於分業監管的體制問題並未解決,因而在執行時很容易造成混亂局面。如何協調2個不同屬性的行業和機構的盡職目標和利益訴求還有待解決。第二個挑戰來自運營體制,傳統廣電業由數千個獨立的經濟實體組成,採用什麼手段將數幹個經濟實體整合成統一實體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第三個挑戰來自於法律保障是否健全,採用強有力的行政干預在短期內可能是高效的,過分迷信行政權利肯定不利於健全的法制社會的建立,出台一部融合的電信法是三網融合的根本保障。
除了體制挑戰,商業模式方面的融合也面臨著許多問題。融合之後,商業收費涉及3種完全不同行業的商業模式:低價、包月、前向收費的廣電業、低質低價、免費、後向收費的網際網路,高質高價、時長流量收費的電信業。特別是具有公益性屬性的廣電業和市場化的電信業怎樣在統一的市場監管下展開適度競爭將是一個艱巨課題。
最後三網融合還面臨一些技術挑戰,現有網路並非為視頻業務設計的,因而在滿足視頻業務的容量和性能需求方面還有一系列挑戰,諸如網路和業務架構的擴展性、頻道的切換時間、網路服務質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