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盧潘尚書之靈武
唐代韋蟾創作的詩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是唐代詩人韋蟾的作品。此詩精闢地概括了靈州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描寫了靈州的富饒美景,讚頌了盧潘是一個出色的將才。
從題目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題目講得非常明確:詩人韋蟾要送別的人,是大唐尚書盧潘。之:是去的意思,他準備要去的地方是靈武,也就是靈州。他到靈武的任務是出任朔方節度使。於是,作者在詩的開頭首先對他要送的人————盧潘尚書說:你要去的靈州城,是一座位於賀蘭山下的果園城,也就是當年赫連勃勃修建的果園成(城),靈州早就已經很有名了,被人們稱之為“塞北江南”(古人以上為北,也就是“塞上江南”)。古靈州之所以被稱為“塞北江南”,是因為“水木萬家朱戶暗”,靈州引黃河水灌溉農田,所以這裡才呈現出“水木萬家朱戶暗”的景色,就像江南水鄉風光一樣。詩的第一句,是用詩的語言來介紹盧潘要去的靈武的位置是在賀蘭山下;這裡是“塞北江南”很早就有名了,之所以說“舊有名”,是因為史書記載,早在秦漢時期,靈州就興修水利引黃河水灌溉,經濟繁榮,唐朝以前五胡十六國的赫連勃勃時期,在這裡建了果園城,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政府把江南居民遷到靈州地區,帶來先進技術和文化,於是,靈州就被稱作是魚米之鄉的“塞北江南”,所以說“舊有名”。第二句,進一步說明:靈武城萬戶居民,靠黃河引來的渠水家家戶戶都有果木園林,繁茂的枝葉把各家的紅色大門都給遮陰了。在這麼美麗迷人的地方,戰爭打起來,卻是身穿鎧甲的千萬將士出沒的戰場。第三句,要去靈武出任節度使的盧潘“心源落落”,確實像是一位能戰的大將,而且他“膽氣堂堂”,能指揮千軍萬馬。第四句的意思是:由於盧潘表現為一個出色的將才,打得六番敗在盧潘將軍馬下,他們怎麼也不敢相信,“盧潘將軍原來還是一個學識淵博的書生。
韋蟾這首送給盧潘的《送盧潘尚書之靈武》詩,精闢地概括了靈州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描寫了靈州的富饒美景,說明寧夏早在一兩千年以前就是“塞北江南”,指出了古靈州是北部邊地重要的軍事重鎮,因此提高了靈州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知名度,讚頌盧潘是一位保衛祖國西北邊地安全的靈州鎮將。
原文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水木萬家朱戶暗,弓刀千隊鐵衣鳴。
心源落落堪為將,膽氣堂堂合用兵。
卻使六番諸子弟,馬前不信是書生。
註釋
從題目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他要送別的人是盧潘尚書,盧潘要去的地方是古靈州。於是,他在詩的開頭首先對他要送的人———盧潘尚書說:你要去的靈州城,是一座位於賀蘭山下的果園城,也就是當年赫連勃勃修建的果園城,靈州早就已經很有名了,被人們稱之為“塞北江南”(古人以上為北,也就是“塞上江南”)。古靈州為什麼是“塞北江南”?他繼續在詩中加以說明:“水木萬家朱戶暗”,是因為靈州引黃河水灌溉農田,所以這裡才呈現出“水木萬家朱戶暗”的景色,就像江南水鄉風光一樣。
背景
韋蟾在詩作《送盧潘尚書之靈武》中提到的靈武當然是指古靈州,但他為什麼把古靈州稱作“果園城”呢?其實,我在前一篇已經提到“果園城”,它就是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的“赫連果城”。公元五世紀初,我國北方匈奴族鐵佛部稱雄,進入河套地區。407年,首領赫連勃勃(?—425)自稱大夏天王、大單於,建立大夏國,年號龍升。413年,赫連勃勃築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為國都。417年,東晉南歸,關中空虛,赫連勃勃打敗留守晉兵,進入長安稱帝,改年號昌武,繼又改真興。於是,赫連夏國“南阻秦嶺,東戍薄律,西收秦隴,北薄於河。”425年,赫連勃勃死,子赫連昌繼位。431年,赫連夏國被北魏所滅。至此,赫連夏國正式存在了24年。赫連勃勃在漢靈州建立薄骨律城(今吳忠),這是夏國的邊防重鎮。薄骨律是匈奴語白口騮的轉音,相傳有白馬死於此地,白口律是馬的顏色,取馬色為城邑名稱。而在薄骨律城,當時有赫連勃勃果園。《寧夏志》第八十二頁記載:“元魏太武帝平赫連昌,置薄骨律鎮河渚上,舊是赫連果園地,至明帝立靈州,初治在河北,后徙治於果園所築城。”《水經注》卷三記載:“(黃)河水又北,(逕)薄骨律鎮(西),(城)在河渚上,赫連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
背景
韋蟾,下社(今陝西長安)人,一說福建人,生卒年代不詳。韋蟾在唐宣宗(847—860)大中年間考取進士,最初為徐商掌書記,在唐懿宗咸通年間(860—874)逝世,臨終前任尚書左承。韋蟾的遺詩有10首,見《全唐詩》卷五百六十六。作者:韋蟾 朝代:唐代 體裁:七律 作品出處:全唐詩:卷5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