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機械化步兵的結果 展開

機械化步兵

搭乘車輛實施機動和作戰的兵種

機械化步兵是指搭乘車輛實施機動和作戰的兵種,機械化步兵最早出現在德國,也就是裝甲擲彈兵

種類


一是裝甲輸送車單位,二是步兵戰鬥車單位,例:裝甲輸送車團(簡稱裝步團),步兵戰鬥車團(簡稱步戰車團)。

相關區別


機械化步兵與摩托化步兵的區別

戰鬥方式

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機動到對方小口徑火炮的射程外,一般為3至5公裡外,下車後進入進攻出發陣地,汽車此時隱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階段(一般為30到50分鐘時間),爾後邊運動,邊由連戰鬥隊形展開成排戰鬥隊形,最後展開成組戰鬥隊形,在距離敵機槍有效射程的距離邊緣(一般為400至600米),展開成衝擊戰鬥隊形,高速衝擊敵防禦前沿,實施最後突破。
而機械化步兵一般有坦克協同,通常直接運動到衝擊出發陣地(約為2至4公里),根據地形情況,可採用坦克、裝甲車掩護,步兵尾隨,或者是步兵掩護,坦克、裝甲車尾隨等協同動作方式,共同衝擊敵陣,必要時,可採用坦克在前,裝甲車在後的坦裝協同隊形,以坦克主要掩護裝甲車,衝擊敵陣。機械化步兵在上述距離外,在行進間稍加整頓,通常採取坦克在前,步戰車在後的協同動作方式,實現“邊沖邊打”的要求,必要時,也可採取步兵下車支援坦克戰鬥,徒步支援坦克衝擊的協同動作方式,完成衝擊突破任務。

乘載工具

摩托化步兵主要乘坐汽車、摩托車;機械化步兵主要乘坐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
與基本上是徒步戰鬥的摩托化步兵不同,機械化步兵除徒步戰鬥外,一般根據地形和敵情等情況,通常採取乘坐戰鬥方式。地形不利於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實施高速衝擊時,則採用徒步戰鬥。美軍機械化步兵下車的距離為100到150米,也就是美軍機械化步兵在行進間與坦克高速衝擊至對方防禦陣地前沿100多米的距離時(已跨越對方前沿前地雷場),機械化步兵才下車,爾後高速衝擊突破對方前沿。

戰鬥武器

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單兵武器;機械化步兵則主要使用車載武器,如火炮、反坦克和防空導彈、車載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單兵武器則是次要的。

通信指揮

摩托化步兵主要採取步兵指揮手段,如口令、旗語、步兵電台。機械化步兵在此基礎上,則主要採取車載電台、步坦協同電台等。相對而言,機械化步兵與坦克協同時的組織指揮比較複雜。

易混淆處

但要注意的是,由於翻譯和歷史原因,番號上的“摩托化步兵師”或“摩托化師”並不一定是指摩托化步兵。例如,蘇聯57年以後的“摩步師”就是機械化步兵師。其46-57年之間的“步兵師”就是摩托化步兵師。蘇聯的“機械化”是強調步坦協同,摩托化步兵是以步兵為主,坦克為輔。這個“摩托化”既不代表摩托車,也不是卡車,而是馬達化,動力化的意思。
60年代美國是機步師和摩步師都有的,而且分得很清楚:機步師就是用裝甲車,摩步師就是用卡車。雖然沒有現役摩步師,但101和82都是用乘卡車進入伊拉克的。中國的標準與之大體相同,事實上中國的空降師也在進行摩托化改造(小部分機械化),即便不能空降也可以當輕摩托化師用,而不是像以前只能當徒步步兵用。

簡介


機械化步兵的主要裝備有車載火炮、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步槍、機槍和火箭筒等。具有較強的機動力、防護力和火力。乘車時,目標大、受地形限制大。一般在坦克兵和其他兵種、軍種協同下作戰,有時也獨立遂行作戰任務,以乘車戰鬥為主,也可下車作戰。基本任務是攻佔、扼守陣地,消滅敵步兵和裝甲車輛。1918年,裝甲輸送車出現在英國。隨後,歐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有了這種裝備,先後組建機械化步兵團、師和軍。1932年,蘇聯軍隊將機械化步兵正式作為陸軍中的一個新兵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組建機械化步兵部隊,編配履帶、半履帶、輪式裝甲輸送車。進攻中用於突破、擴張戰果和追擊,防禦時用於固守陣地、反突擊和反衝擊,效果均優於徒步步兵。戰後,機械化步兵越來越多,裝備不斷改進。20世紀60年代配備步兵戰車后,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將繳獲的裝甲輸送車編配在特種兵部隊內。1983年,開始組建機械化步兵師,主要配備有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具有較強的火力、機動能力和裝甲防護能力。現代世界各國的機械化步兵以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為基礎,採取乘員和載員統一編組,一輛車編一個班。列裝步兵戰車的班,每班編10~11人;列裝裝甲輸送車的班,每班編13~14人。機械化步兵部隊採取積木式編組,由標準化的各兵種團、營、連,合成編為機械化步兵師、團、營。機械化步兵師,通常轄機械化步兵團2~3個,坦克團、炮兵團、防空導彈團或高射炮兵團各1個,以及工程兵防化兵(化學兵)、通信兵等專業兵分隊。隨著作戰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機械化步兵的數量將增加,裝備將進一步得到改善。步兵戰車的比例上升,裝甲輸送車的比例下降。有的國家將研製和發展坦克與步兵戰車合為一體的裝甲戰鬥車輛,裝甲兵和機械化步兵的兵種界限可能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