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

一種傳染性疾病

水痘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水痘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常見於2~6歲的小兒,少見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具有傳染性。任何沒有患過水痘或沒有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都可能患水痘。通常得過這種疾病後可以獲得終身免疫,不會再次患病。水痘的典型表現為:發熱(發燒)與斑丘疹丘皰疹、水皰同時出現,或者先出疹而無發熱。皮疹先出現在頭部、胸背部及腋下,然後逐漸播散到四肢。本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處理、加強護理,預防皮膚繼發感染。水痘的癥狀不僅會影響皮膚的美觀,還可能發生傳染、引起肺炎、腦炎、敗血症等併發症。水痘經治療,一般不會留下瘢痕,如果合併細菌感染,可能會留下瘢痕。

簡介


● 英文名稱:Chickenpox/Varicella
● 又稱:水皰;水花;水瘡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紅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噴嚏,涕唾稠粘,身熱二三日而出,明凈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結中心,圓暈更少,易出易靨。(《幼幼集成·水痘露丹》)

名詞解釋


● 因感染水痘時邪,以發熱,咳嗽,全身皮膚分批出現皮疹,癍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存在為主要表現的出疹性兒科時行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水痘是感受水痘時邪(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一種出疹性兒科時行病。水痘皰疹內含水液,形態橢圓,狀似豆粒。

臨床表現

● 疹前期:起病急驟,初起發熱但體溫大多不高,有咳嗽、流清涕、食少等表現。
● 出疹期:全身皮疹常在1~2天內出現,初發於頭皮、面部的紅色斑丘疹,很快變成皰疹,皰疹呈大小不一的橢圓形,內含水液,皰漿清亮,周圍有紅暈,常伴有瘙癢。結痂痂蓋脫離后無疤痕。皮疹於軀幹部布發較多,四肢較少,且分批出現、此起彼落,在同一時期可同時見到斑丘疹、皰疹、干痂。
● 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壯熱煩躁,咳嗽氣喘,鼻扇痰鳴,神志模糊,口唇紫紺或昏迷、抽搐等癥狀。全身水痘稠密,甚者於口咽、陰部出現潰瘍性損害,或者表現為皮疹出之不暢,疹色暗紫,皰漿混濁不清,周圍紅暈顯露,皮膚瘙癢難忍。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亦稱“水痘”,本病主要由水痘或隱性感染者通過呼吸道傳播,其次可通過接觸水痘皰漿而感染。

病因病機

● 本病病因為感受水痘時邪。
● 主要病機為時邪蘊郁於肺脾,濕熱蘊蒸,外透肌表。
● 病位在肺脾。

治則治法

● 本病以清熱、化濕、解毒為基本治則。
● 根據不同證型,分別採取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清氣涼營、解毒滲濕等治法。
● 對於邪陷心肝、邪毒閉肺的變證,治以清熱解毒、鎮驚開竅、開肺化痰。
● 必要時應採取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

生活經驗

● 水痘是一種多發的傳染性疾病,在本病流行期間,應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
● 如果妊娠早期孕婦接觸水痘病人,應及時接受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如預防措施未成功、孕婦患上水痘,應終止妊娠,避免孩子發生先天性水痘綜合征。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