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樓子

位於北京東城區的建築

“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前門樓子九丈九,九個衚衕九棵柳”;“前門樓子九丈九,王口花炮響上頭”。這些撲面而來的老北京民謠有多重涵義:一是象徵正陽門之高,二是昭示正陽門之大,三是體現了正陽門深厚的文化內涵。

基本情況


“前門樓子九丈九”道出了大前門的無比高大。“九”在中國是個崇高的吉祥數,“九”無窮,象徵著至尊至大。但是,關於正陽門城樓具體高度,過去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提法:有的說41米高,也有說42米高,還有說40.36 米……在對正陽門進行修繕前夕,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對其進行實際測量得出最精確數據:正陽門城樓通高(從室外地平線到門樓正脊上皮)是43.65米!正陽門箭樓通高35.37米!正陽門是最為高大雄偉的城門建築。
前門樓子
前門樓子

詳細解釋


正陽門俗稱前門。有人曾這樣解釋:“挨著前門大街的那個樓子是前門,挨著毛主席紀念堂的城樓是正陽門。”這個說法錯了,“四門三橋五牌樓”正確解答了這個問題。過去的正陽門是一圈瓮城連接著箭樓,城樓,東、西閘樓“四門”。四個城門皆下有城台,上有門樓。箭樓門洞和瓮城左右的兩個閘樓門洞(俗稱洞子門)都裝有“千斤閘”,是緊急情況時可以迅速落下的閘門。瓮城是為防止從城內出兵或從城外退兵時,在開啟城門過程中敵人隨之殺入的一組城防建築。
正陽門箭樓是內城九門中惟一設門洞的,平時不開,專供皇家車輛出入。值得一提的是,正陽門箭樓門洞裡邊,至今仍懸吊著一扇塗有紅漆的“千斤閘”。箭樓有兩重門,前為吊落式閘門(即千斤閘),後為對開鐵葉大門。過去,守城官兵和進城的行人要走正陽門,須先從瓮城東、西兩側閘樓進入瓮城,再從城樓下的門洞進城,出城亦然。瓮城於民國四年(1915)拆除。箭樓之南護城河上原有三座石拱橋(其他城門則僅有一座弔橋),名為“正陽橋”。五牌樓原是樹立在正陽門橋南的一座“五間、六柱、五樓”柱出頭式木牌樓,老北京人也把前門大街稱為“五牌樓大街”。今天的五牌樓已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畫棟雕梁,依稀可以看到當年風采。
“正陽為眾陽之宗也”。正陽門歷史上有太多的“掌故”。“正陽關帝”的故事道出了“靈簽第一推關廟,更去前門洞里求”的民俗,崇尚正陽關帝,凝聚著中國人求公正、講信義的傳統美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正陽門城樓、箭樓的門樓被焚毀,次年“慈禧迴鑾”時令北京“扎棚匠”在城樓上搭起“假牌樓”,這一載入恥辱史冊的“照片”反而激發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去奮發圖強。正陽門歷史上經過多次修繕甚至改建,尤以1915年北洋政府內務總長兼北京市政督辦(相當於市長)朱啟鈐主持的正陽門改建工程令世人關注。
朱啟鈐大膽採用德國工程師羅斯凱格爾的設計方案:在箭樓增設混凝土仿漢白玉護欄,瓮城拆除后,在箭樓兩側添砌南北向新牆二幅,全用舊磚砌築,並在其東、西新牆增設歐式浮雕(華蓋式造型)各一尊,箭樓東西兩面增築懸空月台二座……對這次改造,否定的人少,肯定的人多,大前門香煙的煙標,就是羅斯凱格爾改建正陽門箭樓的外觀圖。久而久之,這些歐式建築裝飾反而一件也撤除不掉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殷《盤銘》)洋為中用、與時俱進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
最近,列入“人文奧運文物保護2005年項目計劃”的正陽門修繕工程已拉開帷幕。這次修繕方案論證把保護好1915年正陽門箭樓改建成果(如混凝土結構等),也列入了“不得改變原狀”修繕原則中。因此,2005年大前門修繕工程,註定要載入“人文奧運”光輝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