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參亭”是岱廟建築群南北軸線上的第一組建築,實為岱廟的入口。
“遙參亭”向北軸線直抵泰頂的“南天門”,古代帝王凡有事於岱宗,均先在此“草參”,再入廟祭祀。“遙參亭”前臨御街,清乾隆三十五睥在門前建造石坊,額上刻字“遙參亭”。
遙參亭
清光緒六年在坊前增建方石壘砌的雙龍池。池前石碑----《雙龍 池碑》和《萬古流芳碑》均系同期建造的記事碑。此地是岱廟的第一個景觀。石碑、龍池、石坊,以及背後“三座門”式歇山頂的南山門,加上鐵獅與旗杆的陪雜和古槐的烘托,氣勢巍然。由此極目遠眺,岱頂歷歷在目。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築,但與岱廟在內涵上又是統一的,由於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一的建築風格,不僅在五嶽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存古建築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
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遊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遙參亭
遙參亭為岱廟前庭,舊稱草參門、草參亭。古人凡有事於泰山,必先至此進行簡單參拜,而後入廟祭神。亭為二進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時祀
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張奇逢立《禁止捨身碑》。後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後山門內東側有1990年立日本書法家柳田泰雲書《李白登岱六首》詩碑。
風景名勝亭前有石坊,額書“遙參亭”。兩側鐵獅對峙,旗杆高豎。坊前為雙龍池,清光緒六年(1880年)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池北有1929年立《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
遙參亭
亭后是
岱廟坊,又名玲瓏坊。清康熙年間山東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廟時創建,並撰書楹聯:“峻極於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岱廟坊北是岱廟,南北軸線上貫穿著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
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東側輔以漢柏院、東御座,西側佐以唐槐院、雨花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