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自勝

喜不自勝

喜不自勝是一個成語,拼音是xǐ bù zì shèng,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

意思是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在句中一般用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非常高興。

釋義


勝:承受。高興得自己都覺得受不了。形容喜悅到了極點。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

典故


勝:禁受得起。高興得自己都禁受不起。形容非常高興。三國魏.鍾繇賀捷表》:“天道禍淫,不終厥命,奉聞嘉熹,喜不自勝。”宋.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見時和歲豐,雨雪應時,輒喜不自勝,舉酒以屬群臣。”《醒世恆言》卷一三:“韓夫人喜不自勝,將一天愁悶,已冰消瓦解了。”茅盾《委屈》:“他隨口回答了年青人的喜不自勝的詢問,完全忘記這是他自己編造出來應付村裡人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樂不可支、冷俊不禁、忍俊不禁、大喜過望、喜形於色、喜出望外。

反義詞

怒髮衝冠、痛不欲生、怒不可遏、痛哭流涕、怒目切齒、悲不自勝、怒形於色、悶悶不樂、悲不欲生。

用法搭配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非常高興。

示例

● ● 聽說兒子考上大學,李老師喜不自勝。
● ● 國太只道孫權好意,喜不自勝。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