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

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依據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規範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它和道德信念道德判斷密切相關。因而具有明顯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可以通過道德理論教育、通過具體的道德事實或情景教育、用現實生活中的先進榜樣和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影響感化社會成員強化人們的道德感。

詳細釋義


道德感是一種高級情感。同情、反感、眷戀、疏遠、尊敬、輕視、感激、愛、憎、背信棄義等屬於道德感;同志感、友誼感、愛國主義感、集體主義感,也屬於道德感。人們對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實現或滿足所產生的體驗。它和道德信念、道德判斷密切相關。因而具有明顯的社會性和階級性。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道德標準,在社會主義國家,崇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見義勇為和互幫互助等,當人們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情感體驗。在青年期,隨著世界觀的初步形成和人生理想的確立,人的情感也更為獨立和穩定,對人的行為有一種持久而強大的推動力。當他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追求時,就會感到自尊、自重,有一種自豪感;而當他的所作所為同自己堅持的理想和價值標準相違背時,就會感到痛苦、懊悔,甚至喪失自尊心。顯然,這種情感體驗具有明顯的自覺性,能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調控和監督作用。

培養


培養道德感
培養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們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一種動力和催化劑,同時也是人們自我反省、自我調節的力量,因此,道德感在社會生活中有其獨特的作用。道德感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進行培養。
(一)通過道德理論教育,強化人們的理性道德感。理性道德感是人們學習道德知識與理論,形成有關道德的規律性認識基礎上產生的認識較深、概括性較強、自我調節意義較大的道德體驗。因此,要培養社會成員義務感、責任感、集體感和友誼感等道德感,就要對社會成員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社會主義道德、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知識和理論的教育。這些知識與理論由於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因而具有較大的普適性。對於社會成員識別道德是非界線,明辨道德行為正誤,堅持符合社會規範的道德準則等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由此形成的理性道德感更有穩定性,受情境影響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如要增強教師的責任感,我們必須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的知識和理論教育,即歷史上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職業道德的一般特點及其同社會道德的關係,尤其是社會主義社會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主要特點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使教師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素養,不僅包括精通本職業務,而且包括本職工作需要的道德素質。這種道德素質又不能僅僅停留在待人接物中的行為得當,更重要的還在於對人民、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有高度的負責精神,有崇高的道德情操。由此形成的教師職業理性道德感就會比較地穩定而不易受情景的影響。
(二)通過具體的道德事實或情景教育,培養社會成員的感性道德感。道德感是由感性道德認識引起的自覺性較低且具有迅速定向作用的道德體驗。形成這種體驗的主要條件是社會成員要耳聞目睹道德事實或情景。例如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便取得成功,獲得表揚,否則就受到輿論譴責的事實或情景,會使人們形成按道德準則行事正大光明,心情舒坦,不按道德準則行事就愧疚不安的感受。這種感受儘管是感性的,但對人的行為仍有激勵和約束作用。那麼,如何創造道德事實或情景,以形成社會成員的感性道德感呢?一方面,通過社會組織行為對符合道德準則的行為予以表揚,對於不符合道德準則的行為予以批評,以形成社會成員的感性道德感。如為了增強學生的友誼感,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教師,當發現學生有幫助他人的行為時,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使行為的發生者感到一種愉悅,從而激勵這個學生髮揚這種行為的積極性,同時也對耳聞目睹這個道德情景的周圍學生對這種行為的肯定起迅速定向作用。另一方面,通過非正式群體的核心成員對符合道德準則的行為予以表揚而對不符合道德準則的行為予以批評,以形成學校成員的感性道德感。非正式群體的核心成員不是學校組織指定的領導者,但他對非正式群體的其他成員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甚至超過由學校指定的領導者的影響力,學校領導如能恰當地利用他的影響力去培養非正式群體成員的感性道德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三)用現實生活中的先進榜樣和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影響感化社會成員,使之形成想象道德感。想象道德感就是在聯想某些有道德意義的人或事物時激起的較自覺的道德體驗。現實中的榜樣有英雄人物,如雷鋒、孔繁森、賴寧等和本行業本單位在工作學習中所產生的先進人物,這些人物具有很高或較高的道德意義,通過向這些人物學習,使社會成員在心目中樹立起道德楷模,從而形成較自覺的道德感。如通過向雷鋒學習,學習他忠於革命忠於黨、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對工作極端地負責任、對同志象春天般的溫暖,在他的身上閃耀著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光輝。這個具有道德意義的形象一但在學校成員的心目中樹立起來,那麼社會成員中的責任感、義務感、集體感和友誼感就會得到增強。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作家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審審美觀和道德觀進行塑造的,進步的作家和藝術家的審美觀和道德觀是代表社會進步的一面的,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反映,因此他們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具有道德的導向作用,具有道德意義,能激起社會成員較自覺的道德體驗。如解放初期,原蘇聯作家奧斯的心,他們用保爾. 柯察金來對照自己,要求自己,鼓勵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可見培養社會成員的想象道德感,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