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飄塵的結果 展開

飄塵

飄塵

飄塵(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s) ,又稱可吸入顆粒物。指懸浮在空氣中的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μm的顆粒物。能隨呼吸進入人體上、下呼吸道,對健康危害很大。當粒徑

定義


飄塵是大氣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中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按不同功能區分3級,規定了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平均濃度限值與日平均濃度限值。

特性


飄塵
飄塵
飄塵,通常稱為“可吸入微粒”,是物質燃燒時產生的顆粒狀漂浮物,它們因其粒小體輕,故而能在大氣中長期漂浮,漂浮範圍可達幾十公里,可在大氣中造成不斷蓄積,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氧氣接觸時,二氧化硫會部分轉化為三氧化硫,使空氣酸度增加,使污染程度逐漸加重。飄塵能長驅直入人體,侵蝕人體肺泡,以碰撞、擴散、沉積等方式滯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徑小於5微米的多滯留在上呼吸道。滯留在鼻咽部和氣管的顆粒物,與進入人體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產生刺激和腐蝕粘膜的聯合作用,損傷粘膜、纖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氣道阻力。持續不斷的作用會導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氣管炎。滯留在細支氣管與肺泡的顆粒物也會與二氧化氮等產生聯合作用,損傷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氣管和肺部產生炎症。飄塵的作用可達數年之久,大量飄塵在肺泡上沉積下來,可引起肺組織的慢性纖維化,使肺泡的切換機能下降,導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變。
空氣中的飄塵還會促使氧氣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來源之一。反應方程式2SO2+O2==2SO3,反應中飄塵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相關詞語


[tiny dusty partical floating in the sky] 飄浮在空中的微小粉塵顆粒,能長時間地隨氣流飄往各處,造成環境污染。
1.飛揚的塵埃。《周書·蕭大圜傳》:“不知飄塵之少選,寧覺年祀之斯須。”
2.比喻遷徙不定的生活。南朝宋鮑照 《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客游厭苦辛,仕子倦飄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