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海潮的結果 展開
海潮
沈括著文章
海潮是沈括所著,出自《夢溪筆談》。海潮又稱潮汐,是地球表面的海水受到月球和太陽引力的交互作用而產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
盧肇論海潮,以謂日出沒所激而成,此極無理。若因日出沒,當每日有常,安得復有早晚?予常考其行節,每至月正臨子、午,則潮生,候之萬萬無差(此以海上候之,得潮生之時。去海遠,即須擾地理增添時刻)。月正午而生者為潮,則正子而生者為汐,正子而生者為潮,則正午而生者為汐。
註:【盧肇】唐代人,曾於會昌三年(公元843年)考中進士第一,著有《海潮賦》,其序文中說“夫潮之生,因乎日也”,“日激水而潮生”。
【常】規律。
【子、午】指月球往天空中的方位。“月正臨午”是指月球通過觀測者所在的子午線處,“月正臨子”是指對觀測者來說月球通過地球背面的子午線處。
盧肇論述海潮,認為海潮是由於太陽出沒激起來而生成的,這是非常沒有道理的。如果是因為太陽出沒所引起的,那麼海潮每天發生的時間應當有常規,怎麼能來潮有早有晚呢?我曾經考察海潮漲落的規律,每當月球正好運行到子、午的位置,就會發生海潮,按這一規律來觀測海潮,總是沒有誤差(這是在海邊上觀察獲得的海潮發生的時刻。若離海遠,就應當根據地理位置增添時刻)。當月亮正好到了午位時發生的就叫潮,那麼正好到了子位時發生的就叫汐;正好到了子位時發生的叫潮,那麼正好到了午位時發生的就叫汐。
現代海洋學已經測定,每兩次潮(或汐)發生的間隔時期平均是24小時50分,即海潮發生的時間每晝夜平均后延50分鐘,與月球連續兩次通過地球某點子午線的時刻是相吻合的。這是由於月球的引潮力約是太陽引潮力2.2倍,潮汐的發生主要是受月球的影響,因此它就大體上視月球運行情況而變化了。
在我國,古人很早就已經注意到月球與潮汐發生的密切關係了。例如東漢具有科學精神的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一書中描述說:“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大小滿損不齊同。”這就非常精闢地闡明了它們之間的生成關係。
在本則筆記中,沈括根據自己的觀測,闡述了海潮發生的規律,指出海潮與月球的關係,從而肯定了月球對潮汐的主要作用。這一見解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同時,他還發現了潮汐時間與具體觀測地點的關係,提出了“須據地理增添時刻”的方法,解決了所謂“潮候時差”的理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