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舍路鎮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轄鎮

楚雄市西舍路鎮位於楚雄市西南角,地處哀牢山腹地。行政區東與中山、新村二鎮隔江相望,西與景東縣毗鄰,南與雙柏縣接壤,北與南華縣相鄰,是連接兩州三縣(市)的咽喉要地。人口15628人(2020年)。

地理環境


西舍路鎮位於雲南省中部,楚雄市西南角,哀牢山腹地,禮舍江南岸,行政區東與中山、新村二鎮隔江相望,西與景東市毗鄰,南與雙柏縣接壤,北與南華縣相鄰,是連接兩州四縣(市)的咽喉要地。全鎮國土面積380.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小越墳山2961米,最低海撥龍崗大轉山河底691米,其中,國家級哀牢山自然保護區50.4平方公里。
西舍路鎮地理結構特異,境內最高海拔2916米,最低海拔691米,立體氣候十分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故此,境內資源極其豐富,水力資源占楚雄市70%以上,產出的生態產品如野生生態茶葉、薄殼核桃、山豬火腿、花椒在外界好評如潮。
西舍路鎮
西舍路鎮

人文地理

西舍路鄉屬於彝漢混居的邊遠山區鄉鎮,除傳統節日外,還有觀音會、立秋街、火把節等民族傳統節日。全鎮林業資源豐富,盛產核桃、花椒和大樹茶,礦產資源有優質無煙煤、大理石等。哀牢山過境公路(水彌線楚雄段)貫穿全鎮。但每個村委會之間道路不暢,交通不方便。

行政區劃


全鎮國土面積380.57平方千米,其中,國家級哀牢山自然保護區50.4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鎮轄11個村民委員會(西舍路、達諾、清水河、安樂甸、保甸、閘上、岔河、朵苴、德波苴、新華、龍崗),233個村民小組。

經濟


基礎建設

2006年我鄉水利工程建設主要以煙田建設為主,到年底我鄉共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10件,其中:小水池68件;小水窖218個,架設鋼管7600m,鋪設PE塑管18300m,澆灌三面光大溝6件(5760m);修復水毀大溝11處;新建人畜飲水工程6件,共解決了878人和428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題;改善灌溉面積4260畝,新增蓄水能力0.506萬方;共解決了678人和328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改善灌溉面積4260畝,新增蓄水能力0.506萬方;完成土石方11050方;砼1537方;共投入資金135.79萬元,其中:政府投資17.49萬元,企業投資106.5萬元,群眾投資11.8萬元;共投入勞動工日7568個。集鎮供水安全得到改善,全年完成集鎮供水21500方,收取水費25000多元。繼哀牢山四級過境公路全線通車、中山至西舍路段主幹公路從大多依樹至西舍路62公里的公路擴建工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后,藉助水電開發的機遇,完成了新華至營盤山,營盤山至朵苴等鄉村公路改造,進一步提高了鄉村公路的等級和改善了路面狀況。

農村經濟

在實施“十一五”計劃的第二年,西舍路鄉全體幹部、群眾真抓實幹,克難奮進,戰勝了持續乾旱、森林火災頻發等災害,克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鄉財政自收收入完成148萬元,比上年143萬元增長3.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38元,比上年增長15.01%;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3964萬元,比上年增長8.07%;鄉鎮企業總收入達8870萬元,比上年增長17.3%;糧食產量793.4萬公斤,比上年增長5.4萬公斤,增長0.7%;實現了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的目標。
加快種植結構調整步伐,2007年耕地面積為19442畝,糧經比例65:35;發展核桃、花椒、蠶桑、木薯、魔芋、香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共6804畝;推廣大春良種8097畝,占糧食麵積100%,推廣小春良種7167畝;全年養蠶232張、6608公斤、產值15.2萬元;糧食產量793萬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人均有糧412公斤,比上年增長1%。烤煙生產嚴格執行“雙控”政策,狠抓科技措施的落實,全鄉種植面積2669畝,產量38萬公斤,同比減少3.9%,完成指令性煙葉收購32萬公斤,出口備貨6萬公斤,實現單價10.90元,相比2006年減少2.07元,實現烤煙收入420萬元,比2006年增加55萬元,減少13.1%。
由於西舍路地處偏遠,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較大,結合其資源條件特點,培植核桃特色增收產業是解決城鄉差距、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楚雄市西舍路鎮核桃栽培歷史源遠流長,據考證已有480多年的歷史。建國以來的半個世紀,西舍路鎮的核桃,由最初在房前屋后,零星小片種植,逐步進入了規範化、規模化種植。從“土改”到“文革”期間,山權、林權的多次變更,造成權屬糾紛,導致資源破壞現象屢禁不止,嚴重挫傷了林農發展核桃的積極性。加之林業科技力量薄弱,發展降到了低水平的生產階段,即管理粗放,保存率低,成效甚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觀念的不斷更新,特別是從1982年開展的林業“三定”,落實“兩山”到戶,穩定了山權、林權,到2009年已全面完成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改革緊緊圍繞“明確山林所有權、放活林地經營權、落實林木處置權、保障業主收益權”,實現“還山於民、還權於民、還利於民”,進一步調動廣大林農群眾營造核桃林的積極性。在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因勢利導,認真組織實施"科技示範"造林戰略,不斷引進和推廣林業先進技術和農村適用技術,培育出一系列知名品牌,使西舍路鎮核桃生產出現了質的飛躍,將核桃造林工作推向高效林業發展軌道,使核桃生產由粗放的經營逐步向集約化經營之路邁進。為切實把核桃產業建設成為支柱產業,西舍路鎮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核桃基地的建設,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核桃產業,截至2009年全鄉共發展核桃達6萬多畝。2010年,產量達930噸,產值2976萬元,居全市第一。全市11個村民委員會均有核桃生產,但主要分佈在高半山的8個村委會,全鄉財政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來發展核桃生產的同時,不斷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充分利用綠色扶貧、天保工程、退耕還林、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產業等項目和核桃龍頭企業的社會發展資金進行特色經濟林核桃產業的扶持發展,是全市和全州核桃主產鄉(鎮)之一。2009年,西舍路鎮核桃被國家農業部授予“有機食品”認證。
核桃已成為繼烤煙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成為貧困地區廣大農民群眾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核桃產區群眾總結說:“核桃就是搖錢樹,家中有了核桃樹,給子孫後代都交了養老的保險金”。
核桃是西舍路鎮最具特色的經濟林果資源,核桃產業的發展,在上級政府部門的幫助支持下,在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力推進特色經濟林核桃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發展中,充分發揮了核桃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始終堅持以科技為支撐,走“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經營方式,使雲南廣泰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核桃加工龍頭企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通過公司有效疏通市場流通領域,使核桃產品不斷提質增效,為林農增收、財政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雲南廣泰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被推選為“雲南省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獲得“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認定”及“省級林業龍頭企業認定”。“樂尼白有機核桃乳”獲2008年度中國首屆核桃產業大會金獎。“摩爾農莊有機核桃乳”獲中國食品產業2009年最具成長潛力之星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對核桃等綠色營養保健食品的需求正日益增加,核桃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加快發展特色經濟林核桃產業,符合我鄉自然條件,符合我鄉農村經濟發展實際,符合國家產業扶貧發展政策;加快發展特色經濟林核桃產業,是推進林業產業化、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協調的一項重要措施;加快發展特色經濟林核桃產業,對於發揮我鄉自然及資源優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思路: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央、省、州、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品牌為依託,以培植產業基地建設和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整合資源,加大財政投入,全面推進西舍路鎮有機核桃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原則:一是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和突出特色的原則。根據發展基礎和條件,在群眾自願的前提下,本著有利於發揮自然條件、產業基礎等優勢,從實際出發,走適合各自區域特點的有機核桃產業發展之路。二是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和分步實施的原則。對有機核桃產業發展區域進行統一規劃,確定有機核桃產業重點發展區域,根據不同區域的有機核桃產業發展情況,加強分類指導,逐年推進實施。三是堅持注重質量、提高效益和增加收入的原則。在加快有機核桃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處理好擴大核桃基地面積與加強經營管理的關係,依靠科技,提高有機核桃基地的質量;把發展有機核桃產業與促進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生態功能持續增強和林業經濟持續增效結合起來,促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實現生產、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四是堅持統籌兼顧、整合資源和積極扶持的原則。加強對涉農部門的統籌協調,整合相關部門項目資金,加大對有機核桃產業的扶持,促進核桃產業發展。五是堅持相互促進、全面協調和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大力發展有機核桃基地的同時,發展有機核桃產品精深加工,延伸核桃產業鏈,建立企業帶基地、基地促企業的互動發展機制,把有機核桃產業由資源型產業發展為產品型產業,促進有機核桃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楚雄市西舍路鎮選擇規模化發展核桃產業,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培植核桃種植示範基地、扶持優勢龍頭企業壯大發展,項目建成,可輻射帶動貧困地區農戶積極種植核桃,為貧困地區培植穩定增收產業,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效益,還會帶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基地發展、建設,可提升核桃初級產品乾果的深加工,打造西舍路鎮有機核桃特色品牌,可帶動農民逐步向產業工人邁進,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的目標,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項目建設可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可將農村勞動力轉化為有價資本,還可以進一步美化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生態效益。
禮舍江迂迴蜿蜒,哀牢山巍峨奇峻,這裡山川雄奇,景象萬千。境內50.4平方公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峰巒疊障,山高谷深,691米到2916米間的海拔高差,彰顯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觀,也孕育出西舍路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物種成分……水電開發、茶廠建設,昔日的“楚雄小西藏”昭示著勃勃生機……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18914人(2017年);有漢、彝、回、白、瑤、拉祜等6個民族。
2021年7月16日,楚雄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西舍路鎮人口數為15628人。

歷史沿革


2013年3月21號,西舍路鄉正式撤鄉設鎮,開啟了西舍路新的歷程。趙萬祥、冷文蓮、王聯中、李丕良等出席了當天下午在該鎮政府禮堂舉行的授牌授印儀式。
儀式上,市委副書記趙萬祥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西舍路撤鄉設鎮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多年來,歷屆西舍路鎮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鄉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創業,真抓實幹,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鄉呈現出經濟社會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和諧文明的良好發展態勢。他希望新的西舍路鎮黨委、政府以撤鄉設鎮為契機,團結帶領全鎮各族人民,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市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紮實抓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加快發展;不斷完善集鎮基礎設施,做大做特集鎮,充分發揮集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抓好社會事業發展,認真落實黨的惠民政策,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立足新起點,發揮新優勢,再接再厲,開拓進取,為推進西舍路鎮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冷文蓮宣讀了省政府關於西舍路撤鄉設鎮的批複。
趙萬祥、冷文蓮和王聯中分別為西舍路鎮黨委政府、鎮人大主席團、紀委和鎮武裝部授牌授印。
西舍路鎮
西舍路鎮
西舍路鎮鎮長何紹才致辭,介紹了西舍路情況。
西舍路部分機關、站所幹部職工、部分群眾代表、婦女代表、少數民族和先進模範代表參加了撤鄉設鎮授牌授印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