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桁梁橋

鋼桁梁橋

鋼桁梁橋是將實腹的鋼板梁橋按照一定規則空腹化的結構形式,結構整體上為梁的受力方式,即主要承受彎矩和剪力的結構。由制動聯結系、橋面、支座及橋墩(橋台)組成。

介紹


鋼桁梁橋的主要,最常採用的是平面桁架,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其受力實質是格構式的梁。主桁由上弦桿、下弦桿和腹桿組成。
聯結系分為,將兩榀主桁架聯成堅強的空間桁架結構,能承受任何方向的荷載並可靠地傳遞到支座。
橋面系
採用縱橫樑體系作為其橋面系,由橫樑、縱梁及縱梁之間的聯結系組成。其作用是承受由橋面傳來的豎向和縱向荷載,並傳遞給主桁節點。
制動聯結系
也稱為制動撐架,設置在於橋面系相鄰的平縱聯的中部,通常由四根桿件組成。作用是將縱樑上的縱向水平制動力傳至主桁,以減小制動力對橫樑的不利影響。
橋面、支座及墩台與其它橋樑相似。

分類


按照主桁的支承方式不同,分為簡支鋼桁梁橋、連續鋼桁梁橋和懸臂鋼桁梁橋;
按照橋面位置不同,分為上承式鋼桁梁橋、下承式鋼桁梁橋。

特點


鋼桁梁橋由桁架桿件組成,儘管整體上看鋼桁梁橋以受彎和受剪為主,但具體到每根桁架桿件則主要承受軸向力。與實腹梁相比是用稀疏的腹桿代替整體的腹板,從而節省鋼材和減輕結構自重,又由於腹桿鋼材用量比實腹梁的腹板有所減少,鋼桁梁可做成較大高度,從而具有較大的剛度及更大的跨越能力。但是,鋼桁梁的桿件和節點較多,構造較為複雜,製造較為費工。

實例


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
京滬鐵路淮河大鐵橋又稱蚌埠淮河大鐵橋,位於蚌埠市蚌山區蚌埠港東約500米處,是津浦線上僅次於黃河鐵路橋的第二大橋。該橋始建於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車。該橋為固定型桁梁橋,全長570米,單車道。是連通我國南北的一條重要交通大動脈,同時也是我國現存保存較完好的鐵路橋遺址,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歷史價值。大橋現仍在使用。
下游25m處於2001年4月5日開工新建淮河鐵路特大橋(又稱淮河鐵路二橋),次年6月27日建成通車,該橋與老鐵橋相同,為固定型桁梁橋。建成的淮河鐵路特大橋長2070米,其主跨為多孔鋼樑,採用浮托拖拉法一次架設就位,設有58個墩台,線路全長5.8公里,工程包括蚌埠市4座立交橋興建延長和津浦複線接入改造等,共完成線路路基土石方9.5萬立方米,總投資2億元,榮獲國家質量獎(銀獎)、鐵道部優質工程一等獎、安徽省建設工程“黃山杯”獎(省優質工程)和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淮河鐵路特大橋的建成,使京滬線實現客運雙線運輸,運輸能力由初期的日均通過旅客列車60對,擴大到180對,徹底根治制約京滬鐵路的“腸梗阻”,對緩解華東路網緊張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淮河大鐵橋及周邊地區現已被市人民政府納入“淮堤公園”建設中,在不影響大鐵橋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其打造為淮河堤壩上一處特色的愛國主義宣講基地及蚌埠市歷史文化的傳統教育場所和市民休憩的公園。
2010年,作為蚌埠開埠象徵的蚌埠淮河大鐵橋,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橋總長1670m,其中正橋長1156m。下層為雙線鐵路,寬14.5m,上層為四車道公路橋,寬22.5m。
該橋於1955年正式動工,當時得到蘇聯幫助,於1957年10月竣工通車,連接武漢三鎮,同時連接了京廣主幹線,極大的促進了發展。
鋼桁梁橋
鋼桁梁橋
南京長江大橋
正橋共有10孔,共長1576m。包括1孔128m的簡支桁架梁,和3聯3孔個160m的連續桁架梁。
上層為公路橋,寬19m,下層為雙線鐵路橋。
鋼桁梁橋
鋼桁梁橋
鴨綠江橋
鴨綠江橋於1943年4月竣工,全長946.21m,寬9.5m,共4聯12孔,跨徑94.2m。
鴨綠江橋位於遼寧丹東,是公鐵兩用橋,是中朝兩國交通要道,由兩國共同管理。
鋼桁梁橋
鋼桁梁橋
宜賓金沙江鐵路大橋
宜賓金沙江鐵路大橋,鐵路橋,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的宜珙鐵路支線上。大橋全長 1053.5m ,正橋為 112m + 176m + 112m 三跨單線連續剛桁梁橋,主桁採用平行弦菱形鋼桁架,鉚釘連接,桁高 20m ,桁寬 8m 。該橋採用兩岸懸臂拼裝,跨中合攏法架設,是國內採用這種方法施工的第一座橋樑。1968年10月竣工。
鋼桁梁橋
鋼桁梁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