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邊區造的結果 展開

邊區造

專有名詞

邊區造是指陝甘寧邊區根據地兵工廠自己製造的武器;邊區造與漢陽造對立而言;該辭彙常出現於戰爭題材作品中,尤其是電視劇出現頻率較高。所謂漢陽造是指漢陽兵工廠造的武器。邊區造的武器品種比較齊全,有地雷、手榴彈、刺刀等等武器。

基本概念


1945年左右,根據地自己製造的可以用原來的很長的步槍子彈,只有北京的軍事博物館收藏了一把,從此槍中就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抵抗外國侵略者之頑強與艱苦。“邊區造”主要為裝備八路軍抗日,因此邊區造是抗日戰爭的產物。邊區造,為八路軍的作戰提供了大量的軍需補給,有力地支持了八路軍的對日作戰,為中國打敗日本法西斯並取得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歷史追溯


八路軍被編入國民黨的軍隊,蔣介石除了前期,中後期從來沒有給過一粒子彈和軍餉。為抵制蔣的分裂政策,八路軍的彈藥十分緊缺,武器沒有地方維修所以損壞嚴重。所以八路軍挺進山西后便馬上組建了許多的“邊區製造所”用於製造彈藥和武器維修。這種現象是在八路軍中普遍有的“邊區造”(邊區製造所製造)。邊區製造所主要製造手榴彈,地雷,炸藥包等武器。尤其手榴彈生產的最多(超負荷生產時日生產可達數萬顆),它們基本滿足了八路軍的作戰補給需求。
手榴彈邊區製造日生產可達數萬顆,但都是一炸兩片的劣質土製手榴彈(炸了之後只有兩片彈片飛出!而日本的手雷則是一炸四十六片)。邊區製造所製造的地雷,由於製造時間長,原材料緊缺,易被日軍的老兵發現等原因,製造所經常製造一些石質地雷,因為它的工藝簡單,殺傷力也不亞於鐵地雷,製造成本也少。邊區製造所製造的炸藥包是真正的土製炸彈,其威力只比日本的山炮小一點,專門用於炸日本鬼子的坦克和炮樓。
邊區製造所有三不造:一不能造大炮,二不能造機槍,三不能造飛機坦克。閻錫山“太原軍械製造所”,可以造大炮和炮彈的。
太行山邊區兵工廠仿造德國“79式”步槍造出自己的“54式”步槍。晉冀豫根據地在生產五五式和八一式步槍之前,從1939年到40年間也生產改進的中正式。在北方打造槍很正常,不過精度和耐用性就成問題了,打個10幾發子彈就不能用了。紅軍時期各根據地都想辦法弄來機械造槍,在南昌、北京都有這方面的保存展覽。至少當時確實有支步槍是取名源自朱老總。抗日時華東某鎮自近代起以鐵器聞名,後來更因造槍而引起各方重視。新四軍缺輕機槍,正宗的ZB26,被鐵匠仿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