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彝族苗族鄉

可樂彝族苗族鄉

可樂彝族苗族鄉位於赫章縣西北部,距赫章縣城60km,海拔1800——2000m。

可樂鄉下轄19個村,120個村民小組,全鄉土地面積132.04平方公里,耕地6.43萬畝,以鄉政府為中心,四周高,中間底,山勢逐漸趨緩,顯得較為開闊。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可樂彝族苗族鄉人口數為28432人。

建置沿革


秦、漢代時期,屬漢陽縣。
宋代時期,屬烏撒部。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赫章縣第四區治所。
1950年,建可樂區公所。
1953年,建可樂鄉。
1958年,改可樂公社。
1959年,改可樂管理區。
1963年,恢復可樂公社。
1984年,可樂公社改鎮。
1991年,合併周圍大山、麻腮、新民3民族鄉建可樂彝族苗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轄19個行政村:可樂、大田、海子、農場、牧場、春樂、豐收、雙龍、金光、營盤、大山、銀光、新民、銅廠、高梘、高坪、礦山、營腳、長坪,下設12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可樂彝族苗族鄉轄5個社區、1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大田社區。
可樂彝族苗族鄉區劃詳情
大田社區牧場村營盤村礦山村
可樂社區春樂村金光村高坪村
豐收社區海子村高梘村營腳村
農場社區銀光村新民村長坪村
雙龍社區大山村銅廠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可樂彝族苗族鄉地處赫章縣西北部,東抵結構彝族苗族鄉,南鄰雙坪彝族苗族鄉,西鄰輔處彝族苗族鄉,北鄰安樂溪鄉、河鎮彝族苗族鄉,行政區域面積1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可樂彝族苗族鄉境內地形大部為山地,屬於貴州山字形構造帶的頂部,主要受北西向華夏系構造控制,因此河流的走向與此相同。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最高點位於春樂村,海拔2200米;最低點位於位於大山村和營盤村,海拔1560米。

氣候

可樂彝族苗族鄉年平均降水量847.8毫米。多年平均氣溫13℃,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7℃。年平均日照時數1445.8小時。年平均風速2.1米/秒,極端年最大風速29米/秒(1983年)。

自然災害

可樂彝族苗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洪澇、旱災、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洪澇災害平均10—20年一遇,最嚴重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3年,整個可樂壩子全部受災,受災面積達11250畝。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但受災面積較小。冰雹災害一般在3—5年一遇,每出現冰雹一般只涉及幾個村,並不造成大面積受災;霜凍現象一般在5年左右一次,主要受災的作物有核桃和水果。

自然資源

可樂彝族苗族鄉境內地下礦藏主要銅、鐵、鋅、鈦、砷、煤炭等。已探明銅礦儲量800萬噸,鐵礦儲量1500萬噸,鋅儲量30萬噸,鈦儲量200萬噸,砷儲量150萬噸,煤炭儲量8000萬噸。耕地面積2.87萬畝,全部為旱地。

人口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總人口3851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85萬人,城鎮化率21.7%。另有流動人口525人。總人口中,男性20040人,佔52%;女性18473人,佔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598人,佔69.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2.2‰,人口自然增長率1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2人。
截至2018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戶籍人口為42943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可樂彝族苗族鄉人口數為2843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可樂彝族苗族鄉財政總收入650萬元。國稅收入135萬元,地稅收入5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1元,比上年增長21.1%。
2016年,可樂彝族苗族鄉實現農業總產值4.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2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724元。
2018年,可樂彝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2011年,可樂彝族苗族鄉完成農業總產值1.67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7%。
可樂彝族苗族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蔬菜。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1.07萬畝;蔬菜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大蒜、辣椒、西紅柿、茄子等。
可樂彝族苗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800頭,年末存欄23260頭;牛飼養量8200頭,年末存欄6430頭;羊飼養量9968隻,年末存欄7360隻;家禽飼養量32.8萬羽。

工業

可樂彝族苗族鄉形成以建築材料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可樂彝族苗族鄉工業總產值達到560萬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7%。2011年,可樂彝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5家,職工2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0萬元,比上年增長16.8%。

商業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有商業網點423個,職工565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98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758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874.62萬元,比上年增長13.5%;各項貸款餘額3667.34萬元,比上年增長12.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2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19所,在校生5062人,專任教師21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完全中學1所,九年義務制學校2所,在校生2979人,專任教師13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82.76%,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0.97%。
2011年,可樂彝族苗族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32.9萬元,比上年增長23.9%。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75%,比上年提高了21個百分點。
可樂鄉中心幼兒園
可樂鄉中心幼兒園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有農業服務中心1個,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1個,承擔省級肉牛改良凍精輸配種技術推廣項目1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25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個,文化專業戶2個;各類圖書室30個,藏書30萬多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5人。2011年,開通有線數字電視,現有有線電視用戶132戶。其他村實施了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普及率為98%。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有學校體育場地1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有門診部(所)21個;病床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19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1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2%。

社會保障

2011年,可樂彝族苗族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戶,人數108人,支岀21.7萬元,比上年增長81%,月人均167.2元,比上年增長82%;醫療救助3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379人次,共支出28.1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81戶,人數9229人,支出845.01萬元,比上年增長112%,月人均76.3元,比上年增長12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6萬元,比上年增長22%。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884人,參保率42.27%。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可樂彝族苗族鄉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200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0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48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5%;行動電話用戶7500戶;寬頻接入用戶282戶。

交通


可樂彝族苗族鄉境內有財鐵公路、媽可公路、赫恆公路3條公路幹線交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古語稱可樂為“柯洛”,彝語稱可樂為“柯洛落姆”或“能沽落姆"。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置柯保鄉,1949年後改為可樂。

風景名勝


可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可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範圍為3.5平方千米,主要由核心規劃區組成。核心規劃區分為遺址展示片區、民族文化風情展示片區、旅遊度假休閑片區、生態濕地觀光農業展示片區等4大片區。遺址展示片區包括可樂遺址博物館、夜郎考古遺址展示和夜郎王宮等3個項目;民族文化風情展示片區包括中寨彝族、順山苗族、農場布依族等3個民族風情園;旅遊度假休閑片區位於規劃區南端,依託甲馬石河谷自然風光,打造集度假、休閑、會議等功能為一體的度假休閑中心;生態濕地觀光農業展示片區(農耕體驗園)位於遺址公園核心地帶,集中展示現代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和河谷濕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