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敬熙

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

汪敬熙,小說家,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山東濟南人,1968年6月30日卒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終年70歲。

簡介


汪敬熙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與傅斯年等同為新潮社的主要成員,在《新潮》上發表短篇小說,並參加新文化運動。短篇小說《雪夜》表現了對苦難的婦孺的同情,具有現實主義的色彩,是其代表作。1920年赴美留學。1923年得博士學位后回國,先後任河南中州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長。1948年赴巴黎參加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工作。1953年後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學術貢獻


汪敬熙在生理心理方面造詣精深,他在學術上的貢獻有三點:
白鼠
白鼠
(一)研究白鼠活動與性周期的關係,發現雌白鼠的活動有四日周期的變化,雄鼠則無。觀察證明雌鼠活動周期的變化是由於性周期所致,而性周期的產生則是由於卵巢內分泌的卵巢素而引起的。
(二)研究皮膚電反射,證明皮膚電反射是由於汗腺的分泌,與意識現象毫無關係。皮膚電反射是由各種刺激誘發出的動作電位。它有五個興奮性中樞,也有五個抑制性中樞,其最後通路為脊髓交感柱中神經元集團。
(三)研究兩棲類胚胎行為,將兩棲無尾類三種蛙游泳行為的發育分為三期六個階段,即無動作期、向側彎曲期、S形反應期、直線向前游泳期、控制游泳方向期、維持身體空間常態期。

主要論著


《皮膚電反射和情緒測量》(1930)《生理電學在心理學上之應用》(《清華周刊》,38卷五期,清華大學,1932年);《中國心理學的將來》(《獨立評論》,40期,1933年);《答潘菽先生“關於心理學的預言”》(《獨立評論》,49期,1933年);《科學方法漫談》(1938);《行為之生理分析》(獨立出版社,1944年)《汗腺分泌的神經調節》(1964)等。

生理研究


汪敬熙畢生致力於生理心理學的研究,造詣精深,是神經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學術貢獻有:
(1)他是研究皮膚電反射的先驅者之一。他研究證明皮膚電反射是汗腺分泌作用的表現,與意識現象無關,其強度與情緒強弱無一定關係,而與刺激的強弱有確定關係。
(2)第一個將電子儀器引入中國用於腦功能研究。
(3)發現了瞳孔收縮和擴張的皮層代表區域。
(4)最早研究發現雌白鼠活動4日周期的變化是由於性慾周期所致,性慾周期的產生則由卵巢內分泌的卵巢素所引起。他所採用的分析方法開創了哺乳動物行為研究的新方法。
(5)通過對兩棲類胚胎行為的研究,將兩棲無尾類三種蛙的游泳行為的發育分為三期六個階段。
(6)研究汗腺分泌的神經調節之中樞機制。

造詣精深


汪敬熙著作
汪敬熙著作
汪敬熙在生理心理方面造詣精深,國際著名神經科學家張香桐教授在《神經科學在中國的發展》一文中寫道:“二十世紀初,汪博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AdolPhMeyer和CurtP.Richter處學習。汪博士是研究皮膚電反射的先驅者之一,他在威斯康星大學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汗腺的神經調節》一書中,總結了對這個課題的見解及實驗結果。
他發現了瞳孔收縮和擴張的皮層代表區域。
應該承認他是第一個將電子儀器引入中國用於腦功能研究的人。
早在1934年,汪博士便能夠利用麥修斯示波器記錄光影通過貓的視野運動時外膝體內產生的誘發電位。

作品介紹


《雪夜》
汪敬熙
雪夜吞食了一些聲音
如果你喊我,在那麼遠的地方
喊我,我會在第一場春雨里
找到吐綠的骨骼。而今夜
我無從得知,你的思念
是不是蟄入了白雪的毛孔
或像傳說中的那隻銀狐
留下一串腳印,讓我痴迷
但我可以想像,你清純的目光
撞在雪花上,叮噹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