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雲峰山觀海島

登雲峰山觀海島

《登雲峰山觀海島》是北魏詩人鄭道昭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主要寫遊仙,全詩從第三句起以“神仙世界”為基點展開,用了十二句以浪漫的手法描寫了仙人駕玉車、龍飛鳳舞、水晶宮闕耀天、青鳥與天花交相輝映等仙境。全詩想象奇特,具有郭璞《遊仙詩》和曹植《升天行》的意味。詩中的麗辭、偶句與當時北方詩普遍的拙樸、典正之風格格不入,比較成功地結合了齊梁詩的作法與北詩的蒼勁、宏闊。

作品原文


登雲峰山觀海島
山游悅遙賞,觀滄眺白沙。
雲路沉仙駕,靈童飛玉車。
金軒接日彩,紫蓋通月華。
騰龍藹星水,翻鳳映煙家。
往來風雲道,出入朱明霞。
霧帳芳宵起,蓬台植漢邪。
流精麗旻部,低翠曜天葩。
此矚寧獨好?斯見理如麻。
秦皇非徒駕,漢武豈空嗟?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雲峰山:在今山東掖縣東南,掖縣北五十餘里便是渤海。北魏時是光州治所。
2.滄:即滄海。
3.白沙:即掖縣境內西流入海的白沙河。
4.仙駕:指神仙所乘之車,下面的“玉車”、“金軒”、“紫蓋”,都是此義。
5.靈童:即海童。一作“靈章”,指彩色靈雲,未詳。
6.日彩:指太陽的五彩光霞。
7.騰龍:騰飛的龍。
8.藹(ǎi):本指草木茂盛,這裡指騰龍遮蔽了銀河。
9.星水:指天上的星宿。
10.翻鳳:騰飛的鳳。《廣韻》:“翻,飛也。”
11.煙家:指煙雲籠罩的神仙境界。
12.風雲道:同雲路,天上的道路。左思《吳都賦》:“徑路絕,風雲通。”
13.朱明:即太陽。《廣雅·釋天》: “朱明,日也。”
14.霧帳:如紗帳之霧,指蓬萊之金霧。
15.蓬台:神仙所居之台,即蓬萊山。
16.植漢邪(yé):指登高取天漢之水的道路。漢,天漢。邪,道路。《廣雅·釋宮》:“邪,道也。”或說是語助詞,無意義。
17.流精:即流精闕,指水晶一類的建築。如《十洲記》就言昆崙山有流精之闕。
18.旻(mín)部:如旻寓,指天。
19.翠:鳥名。《說文》:“翠,青羽雀也。”
20.天葩(pā):即天花。
21.理如麻:比喻許多道理。
22.秦皇非徒駕,漢武豈空嗟(jiē):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巡遊海上求仙,故言。

白話譯文

登臨雲峰山時喜歡遠處的景色,極目遠望滄海和入海的白沙河。
雲彩鋪成的路正沉著仙人的車駕,彩色靈雲中仙童乘玉車飛馳。
華麗的車輿白晝時映照著太陽的光彩,而月光中紫蓋熠熠生輝。
神龍騰飛,銀河都被它所遮蔽;彩鳳飛舞,銀河之水為之混濁。
龍與鳳來來往往於天上的道路之中,又出入於太陽的霞光之間。
神仙聚居的蓬台,築於銀河;白色的紗帳中,半夜會傳出芬芳。
水晶宮闕使天宇光明耀眼,低徊的青鳥和天上的妙花交相輝映。
登高遠眺豈僅僅是為看到獨好的美景?在這還能弄懂許多道理。
有此美景,秦始皇和漢武帝不是徒然駕車至此,又哪會空嘆息?

創作背景


鄭道昭於永平三年(510年)任光州刺史,任期內遊覽雲峰山,在山上留下了十七種書法藝術的摩崖石刻,本詩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此詩的開頭兩句便緊扣“觀”、“登”兩字,很有氣勢。“山游悅遙賞”,為全詩創造了一種喜悅的氣氛。“觀滄眺白沙”寫出遙望所及,以下就轉入想像力充分的馳騁了。從第三句起,詩人用了十二句描寫所見的神仙景象,總的來說想象豐富,詞藻華美,修飾所用的定語富於色彩,如“金軒”、“紫蓋”、“霧帳”、“蓬台”、“流精”、“低翠”;龍之前加“騰”、鳳之前加“翻”,給詩句增加了動態的美感,同時也留下了雕琢的痕迹。具體而言,“雲路沉仙駕,靈童飛玉車。金軒接日彩,紫蓋通月華。”寫由於車在雲中賓士,所以接近太陽的光彩和月亮的光華。“騰龍藹星水,翻鳳映煙家。”兩句如同《楚辭》中“駟玉虯以乘騭”、“吾令鳳鳥飛騰兮”一樣,描寫隨從靈童車駕的龍鳳遮蔽星漢,輝映煙雲。下面四句轉寫海童來往之地蓬萊的景色。“霧帳芳霄起,蓬台植漢邪。”芳霄之芳,如芳晨之芳。“流精麗旻部,低翠曜天葩。”蓬萊島上的水晶宮闕使天宇光明耀眼,低徊的青鳥和天上的妙花交相輝映。海上仙境是如此美好,不由得引起詩人由衷的感嘆:“此矚寧獨好,斯見理如麻。”詩人認為仙境和海童遠非自己所矚目的這樣,其美妙是難以想像的。於是“秦皇非徒駕,漢武豈空嗟。”結尾四句,既無意象,也無哲理,看似是蛇足:天上本無神仙,想象之中的神仙,是能給人美感的;若一定要從中尋找什麼“理”,便索然無味了。但是真心求仙總有所得,恰好表達了詩人對神仙的嚮往。
全詩以浪漫的手法為主,充分發揮了想像的能力,具有清拔之氣,和曹植的《升天行》、《遠遊篇》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句子也有對偶、流麗的傾向,但是並非一味模仿齊梁:詩人以筆力的勁健、宏大的氣魄,表現出北國蒼勁的特色。

名家點評

中國文選學研究會會長曹道衡:①這首詩由登山望海想起了海上的仙山,頗多幻想成分,對仙境的描繪頗似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從手法上說,與郭璞《遊仙詩》相近。在北方詩壇經過一百多年的沉寂之後,出現這樣一些作品,不能不說是文學繁榮的起點。(《中古文學史論文集》)②起二句似謝靈運,惟“觀滄”二字生造,中間和結尾則似郭璞。其他兩首詩中有些句子比較奇崛,有學鮑(照)、謝(靈運)的痕迹。(《南北朝文學史》)③詩風近於鮑(照)、謝(靈運),在北人中辭藻趨於華麗,而尚具古氣,與南朝齊梁人不同。(《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特聘教授吳先寧:語言上比較有特點,“金軒接日彩,紫蓋通月華”二句不僅注意到了對仗,還注意到了色彩的對比。用詞典而不古,質而能雅,顯得較有特色。(《北朝文化特質與文學進程》)

作者簡介


鄭道昭(?—516年),字僖伯,滎陽開封(今屬河南)人。初為秘書郎,后拜國子祭酒。多次上表請置學官生徒,崇儒敦教。官至光州、青州刺史,秘書監。好學博覽,喜為詩賦,曾與魏孝文帝聯句。其詩皆登山臨水之作,有學鮑照、謝靈運痕迹。所書《滎陽鄭文公之碑》為書法珍品。《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迹見《魏書》卷五十六、《北史》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