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謙

陳新謙

陳新謙,藥學編輯家,先從事藥學教育,后改從事編輯,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藥學編輯事業,是中國第一位藥學編輯專家。他主編的《藥學通報》(現名《中國藥學雜誌》)影響較大;編撰的《新編藥物學》,久享盛名。他倡導成立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分科學會(現名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並組織開展了頗有成效的學術交流與科學研究。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月30日20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人物經歷


陳新謙
陳新謙
陳新謙 1918年 7月生,湖北漢陽人。編審。曾就學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42年軍醫學校大學部藥科畢業。歷任製藥研究所技佐、藥廠藥師、醫藥院校講師、教研組主任、藥學期刊副主編、主編等。曾兼任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今兼任《中國藥學雜誌》顧問、中國文化研究會本草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等。主持藥學期刊工作30餘年,是我國第一位藥學編輯專家。發表藥學史、製藥等方面研究論文70餘篇。出版有《植物化學成分提煉法》、《藥物學》、《中國近代藥學史》、《中華葯史紀年》、《新編藥物學》等著作。其中《新編藥物學》已出至第17版,累計印數超過200萬冊,其改版次數及累計印數均居我國醫藥圖書前列。該書第9版作為我國優秀科技圖書之一曾參加1968年萊比錫國際書展,第12版獲1986年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第13版獲國家醫藥管理局第一屆優秀圖書一等獎,第14版獲人民衛生出版社首屆最佳雙效益圖書獎一等獎。《中華葯史紀年》獲國家醫藥管理局第一屆優秀圖書三等獎。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有《今詩三百首》、《新謙絕句三百首》出版。國務院定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事迹被輯入《中國人名大辭典》(當代人物卷)、《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醫學編藥學卷)、《編輯家列傳》、《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傳集》、《中國當代詩人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等典籍。
陳新謙,湖北漢陽人。1942年畢業於貴州安順軍醫學校藥科。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重慶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助教。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山東醫學院講師,《藥學通報》雜誌副主編,中國藥學會第十六屆常務理事、葯史分科學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1951年主編《新編藥物學》,再版十一次,印行逾百萬冊。
90歲高壽的陳新謙
90歲高壽的陳新謙
1918年7月21日,陳新謙出生於湖北省漢陽縣。
1942年,畢業於陸軍軍醫學校大學部藥科。畢業后留校在軍醫學校附屬藥品製造研究所工作,從事土法製造酒精、鞣酸蛋白代用品等項研究。此外,還參加《藥學季刊》的編輯工作。在此期間,經同學介紹,在貴州安順參加“新中國科學建設協進會”(簡稱科建會)。
1943年,科建會負責人何慶缽函請陳新謙入川協助會務。因此,陳新謙於當年11月間辭職離所,於1944年1月到重慶,在科建會辦的亞光藥廠工作,並負責創辦《科學中學生》雜誌,擔任主編。該雜誌因經費不足,只出了一期就夭折了。
1945年,陳新謙到國立藥學專科學校任助教一年,1946年暑期回武漢,應聘到湖北醫學院任教,講授有機化學和藥物學。
1947年秋,到北平市立第一醫院任藥房主任。1949年初,到張家口華北醫科大學分校任教,是年8月,被調到山東濟南的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后改山東醫學院,現為山東醫科大學)藥科任講師、生葯教研室負責人。
1952年他到北京,直至1983年,在中國藥學會擔任《藥學通報》(現名《中國藥學雜誌》)副主編,1981年,評為編審。曾任中國藥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分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衛生部支部副主任委員,《藥學學報》、《中國海洋藥物雜誌》、《中國醫院藥學雜誌》等期刊的編委、顧問等。現任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雜誌》顧問。
1918年7月21日 生於湖北省漢陽縣。
1942年 畢業於陸軍軍醫學校大學部藥科。
1942-1943年 任陸軍軍醫學校附屬藥品製造研究所技佐;中國國際救濟委員會貴陽總庫藥師。
1944年 任重慶亞光藥廠藥師;創辦《科學中學生》雜誌,任主編。
1945-1946年 任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助教。
1946-1947年 任湖北醫學院教員。
1947-1948年 任北平市立第一醫院藥房主任。
1949-1952年 任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后改山東醫學院)講師。
1950年 創辦《藥學學習》月刊,任主編。
1952-1983年 任《藥學通報》(現名《中國藥學雜誌》)副主編。
1953年 任中國藥學會第十三屆理事。
1979年 任中國藥學會第十六屆常務理事。
1983年 任國藥學會藥學史分科學會副主任委員。
1984年 任《中國藥學雜誌》(原名《藥學通報》)顧問。
壽辰慶祝會
李少麗副理事長向陳老贈送學會百年史書
李少麗副理事長向陳老贈送學會百年史書
2008年7月21日,為了表示對陳新謙同志的崇敬之意,學會在北京安徽大廈舉辦了“陳新謙同志從事編輯工作六十六周年暨九十壽辰慶祝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離退休幹部司副司長寧廣榮、劉祺處長,原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學會前任理事長齊謀甲,學會副理事長李少麗、副秘書長陳兵及學會離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共40餘人出席了慶祝會。
會議由陳兵副秘書長主持,寧廣榮副司長代表陶新時司長,學會副理事長李少麗代表學會全體職工分别致辭,齊謀甲局長作為學會的前任領導和學會離退休人員代表張天祿同志也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學會葯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郝近大代表專業委員會也到會祝賀。他們在致辭和講話中都給予陳新謙同志很高的評價,並向陳老致以誠摯的問候,恭賀他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祝願學會後繼有人,我國藥學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陳老多年的老友馬繼興教授也前來祝壽。學會離休幹部、陳老的學生岳來發也為師長獻上自己的祝福。學會年輕的同志們也紛紛向陳老表示崇敬地祝福,並表示以他為榜樣,以實際行動學習陳老崇高的敬業精神,謙遜為人的優秀品格。
整個慶祝活動簡樸而熱鬧,宴會廳里歡聲笑語、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與會人員還共同觀看了學會特為陳老製作的“藥學長征方有待好為新人補戰袍”生平紀事片。隨後,學會副理事長李少麗,以及《中國藥學雜誌》編輯部和學會離退休人員的代表分別向陳老贈送了生日禮物。隨著輕鬆、歡快的《生日快樂》樂曲聲,年輕同志將帶有大大壽桃的蛋糕推到陳老的面前,由陳老、寧廣榮副司長、齊謀甲局長和李少麗副理事長共同切下蛋糕,將祝壽會推向高潮。年輕同志代表陳老向與會每位同志分送了象徵著如意吉祥、標誌健康長壽、祝願快樂幸福的壽桃蛋糕,大家共同分享著陳老生日的喜悅。

主要貢獻


為藥學編輯工作盡心竭力
《新編藥物學》
《新編藥物學》
40多年時間裡,陳新謙除進行過一段時間的科研、教學工作外,絕大部分精力都獻給了藥學編輯事業。他早年即一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一面從事期刊編輯,曾參加過《藥學季刊》的編輯工作,主編過《科學中學生》(1945年在重慶出版)和《藥學學習》雜誌(1950-1952年在濟南出版)。1952年,在中國藥學會第十三次大會召開前夕,他離開山東醫學院,到北京參加《藥學通報》雜誌的籌備與創刊工作,開始成為一名專職的編輯工作者。有人問他:為什麼放著大學的老師不當,來干一個專職編輯?他的回答是:“雜誌也得有人去辦嘛。如果能辦好一個雜誌,其作用和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1953年1月,《藥學通報》(現改名為《中國藥學雜誌》)創刊。他以滿腔的熱情,傾注全部心血於刊物工作。《藥學通報》在編委會的領導和他的具體主持下,辦得生動活潑,頗有特色,在交流學術經驗、傳播科技知識、促進藥學事業發展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因而在藥學期刊中享有較高聲譽,擁有較多的讀者。
陳新謙有豐富的編輯經驗、廣博的藥學知識和較深的文字造詣。但他從不以此為滿足,總是勤於學習,經常參閱國內外期刊,博採他刊之長,不斷改進編輯工作。他思想活躍,反應敏捷,結合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以及讀者的具體情況,在編委會及其他編輯的通力合作下,及時調整刊物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組稿工作。例如50年代,由於舊中國給藥學事業帶來的災難,一般藥學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均較低,刊物內容便根據這一實際情況以普及藥學知識為主。60年代,中國醫藥衛生事業有了較大發展,刊物內容即側重介紹新知識、新技術,以推動醫藥衛生戰線上的技術革命為主。“文化大革命”期間,《藥學通報》被迫停刊達10年之久。粉碎“四人幫”后,刊物得以恢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國家建設重點的轉移,刊物內容即以配合經濟建設為重點,主要發表科研成果,介紹藥學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以及國外新學科的發展。如臨床藥學,近年國外進展較快。在他的主持下,組織了大量的稿件發表,僅據1981-1984年的統計,《藥學通報》發表有關這方面的文章即達100餘篇,約二三十萬字,有力地推動了這一學科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藥學雜誌》
《中國藥學雜誌》
他在編輯工作中,能經常想到讀者的需要,照顧到讀者的接受能力,盡量選擇切合實用的稿件,並通過細心修改,使文章深入淺出,讓讀者能看得懂,用得上。他反對發表故作高深、不切實際的文稿,反對把科技文章寫成天書,使讀者望而生畏。在大量來稿中,只要某稿有一兩點可取之處,他都要把它挑出來加以整理髮表。這種“沙裡淘金”的作法,贏得了讀者的好評,也鼓舞了一些年輕的作者。例如1987年第1期刊登的《用管道法提取蛤蟆草有效成分》一文,就是從許多來稿中挑出來的。蛤蟆草(雪見草)成分的提取。原來用萃取法,操作繁瑣,且需用大量有機溶劑,作者改用“直接管道提取法”,減少煎液濃縮及高濃度乙醇處理,使工藝大為簡化,提高工效約5倍。但該稿投來時是一本油印講義稿,寫得很了草,有不少附圖,文字冗長,敘述雜亂無章,頭緒不清,看不出內容特點。此稿本來準備退稿。后經過仔細審讀,發現尚有可取之處,於是他幫助作者反覆修改整理,最後獲得編委會通過。文章發表后,得到讀者好評。他善於從來稿中發現苗頭,發現人才。他耐心地幫助缺乏寫作經驗的作者修改文稿,從而培養了作者隊伍。凡是修改較大的文稿,他都要退還作者審讀,或者在退改函中具體指出其不足之處,幫助他們在寫作科技文稿上得到提高。他還對一些稿件的實驗設計、科學性、方法學等提出意見,幫助作者提高科研工作及論文本身的學術水平。例如,《藥學通報》發表的《用藥物進行大面積空氣消毒的初步研究》一文,原稿在實驗設計上有缺點,實驗記錄亦不完整。經指出后,作者補充作了實驗,並補充了有關數據,從而提高了該項科研工作的科學性。
他還善於發現大多數讀者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有針對性地組織稿件。如由於新藥品種的增多,臨床治療的發展,靜脈注射藥物的配伍問題日益增多,在他的安排下,組織發表《常用靜脈滴注藥物的配伍禁忌》(附有24種常用靜脈滴注藥物配伍禁忌表)一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後相繼有80種、104種、120種靜脈滴注配伍禁忌表出版。各醫院藥房、急診室、護士值班室等處加以張貼,作為工作參考。許多醫藥書籍,如《實用兒科學》、《臨床藥物手冊》、《實用藥物手冊》等等,也將這些表格收載在附錄中。
積極推動藥學史研究工作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陳新謙於198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煥發,決心發揮餘熱,努力為藥學事業多做貢獻。他除了仍繼續從事編刊、編書工作外,還熱衷於中國近代藥學史的研究工作,積極推動藥學史分科學會的組建。
藥學史是藥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由於過去對這方面的研究重視不夠,從事藥學史研究的人不多,中國近代藥學史的研究幾乎是空白。為了推動藥學史這門學科的發展,陳新謙和中國其他藥學界的老前輩共同發起於1983年9月在李時珍家鄉湖北蘄春縣正式成立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分科學會。陳新謙當選為藥學史分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會後,他組編出版了《李時珍研究論文集》,書中收載有他與別人合作的重要論文《本草綱目與現代藥學研究》。他對藥學史這一新學科在國內的開創,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到目前為止,學會已先後召開過6次全國性藥學史方面的學術會議,交流藥學史研究論文達767篇。《藥學通報》及《中國藥學雜誌》還開闢“藥學史”專欄,發表重要文章累計100餘篇,有力地推動了藥學史的研究和發展。
填補近代藥學史研究的空白
自70年代以來,陳新謙即留心藥學史的研究,並集中精力鑽研近代藥學史。他在近10年內,通過深入研究,撰寫發表的論文已有40篇左右,內容涉及中國藥學近代史範圍的醫藥工業、商業、藥材業、教育、科研、學會、出版、單類藥物(抗腫瘤藥物)等方面以及太平天國藥學史料等。此外,對藥學通史的若干領域,例如藥店和葯市、藥學大事紀、《本草綱目》等亦有專門研究。他的工作,在中國藥學史特別是近代藥學史方面有著開拓性意義。
經過幾年的努力,陳新謙與張天祿合作於1987年撰成《中國近代藥學史》一書。該書總括了1840-1949年百餘年間中國藥學事業的進展史實,已於1993年出版。
繼《中國近代藥學史》之後,陳新謙又於1989年撰成《中華葯史紀年》。該書上起傳說中的遠古時代,下迄1983年。把幾千年來中國藥學領域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按照年代順序簡要地加以編列,以備讀者檢閱參考。
陳新謙除編輯書刊、研究藥學史外,對科普工作也非常重視。為了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醫藥知識,他在《大眾醫學》、《祝您健康》、《開卷有益》、《健康報》等報刊上先後發表了不少科普文章,受到讀者的歡迎。

論著


主要著作

陳新謙不僅在編刊工作中做出了貢獻,而且在編書工作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他編著過3本書:《植物化學成分提煉法》、《新編藥物學》和《藥物學》。《新編藥物學》一書由於內容豐富,材料新穎,久享盛名,自1951年第1版問世后,即受到廣大醫藥工作者的歡迎。40年來,該書共進行過12次增訂,重印達35次,累積印數達200萬冊,目前第13版已經出版。曾獲“1986年全國優秀暢銷書”獎。足見該書讀者之廣,影響之深。

主要論文

1 丘晨波,陳新謙.植物化學成分提煉法.廣州:丘晨波藥師事務所,1949.
2 陳新謙.新編藥物學.第1~5版.濟南:華東醫務生活社,1951年6月,1951年11月,1952年1月,1952年10月,1952年11月,第6~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4年,1957年,1960年,1963年,1974年,1981年,1985年,1992年;第11版增補版.1983年.
3 陳新謙.藥物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
4 陳新謙.《本草綱目》及其後續性著作.藥學通報,1982,17(9):550.
5 陳新謙.中國藥學期刊簡史.藥學通報,1982,17(10):610.
6 陳新謙.新中國成立以前的中國藥學會.藥學通報,1984,19(4):239.
7 陳新謙.建國以來的中國藥學會.藥學通報,1984,19(5):302.
8 陳新謙.記解放前的藥科“改院”鬥爭.藥學通報,1984,19(11):689.
9 陳新謙.山楂藥用簡史.中國科技史料,1985,6(4):18.
10 陳新謙.中國近現代藥學史文獻概述.藥學通報,1985,20(7):437.
11 陳新謙.太平天國葯史拾零.藥學通報,1985,20(10):620.
12 陳新謙,張天祿.《本草綱目》與現代藥學研究.見李時珍研究論文集.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324-354.
13 陳新謙.清末至解放前的藥學教育概況.中華醫史雜誌,1986,16(1):53.
14 陳新謙.中國現代抗腫瘤葯發展簡史.中國科技史料,1986,7(2):37.
15 陳新謙.簡記解放前上海及內地的製藥業.藥學通報,1986,21(3):170.
16 陳新謙.阿片史話.中華醫史雜誌,1986,6(4):238.
17 項隆周,陳新謙.上海西藥商業的發展過程及特點.藥學通報,1986,21(8):479.
18 陳新謙.中國近代藥學大事年表(1840-1949).中國科技史料,1987,8(2):57.
19 陳新謙.本世紀20-40年代國人對中藥的研究.中華醫史雜誌,1987,17(2):107.
20 陳新謙.鴉片戰爭以前的藥店和葯市.藥學通報,1987,22(3):166.
21 陳新謙.中藥界在日中國受到的迫害及其抗爭.藥學通報,1987,22(8):487.
22 陳新謙.中國藥學會八十年紀要(1907-1986).藥學通報,1987,22(11):645.
23 陳新謙.中國近代藥學書刊的出版工作.中國科技史料,1988,9(1):20.
24 陳新謙.一本最早介紹西方藥學的著作《內科新說》下卷.藥學通報,1988,23(3):174.
25 陳新謙.中國近代藥學史給人的啟示.中華醫史雜誌,1989,19(2):102.
26 陳新謙.兩晉以前藥學大事記.中國藥學雜誌,1989,24(8):485.
27 陳新謙.兩晉至五代藥學大事記.中國藥學雜誌,1990,25(2):113.
28 陳新謙.兩宋金元藥學大事記.中國藥學雜誌,1990,25(5):304.
29 陳新謙.明代至清鴉片戰爭以前藥學大事記.中國藥學雜誌,1990,25(6):364.

人物評價


陳新謙為人質樸謙遜,平易近人。作為一名編輯工作者的前輩,對年輕編輯的培養非常重視。在平日工作中,他對編輯同志隨時進行指導幫助外,還專門組織他們學習,親自講課多次。為了更有效、更具體地幫助編輯同志們提高,他選擇編輯加工好的稿件進行再加工,然後和編輯一道討論,使他們體會更深,受益更大。
總之,陳新謙在數十年的編輯生涯及科研工作中,勤勤懇懇,嘔心瀝血,為整個藥學事業奉獻出一腔赤忱,為藥學編輯事業和藥學史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陳新謙同志是我國藥學界著名的編輯專家和藥學史專家,自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9月獲中國藥學會突出貢獻獎。他1952年參加了《藥學通報》(現改名為《中國藥學雜誌》)的籌備與創刊工作,是《中國藥學雜誌》創刊元老;1983年9月,他和我國藥學界前輩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分科學會,併當選為副主任委員,先後發表論文40餘篇,著有《中華葯史紀年》、《中國近代藥學史》等書籍,在中國藥學史特別是近代藥學史方面有著開拓性意義。他所主持編著的《新編藥物學》一書,自1951年第一版問世至2007年共重印39次,現已是第16版,在我國藥學界影響很大,久享盛名。

人物逝世


著名藥學編輯家、藥學史專家、中國藥學會編審陳新謙,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月30日20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