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布雷內
悉尼·布雷內
悉尼·布雷內,1927年1月13日出生於南非,英國科學家。
1951年在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大學完成了他的碩士學業,1954年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分子科學研究所。
布雷內和羅伯特·霍維茨、約翰·蘇爾斯頓
1956年揭示了DNA轉譯密碼機理;
1961年發現了信使RNA;
1971年榮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獎;
2000年獲得拉斯克特殊成就獎;
他創辦的“分子生物學雜誌”成為該領域的國際權威性期刊;
他的弟子如大衛·巴爾蒂摩、約翰·蘇爾斯頓和羅伯特·霍維茲先於他或與他同時獲得諾貝爾獎。
悉尼·布雷內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正確地選擇線蟲作為研究對象。這一選擇使得基因分析能夠和細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發育聯繫起來,並且能夠通過顯微鏡追蹤這一系列過程。霍維茨發現了線蟲中控制細胞死亡的關鍵基因並描繪出了這些基因的特徵。他揭示了這些基因怎樣在細胞死亡過程中相互作用,並且證實了相應的基因也存在於人體中。蘇爾斯頓則描述了線蟲組織在發展過程中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具體情況。他還確認了在細胞死亡過程中發揮控制作用的基因的最初變化情況。
程序性細胞死亡
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的誕生固然非常重要,但細胞的死亡也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受精卵分裂逐步形成大量的功能不同的細胞,發育成大腦、軀幹、四肢等。在發育過程中,細胞不但要恰當地誕生,而且也要恰當地死亡。人在胚胎階段是有尾巴的,正因為組成尾巴的細胞恰當地死亡,才使我們在出生后沒有尾巴。如果這些細胞沒有恰當地死亡,就會出現長尾巴的新生兒。從胚胎、新生兒、嬰兒、兒童到青少年,在這一系列人體發育成熟之前的階段,總體來說細胞誕生的多,死亡的少,所以身體才能發育。發育成熟后,人體內細胞的誕生和死亡處於一個動態平衡階段,一個成年人體內每天都有上萬億細胞誕生,同時又有上萬億細胞“程序性死亡”。
在健康的機體中,細胞的生生死死總是處於一個良性的動態平衡中,如果這種平衡被破壞,人就會患病。如果該死亡的細胞沒有死亡,就可能導致細胞惡性增長,形成癌症。如果不該死亡的細胞過多地死亡,比如受艾滋病病毒的攻擊,不該死亡的淋巴細胞大批死亡,就會破壞人體的免疫能力,導致艾滋病發作。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科學家就開始探索“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奧秘。要揭開這一奧秘,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研究對象,像細菌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太簡單,而像哺乳動物這樣由大量細胞組成的生物又太複雜,科學家最終選擇了線蟲。線蟲長僅1毫米,細胞數量不多,功能也不複雜,而且它身體透明,便於用顯微鏡觀測。
程序性細胞死亡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前立下的遺囑,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負責頒發。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舉行。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是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生理學或者醫學領域有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起初,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評選是由卡羅琳醫學院的教員完成的。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相關章程,評選由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會負責,大會由50名選舉出來的卡羅琳醫學院名教授組成。現在,生理醫學獎的評選程序大致為:
1、卡羅琳醫學院的諾貝爾大會任命一個工作委員會——諾貝爾委員會負責前期工作。
羅伯特·霍維茨
3、諾貝爾委員會對提名進行初步篩選,然後候選人提交給諾貝爾大會。
4、諾貝爾大會最終決定得主,並對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份)。
5、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頒獎儀式。
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授予了英國科學家悉尼·布雷內、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和英國科學家約翰·蘇爾斯頓,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在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規則。
悉尼·布雷內
悉尼·布雷內獲得諾貝爾獎章
悉尼出身貧寒,父親開一家皮鞋作坊謀生。悉尼在南非結束大學教育后隻身赴英倫留學,他當年遠洋北渡時使用的旅行皮包長期存放在實驗室,以資紀念。另一件使悉尼極為珍惜的物品是懸掛在他劍橋辦公室對牆的黑板,上有包括他導師弗朗西斯·克里克和他弟子大衛·巴爾蒂摩等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用白漆親署的名字,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富特色的生日禮物,頗顯輝煌。
悉尼·布雷內是20世紀最為傑出和最具影響力的偉大科學家之一。他選擇線蟲作為新穎的實驗生物模型,這種獨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夠和細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發育聯繫起來,並且能夠通過顯微鏡追蹤這一系列過程。悉尼·布雷內在英國劍橋完成的這些發現為他獲得諾貝爾獎奠定了基礎。他的成就與貢獻、他的生平和傳奇以及他的科學哲學觀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鼓舞著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學家奮發勇為,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