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崇台

譚崇台

譚崇台(1920年6月-2017年12月9日)著名經濟學家、人文社科資深教授、獲“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發展經濟學第一人”,譚崇台一貫認為應當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西方經濟學,即一方面注意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注意其中可以為我所用的有益成分。

2017年12月9日,武漢大學資深教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譚崇台先生逝世,享年98歲。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出生日期: 1920年6月
譚崇台
譚崇台
出 生 地:四川成都
工作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職稱:博導、資深教授
榮譽:著名經濟學家、人文社科資深教授、獲“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
任職:先後任華盛頓遠東委員會專門助理、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副主任委員,校長辦公室主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院終身 名譽院長,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武漢大學學報》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武漢大學校學術委員會顧問,武漢大學國際學術交流委員會副主席,中美經濟學交流委會員(CEEEUS)中方委員,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人口學會”理事兼湖北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現代領導科學研究會”會長,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研究會領導小組成員,湖北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會長、顧問,對外經貿大學榮譽教授,中山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校兼職教授。2010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首批“荊楚社科名家” ,譚崇台名列其中。

個人生平


1939年8月,19歲的譚崇台接到武大錄取通知書;
194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
1943-1944年,在湖南一家礦場當會計教育部舉行了公開的留學生考試,後來國民政府教育部要從5000名大學生中選出300人赴國外留學,譚崇台最終以財經類第五名的成績如願以償。譚崇台一口氣向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倫比亞等6所美國知名高校提出留學申請,3所高校當即答覆同意,譚崇台最終選擇了哈佛大學經濟系;
1944年12月,譚崇台和6位留學生一起在昆明登上了一架美軍運輸機,在夜色的掩護下飛越“駝峰航線”轉道印度。一個月後,譚崇台突然接到通知,在孟買登上2萬噸級的運兵船“本森將軍”號,穿過赤道,繞道澳大利亞、紐西蘭,歷時40天抵達了美國西岸城市洛杉磯;
1945年,哈佛求學,師從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列昂惕夫;
1947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隨後到華盛頓“遠東委員會”研究戰後日本經濟和賠償問題;
1948年,譚崇台謝絕各方挽留,執意回國,回國后回到母校武漢大學任教,職稱為副教授;
1952年他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先後擔任了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副秘書長、經濟系副主任等職務;
1957年後,譚崇台雖受到不公正對待,但他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信念一如既往;
1978年,當了30年副教授后,終於成為教授。
1981年發表了第一篇發展經濟學論文。
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發展經濟學專著;
1987年成為國內第一個招收發展經濟學博士的博導;
1991年他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出版《發達國家發展初期與當今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比較研究》;
至今譚老還在繼續指教,並帶有5名博士生(至2009年)
長期從事西方經濟學,特別是發展經濟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被認為是將西方發展經濟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致力於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型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建構,對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學術觀點


對西方經濟學家的學說應當實事求是地作出評論,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他指出:“當代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其中主流派經濟學,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產物,具有內在的庸俗性,其庸俗性不僅表現在理論脫離實際,理論不觸及事物的本質,還表現在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攻擊,對資主義制度的辯護,對國際經濟舊秩序的辯護以及對新殖民主義的辯護。但是,我們也不應當由於當代西方經濟學具有庸俗性和內在缺陷而對之不屑一顧。應當認識到:“當代西方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畢竟是對當代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分析和綜合,在改革開放中,我們要同資本主義接觸,就不能不了解它的運行機制,當代西方經濟學是西方國家經濟行動的指導原則,它的演變往往是西方國家政策更替的先兆,在改革開放中我們要和西方國家政府聯繫,就不能不了解它們執行政策的意圖:當代西方經濟學表述了西方企業和個人的行為準則,在改革開放中,我們同西方國家有越來越多的民間往來,為了了解對手,就應當懂得當代西方經濟學。
譚崇台提出在系統、全面了解西方發展經濟理論的同時,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聯繫我國的實際,對那些理論進行解剖和分析:還應當根據發展中國大國、特別是我國的經驗,建立新型的發展經濟學。他還在經濟發展理論研究中提出許多重要觀點。例如,要區分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以經濟增長的速度代替經濟發展的效果;不能片面強調工業化,應當重視農業;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建設中必須“兩手並舉”即大力發展市場經濟,也要重視宏觀管理;為了更好地了解前人的經濟思想全貌,應當以經濟發展理論為脈絡,寫新的經濟說史等等。

學術成就


著作與教材

1.《20世紀の 西方經濟學》,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發達國家發展初期與當今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比較研究》,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發展經濟學》(台灣版),主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版。
4.《發展經濟學辭典》,主編,山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5.《發展經濟學概論》,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6.《發展經濟學》,主編,山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7.《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8.《現代經濟學》,合著(第一作者),青島出版社1998年版。
9.《譚崇台選集》,專著,山西經濟出版社1997年版。
10.《經濟發展理論研究叢書》(共 10部),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1.《經濟發展的先驅理論》,譯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西方經濟發展思想史》,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13.《發展經濟學概論》,主編,遼寧出版社1992年版。
14.《發展經濟學》,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發展經濟學的先驅》,譯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16.《中國人口湖.北分冊》,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年版。
17.《發展經濟學》,獨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當代西方經濟學說》,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19.《蘇聯的商業》,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

代表性論文

1.“在改革方針指引下逐步準確理解和正確運用西方經濟學”,獨著,載《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研究叢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在跨越比較中拓展發展經濟學研究領域----發達國家早期發展與當今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比較研究論綱”,第一作者,《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1期。
3.“評《產權、貨幣自由兌換與經濟發展》”,獨著,《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4.“解決三農問題要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相結合”,獨著,《協商新報》2005年10月7日。
5.“發展中國家農業問題的兩種重要理論與中國現實的再思考”,獨著,《經濟學動態》2005年第11期。
6.“《市場規則形成論》簡評”,獨著,《經濟學動態》2005年第7期。
7.“評《國際資本形成與經濟發展》”,獨著,《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11期。
8.“論市場規則建設中的政府作用”,第一作者,《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9.“論經濟發展中的市場規則形成問題”,第一作者,《經濟評論》2004年第3期。
10.“開發人力資本 構建社會資本——解決農民貧困、農村落後問題的必由之路”,獨著,《宏觀經濟研究》2004年第11期。
11.“從三個基本點深入認識科學發展觀”,獨著,《長江日報》2004年3月18日。
12.“從發展經濟學的觀點評新增長理論的最新發展”,獨著,《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6期。
13.“我對經濟發展問題的幾點基本看法”,獨著,《財政與發展》2004年第1期。
14.“擴大需求 重在何處”,獨著,《宏觀經濟研究》2003年第1期。
15.“發展經濟學中市場經濟形成理論的述評”,第一作者,《經濟學動態》2003年第4期
16.“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豐裕中貧困’”,獨著,《經濟學家》2003年第1期。
17.“《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評介”,獨著,《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12期。
18.“論快速增長與‘豐裕中貧困’”,獨著,《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11期。
19.“經濟快速增長與‘豐裕中貧困’”,獨著,《光明日報》2002年7月15日。
20.“評曾繁華博士的《中國企業技術成長機制及競爭力研究》”,獨著,《經濟研究》2002年第5期。
21.“評《發展理論中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獨著,《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1期。
22.“從發展經濟學看我國的農業問題”,獨著,《當代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
23.“怎樣認識發展經濟學”,獨著,《經濟學動態》2001年第11期。
24.“評《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發展》”,獨著,《經濟研究》2001年第11期。
25.“《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評介”,獨著,《經濟學動態》2000年第12期。
26.“對發展經濟學中新古典主義復興的一般評議”,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27.“論發展經濟學的發展”,獨著,《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8.“《馬克思恩格斯經濟發展思想導論》評介”,獨著,《經濟學動態》1999年第3期。
29.“關於東亞經濟危機的幾個問題”,獨著,《經濟學家》1998年第2期。
30.“怎樣對待西方經濟學”,獨著,《當代財經》1997年第12期。
31.“《經濟增長中的產權問題》一書評介”,獨著,《經濟學動態》1997年第6期。
32.“在對外交往中必須警惕國外經濟勢力對民族工業的損害”,《群言》1997年第4期。
33.“略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獨著,《經濟評論》1996年第5期。
34.“略論我國農業剩餘勞動問題”,獨著,《經濟學家》1996年第2期。
35.“評郭熙保教授新作《農業發展論》”,獨著,《經濟學動態》1995年第8期。
36.“準確地理解西方經濟學,正確地運用西方經濟學---讀《西方經濟學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獨著,《經濟學動態》1995年第4期。
37.“哈羅德著《凱恩斯傳》中譯本序言”,獨著,《凱恩斯傳》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38.“現代經濟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現代經濟理論叢書》總序”,獨著,《經濟評論》1995年4期。
39.“Macroeconomic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獨著,《世界經濟與中國》(英文版)1995年第2期。
40.“保持適當的高速增長”,獨著,《群言》1994年第8期。
41.“發展中國家向市場經濟邁進時必須加強宏觀調控”,獨著,《經濟學家》1994年第6期。
42.“尋租理論及思想淵源”,獨著,《經濟評論》1994年第3期。
43.“從理論與實踐對外開放實行市場經濟是發展中國家的必由之路”,獨著,《武漢大學學報》1993年第6期。
44.“為什麼要寫出經濟發展思想史”,獨著,《經濟學家》1993年第3期。
45.“資源約束型經濟的貨幣政策選擇”,獨著,《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2期。
46.“關於經濟發展思想史幾個問題的思考”,獨著,《經濟學家》1993年第1期。
47.“世界貿易新格局與廣東外貿戰略調整”,獨著,《學術研究》1993年第1期。
48.“必須堅持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獨著,《湖北社會科學》1992年第11期。
49.“以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當代西方經濟學”,獨著,《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2年第2期。
50.“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部力作——洪銀興著《發展經濟學通論》評價”,獨著,《南開經濟研究》1991年第4期。
51.“重視經濟發展效果是‘規劃’和‘綱要’的特色”,獨著,《經濟評論》1991年第4期。
52.“從經濟發展理論的基本觀點看我國的兩個經濟問題”,獨著,《武漢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53.“十年來我國對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獨著,《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54.“論阿弗里德馬歇爾的經濟發展思想”,獨著,《經濟評論》1990年第1期。
55.“發展經濟學的兩面觀”,獨著,《群言》1990年第11期。
56.“西方發展經濟對農業重要性的再認識及借鑒意義”,獨著,《武漢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57.“評《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獨著,《江漢論壇》1988年第6期。
58.“論發展經濟學中的幾個問題”,獨著,《武漢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59.“《發展經濟學教程》序”,獨著,《人文雜誌》1988年第3期。
60.“西方發展經濟學家對‘看得見的手’的對應分析”,獨著,《經濟研究》1987年第2期。
61.“凱恩斯經濟思想與經濟發展問題”,獨著,《武漢大學學報》1987年第2期。
62.“經濟學說史應當研究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思想”,獨著,《經濟研究》1985年第8期。
63.“熵理論評介”,獨著,《經濟學動態》1984年第12期。
64.“介紹西方經濟發展理論、研究發展中國家發展現實的一部論著——評楊叔進著《經濟發展的理論與策略》”,獨著,《世界經濟》1984年第7期。
65.“綜論西方發展經濟學”,獨著,《經濟學動態》1983年第9期。
66.“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和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係”,獨著,《財經理論與實踐》1983年第2期。
67.“從資產階級經濟思想史看經濟發展理論的源流”,獨著,《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3期。
68.“世界人口形勢和我國人口回顧”,獨著,《雲夢學刊》1982年第3期。
69.“為什麼說價值是商品經濟所特有的歷史範疇?在商品經濟之外,勞動產品有沒有價值?”,獨著,《長江日報》1956年5月23日。
70.“學習馬克思分析問題的觀點與方法——對學習《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四章的意見”,獨著,《長江日報》1956年4月18日。
71.“談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贖買’政策”,獨著,《長江日報》1955年12月27日。
72.“蘇聯國內商業的理論與實踐”,獨著,《新中華》1950年第13卷第10期。
73.“‘生產因素四分法’與革命”,獨著,《觀察》1949年12月第5卷第15期。
74.“凱恩斯在經濟理論上的貢獻”,獨著,《經濟評論》1948年12月第3卷第14期。
75.“論日本賠償問題”,獨著,《觀察》1948年6月第4卷第17期。

成就

1、在我國,最早把發展經濟學全面系統引入國內,自1984年寫成的《發展經濟學》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來短短不過20年,但影響很大,使人們認識到,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是一切發展中國家必須通盤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國長期以來在經濟建設中作出很大努力而尚未得到完善解決的問題,因此,從西方經濟發展思想和理論中汲取有益成分,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把我國經驗教訓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經驗教訓進行比較研究,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全世界的經濟發展都有而重要有深遠的意義。
2、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它包含發展經濟學的對策和方法,學派和基本思路,經濟發展因素分析、經濟發展戰略與政策、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及實證研究等。這一體系與國外同類著作的不同在於:它是按照一門學科體系設計的,體現了規範、完整、系統和精確的要求;它具有中國特色。主編的1989年出版的《發展經濟學》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一致好評。
3、堅持了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如認為在研究西方經濟學說時,必須按照馬克思主義原則“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必須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視為經濟發展思想看作社會經濟關係演變的基礎,同時又把經濟發展思想看作社會經濟關係在意識形態上的直接反映等。

中外交流

1980年他在美國加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講學;1989年受福特基金會的委託,重返母校哈佛大學做研究工作
他還多次赴美出席中美經濟學教育交流會雙方聯席會議。

獲獎與榮譽


主編的《發展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獲第二屆(2009年)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
主編的《西方經濟發展思想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997年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1999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
主編的《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獲首屆湖北省圖書獎,2003年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主編的《發展經濟學》(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並推薦為全國高校研究生通用教材。
主編的《發達國家發展初期與當今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獲第六屆(2012年)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七屆(2011)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2008)“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

人格魅力


躬耕講台60年

譚老雖然已經89歲高齡身體健康,精神也很好,耳不聾,也一點不糊塗,可以連續講2小時課可不休息。
譚崇台先生躬耕武漢大學60多年間,已培養了62位博士,蔚成大樹。智者不老,如今譚先生還帶有5位博士,春蠶吐絲,誨人不倦。
譚老與夫人韓中英愛情長跑65年相約白金婚
韓中英回憶,他們是1944年結婚的,到現在已是65年的白金婚。當時她還在華西協和大學求學,完全是自由戀愛,雙方父母都很熟識。婚後,譚便赴美留學,“我們每周都寫信,40天後準時能收到,一直寫了三年”。

愛國是終生靈魂

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與挽留,回到積貧積弱的中國,並為我國的發展經濟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慶祝譚崇台教授執教六十周年暨譚崇台學術思想研討會”上,譚老回首自己一生,深情的說:“當年我在美國條件比較優厚,但是我想回國,總想為國家做一點事情。我僅僅做了一點點事情,有一點點作用,僅此而已。”

謙虛

當有記者問及譚老對別人尊稱他為泰斗的看法,譚老回答:“客氣客氣。什麼是泰斗?泰是泰山,孔子認為登泰山而小天下,北斗是最高的星。我不可能,我不願意講我是大師,我就是老師。”
“我絕不是泰山北斗,我做得很不夠。”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譚崇台教授執教60周年暨譚崇台學術思想研討會上,88歲高齡的譚崇檯面對社會各界的敬稱表示了拒絕。

生活

譚老雖然已經近90高齡,但有非常好的身體,為人們所羨慕。他自己說的的養生秘訣,三點:1,我不抽煙,也不喝酒,生活很有規律,一輩子不開夜車;2,我有個平常心,倒霉時不垂頭喪氣,上升時也不洋洋得意。心態比較平穩;3,老伴在生活上的照顧好,子女很好,家庭和睦。我還不糊塗吧。糊塗了,趕快退下來

其它


由於譚老對60年來武漢大學的巨大貢獻,武漢大學舉辦了“慶祝譚崇台教授執教六十周年暨譚崇台學術思想研討會”。
幾渡重洋學貫中西,厚德博識,著述譽滿學界;數十春秋傳道授業,仁愛躬耕,桃李芳菲天下!

人物逝世


譚崇台
譚崇台
2017年12月9日,武漢大學資深教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譚崇台先生逝世,享年98歲。
12月13日,譚崇台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在武昌殯儀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