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鎮

分水嶺鎮

分水嶺鎮,隸屬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地處江陽區東南遠郊,為江陽、納溪合江三區縣結合部,東與彌陀鎮連界,東南與合江縣佛蔭鎮、堯壩鎮接壤,南與納溪區堯壩鎮、龍車鎮相鄰,西與泰安鎮交界,北與黃艤鎮相連,鎮人民政府距江陽區政府駐地21千米,總面積58.23平方千米。

清嘉慶前成為集市,分水嶺鎮屬瀘縣崇義鄉;1996年7月,劃歸瀘州市江陽區;截至2020年6月,分水嶺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分水嶺鄉振興路。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分水嶺鎮人口數為27328人。

20徠11年,分水嶺鎮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38萬元,比上年增長79%;2018年,分水嶺鎮有工業企業12個,規模以上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建置沿革


清嘉慶前成為集市,分水嶺鎮屬瀘縣崇義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建分水鎮,轄分水嶺、沙坎2個場。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析沙坎場置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鎮改鄉。
1950年11月,分為分水、文龍、天娘、長石、大屋、文明6小鄉。
1952年,調整為分水、文龍、長石、大屋、文明5鄉。
1956年1月,文龍鄉及長石鄉一部分併入分水鄉。
1958年10月,鄉改公社。
1982年2月,分水公社更名分水嶺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鄉。
1992年,文明鄉併入。
1996年7月,劃歸瀘州市江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分水嶺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分水嶺社區、青春村、石佛村、肖嘴村、連坡村、火炬村、紅衛村、觀音閣村、常樂寺村、黎山村、樓子山村、肖祠村、曹河村、沙鵝村、青鋒村、大悲村、大南村、石踏邊村、馬雙村、石殼咀村、回龍寺村。
截至2020年6月,分水嶺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分水社區、瀘南村、四峰山村、連坡村、青鋒村、董允壩村、大南山村、觀音閣村、常樂寺村、黎山村、回龍寺村;鎮人民政府駐分水嶺鄉振興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分水嶺鎮地處江陽區東南遠郊,為江陽、納溪、合江三區縣結合部,東與彌陀鎮連界,東南與合江縣佛蔭鎮、堯壩鎮接壤,南與納溪區堯壩鎮、龍車鎮相鄰,西與泰安鎮交界,北與黃艤鎮相連,鎮人民政府距江陽區政府駐地21千米,總面積58.23平方千米。
分水嶺鎮
地形地貌
分水嶺鎮地勢南高北低。
氣候
分水嶺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長、霜雪少,多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年平均341天,年平均降水量1133毫升。
自然災害
分水嶺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火災、風災、雷擊、冰雹等。
自然資源
分水嶺鎮天然氣是主要地下礦藏資源。
分水嶺鎮,分水嶺鎮有耕地面積22719畝,林地11392畝,園地1710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分水嶺鎮轄區總人口3638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50人,城鎮化率5.6%,另有流動人口7537人,總人口中,男性19154人,佔52.6%;女性17235人,佔47.4%;14歲以下5659人,佔15.6%;15—64歲25924人,佔71.2%;65歲以上4806人,佔13.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6301人,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3.5‰。
截至2017年,分水嶺鎮常住人口30953人。
截至2018年末,分水嶺鎮有戶籍人口36515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分水嶺鎮人口數為2732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分水嶺鎮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38萬元,比上年增長79%。
2018年,分水嶺鎮有工業企業12個,規模以上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2011年,分水嶺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水面2327畝,生產糧食19084噸,其中小麥883噸,胡豌豆246噸,稻穀1388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子、花生、茶葉、水果,出欄生豬42957頭,山羊6075隻,家禽39.3萬羽。
工業
2011年,分水嶺鎮有工業企業18個,職工979人;工業總產值2157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分水嶺鎮有小學1所,在校生2303人,專任教師86人;初中1所,在校生862人,專任教師54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分水嶺鎮全年投入科研開發經費48萬元,科普經費3萬元,榮獲全國百強科普協會稱號。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分水嶺鎮有電影放映245場次,農家書屋藏書8000餘本,分水傘廠是全國唯一僅存的石印油紙傘企業;竹筷竹席是分水嶺鄉的特色產業,舉辦的文化節有正月十五文藝演出、“分水火龍鬧元宵”“划拳比賽”活動、“鄉村青年文化節”“老年體育文化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分水嶺鎮有鄉衛生院1個,醫生22人,病床30張。
社會保障
2011年,分水嶺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6人,支出50.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08人,支出102.9萬元;供養農村五保204人,支出42.1萬元。救災支出21萬元,新增就業人員42人,有1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再就業10人,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56人。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分水嶺鎮有郵政局1個;電信、移動、聯通境內設有服務網點。

交通

2011年,分水嶺鎮有成自瀘赤高速公路境內長11千米;宜瀘渝高速公路境內長9千米,泰二路,彌龍路貫穿全境;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分水嶺鎮,分水嶺原名金雞嶺,因大南山山脊向金雞嶺延伸,形成一條分水界線,因此改名分水嶺。
文物古迹
分徠水嶺鎮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張映鑫烈士紀念亭和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座落於紅衛村的董允墳,相傳為蜀漢尚書董允之墳墓(疑為衣冠冢)。

所獲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分水嶺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2020年12月28日,分水嶺鎮被授予“第五屆四川省文明村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