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
玫瑰茄(學名:HibiscussabdariffaLinn.)是錦葵科木槿屬植物。
原產東半球熱帶地,全世界熱帶地區均有栽培。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和雲南南部等地引入栽培。喜溫暖,畏寒冷,怕早霜。生長在北緯30°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與平地。
該種的花萼和小苞片肉質,味酸,常用以制果醬;莖皮纖維供搓繩索用。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不僅有很好的營養價值,而且有利尿、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壓和刺激腸壁蠕動的功效,因此也可供藥用。又是美化環境極好的觀賞植物,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濟植物。
玫瑰茄
花單,生於葉腋,近無梗;小苞片8-12,紅色,肉質,披針形,長5-10毫米,寬2-3毫米,疏被長硬毛,近頂端具刺狀附屬物,基部與萼合生;花萼杯狀,淡紫色,直徑約1厘米,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處合生,裂片5,三角狀漸尖形,長1-2厘米;花黃色,內面基部深紅色,直徑6-7厘米。蒴果卵球形,直徑約1.5厘米,密被粗毛,果爿5;種子腎形,無毛。花期夏秋間。
喜溫暖,畏寒冷,怕早霜。生長在北緯30°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與平地。年平均氣溫19-23℃。生育期的有效積溫(≥15℃)24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12月1日。適宜在短日照條件下生長,喜陽光充足。喜濕潤,怕澇,忌積水。耐瘠瘦,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黏土與鹼性土外,一般土壤均可生長,在新墾地、土層深厚、疏鬆肥沃、酸性至微酸性的沙質壤土上生長旺盛。
玫瑰茄
玫瑰茄以播種繁殖,於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選雨後晴天,按株行距1米×1米開穴,寬10-15厘米,深10厘米左右,每穴點播4-5粒種子,播種深度3厘米,覆土0.5-1厘米,每畝播種量約0.6千克。播后約7天出苗。苗高15厘米左右間苗,每穴留壯苗1株。
玫瑰茄
玫瑰茄耐旱粗生,適應性強,房前屋后,田邊路旁,山坡荒地或全作、間作、果園套種均可栽培。宜在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上栽培,忌低洼多濕,底土黏重。一般的土壤,不施基肥雖也能正常生長,但花少,產量低。為了獲得高產,提高抗性能力,每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做基肥,施后翻耕,耙細整平。
選近水源、利排灌、疏鬆濕潤的沙質壤土做苗圃。經精細耕作,每畝施腐熟堆肥或胝肥2500千克做基肥,與土壤混勻,做畦床寬1.3-1.6米,高25-30厘米,撒播或條播。每畝播種量40-50千克,可供100畝大田定植用苗。苗高15-25厘米,選雨後晴天或陰天,土壤濕潤時移植。植穴深30厘米,株行距0.8米×0.8米或1米×1米,每穴栽1株。
植后遇乾旱應及時澆水灌溉,以確保全苗。雨季注意排澇,慎防爛種。生長季節應勤除草鬆土,保持土壤疏鬆。苗高15厘米,進行拔草和缺株補苗。株高30厘米,第1次中耕除草,結合追肥培土。以後視雜草與土壤板結情況適時進行2-3次中耕除草。
玫瑰茄耐肥,除施足基肥,還應適時追肥。苗期以氮肥為主,現蕾至花萼、果實增大期,以磷鉀肥為主。直播在間苗時,育苗移栽在成活后20天進行施肥,距植株5-6厘米處穴施,每畝施硫酸銨10-15千克;第2次在現蕾前後施肥,施於株間,施后蓋土,每畝施腐熟餅肥或過磷酸鈣50-100千克或人糞尿1000-1500千克。當70%植株呈現花蕾時,及時摘頂,並硫去發育不良花蕾,以促進花果發育。開花期,採用根外追肥,是一項增產效果較明顯的措施。每宙用0.25千克磷酸二氫鉀、尿素2千克加水300千克,于晴天8:00-10:00噴霧,噴時加入少量樂果,可防花萼加工過程出現斑點,提高蕚片商品質量。
根頸腐病為成株期主要病害。從第4分枝至結果期發病嚴重,發病率13-37%。種子與栽培土壤帶菌。4-6月梅雨季節,發生嚴重。土壤黏重,濕度大,植株徒長易發病。病部呈現黃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擴展后導致根莖部腐爛,外皮縱裂,內部纖維外露,縊縮變細,全株枯婁。防治方法:播種前種子用50%多菌靈400倍液浸10分鐘;發病期間用多菌靈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噴霧7-10天1次,連續2-3次。
食用:玫瑰茄的嫩葉和葉柄作西餐中的涼拌菜——“色拉”;花萼可作;種子可榨油食用,出油率達14-18%。花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很好的營養價值。
經濟:莖皮纖維堅韌,可制繩索;莖幹的木質部分可作造紙原料;其肉質花可以加工成為可口的果汁、果醬、果凍、果酒等,而且加工容易,除釀酒外,上述食品家庭都可自制;花中可提取色素,應用於糖果、飲料中,穩定性好。
藥用:花可以入葯,有利尿、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壓和刺激腸壁蠕動的功效。
觀賞:玫瑰茄花紫紅色,色澤艷麗,花冠與花尊美麗別緻,是美化環境極好的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