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客
漢語詞語
掮客,漢語詞語,拼音是qián kè,為買主與賣主之間簽訂買賣(如房地產、貨物或證券)契約(合同)收取手續費或傭金的人;類似於或比喻為這類人的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上海的這些露天掮客真正不少。”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子安道:“是個掮客。”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朱延年成了西藥掮客。”
茅盾《子夜》十七:“凡是名目上華洋合辦的事業,中國股東骨子裡老老實實都是掮客!”
黃遠庸《苦海呻吟錄》:“尚有無數掮客,出入於各黨權要之門。”
茅盾《鍛煉》二四:“袁世凱賣國也要一手包辦。替他做掮客的人會被他反咬一口,說是漢奸。”
掮客,原指為別人扛東西上山的人,賺點辛苦費。一般在山多的地方,旅遊名山上有以此為業的人。
后引申為通過介紹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如房地產、貨物或證券)然後收取手續費或傭金的人。很多方言里對此類人也有特殊稱呼,比如東北地區一般把從事這種活動的人叫“拼縫”。
不少人對“掮客”這個詞感到陌生,事實上掮客現象在現實中無處不在。
掮客不僅存在於商業活動中,包括訴訟、政治、學術等等方面都會出現。他們的角色就是經紀人或中介人,起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
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