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叔平的結果 展開

張叔平

革命英烈

張叔平(1897-1928年),男,又名張秉銓,山西離石縣大武鎮(今屬方山縣)人,出生於1897年,革命英烈。民國12年10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1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太原團地委組織主任、中共太原小組負責人、中共太原支部書記、上海楊樹浦部委書記、浙江省委組織部長。

1928年在杭州犧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97年,張叔平出生在當地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性格堅毅,勤奮好學,在學校里接觸到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書籍,逐漸受到進步思想的熏陶。
1917年,張叔平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受到進步青年王振翼、高君宇、賀昌等人的影響,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產生了濃厚興趣,投身於救國之路。
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他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講演團,積極投入到革命洪流中。
1923年,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張叔平被選為支部書記。他遵照中共北方區委的指示,積極開展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先後在晉南、晉中、晉北的十餘個縣成立了黨的基層組織。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后,張叔平和中共太原支部領導山西人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聲援活動。
1925年冬,由於全國革命高潮的出現,迫切需要幹部,張叔平來到上海,先後擔任中共上海楊浦區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參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裝起義,有力地推動了上海工人運動的發展。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張叔平調往杭州,籌組中共浙江省委。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張叔平任組織部部長兼工人部部長,隨後主持省委工作。不久,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獄中,敵人對他施以各種酷刑,打得他遍體鱗傷,雙腿被壓斷,但他沒有屈服,始終堅守黨的秘密。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28年1月20日深夜,張叔平英勇就義,時年31歲。

人物事件


1928年1月20日凌晨,寒風凜冽,星月無光。
國民黨杭州陸軍監獄後院的刑場,響起一陣雜亂的槍聲,七位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之中。這時,負責監刑的國民黨官員,得意地走到最後一位革命志士面前,獰笑著說:“這就是你們共產黨人的下場,這兒就是你們的天堂,此時此地不知道張先生有何感想?”被稱作張先生的這位共產黨員,就是張叔平。
張叔平(1897-1928年),原名張秉銓,方山縣大武鎮人。十四歲的時候,張叔平因家貧輟學。這個時候,焦四則、海泉則在方山領導農民起義,倡導抗捐抗稅,除暴安良,受其影響,年幼的張叔平,暗暗萌發了抱打不平、拯救天下的人生志向。
1914年,在親友的資助下,叔平考入離石縣立高等小學,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滿腔熱情,張叔平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一起,編印傳單、書寫標語、發表演說,動員人民起來參加反對袁世凱賣國求榮的鬥爭。三年後,他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在這裡,他協助雷夢麟在太原開辦《覺民派報社》,同時和同學們籌資開設文具書報販賣部,秘密翻印和銷售《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入門》、《俄國革命紀要》等馬克思主義書刊,又與好友集股,在離石城內開辦覺民書社,銷售各種進步書刊,傳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1923年,26歲的張叔平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擔任中共太原支部書記。1925年春,閻錫山大肆擴充軍備,財政預算由700萬元猛增到2000萬元,這增加的軍費自然是要老百姓出的,於是閻錫山決定在山西全省農村徵收房稅,上邊一聲令下,下邊的各級貪官污吏趁機橫徵暴斂,這給本來就被各種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老百姓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一時間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出身農家、深知農民疾苦的張叔平,面對如此暴政,怎願坐視不理。他召集其他同志,決定通過省學聯的合法形式,推舉學生代表前往督軍府請願,同時發動太原市中小學校學生罷課遊行,開展轟轟烈烈的反房稅鬥爭。經過精心組織,5月18日,太原市各校學生聚集在文瀛湖公園。隨後,在張叔平和其他學生領袖帶領下,他們搗毀了為虎作倀的省議會,接著前往閻錫山督軍府請願。面對群情激昂的學生大軍,閻錫山無可奈何,只好當場下達了取消房稅的手令,反房稅鬥爭取得了勝利。
不久,張叔平來到上海,擔任了中共上海區委楊樹浦區部委書記。1927年1月,上海總工會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不料,會議中間,被巡捕房爪牙“小滑頭”探聽到了,“小滑頭”立即跑到巡捕房告密。結果,當蜂擁而來的敵人將會議地址包圍的時候,與會的百餘名工人領袖都毫無戒備,全部被敵人抓獲。當時張叔平在窗子邊坐著,他不顧危險,當機立斷,跳窗而出,衝出敵人的包圍圈,並即刻開始了營救工作。他將情況告知所有的工會組織,由各工會向資本家施加壓力,要他們前去保釋被捕的工人領袖,否則就進行全市總同盟罷工。在工會的強大壓力下,資本家們紛紛出面向巡捕房要人。到晚上9點,所有的工人領袖全部獲釋。張叔平臨危不懼,機智果敢的膽略,贏得了大家的一致欽佩。至於那個作惡多端的“小滑頭”,在一個月以後舉行的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裝起義時,被張叔平當場抓獲,就地槍決。
1927年6月,張叔平調往杭州,任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兼工人部長,當時,蔣介石背叛革命,發動了4·12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浙江省各級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張叔平一方面積極開展工作,整頓各級組織;一方面親自主持制定了“以恐怖還恐怖”的行動計劃。他選調黨團骨幹和工人糾察隊中的積極分子,組成了“紅色恐怖團”,懲處了大批國民黨反動分子和無恥叛徒,一時間,群眾深受鼓舞,敵人膽戰心驚。然而,由於叛徒的出賣,張叔平不幸於當年7月被捕。抓住張叔平后,敵人欣喜若狂,滿以為從一個堂堂的共產黨省委負責人手中定會獲取許多重要情報,從而把中共浙江省黨組織一網打盡。敵人對張叔平嚴加審訊,施以壓杠子、坐電椅、灌辣椒水、上老虎凳等各種酷刑,打得他遍體鱗傷,還壓斷了他的雙腿,將他折磨得死去活來。張叔平毫不屈服,堅稱自己只不過是工廠的普通工人,來杭州只是攜眷遊玩。黨組織積極進行營救,然而,由於叛徒指認,張叔平的身份無法隱瞞,黨組織的各種營救努力均告失敗。當自知出獄無望后,張叔平一反平日的沉默寡言,他利用庭審、放風等各種機會和場合,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殘殺共產黨人的罪行,鼓勵獄中難友堅持鬥爭,保持革命氣節。
兇殘的敵人見從張叔平的身上榨不出什麼油水,決定將他秘密處死。
1928年1月28日凌晨,張叔平和七位革命志士被敵人押赴刑場。
張叔平蔑視地看著這個滿臉得意的國民黨官員,從容地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共產黨人是殺不盡、斬不絕的。為共產黨的事業,哪怕上斷頭台;為勞苦大眾的解放,哪怕背十字架!”
“好啊,那我就成全你了。”惱羞成怒的監刑官喝令劊子手將張叔平拉到牆邊,用早已準備好的八寸長釘,將張叔平的雙手雙腳釘在了牆上。熱血噴涌,張叔平奮力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
張叔平視死如歸的凜然壯舉,使行刑的劊子手驚慌萬狀。一向自詡為殺人魔王的監斬官也驚得面如土色,氣急敗壞地連聲狂喊:“開槍,快開槍。”一陣雜亂的槍聲中,年僅31歲的張叔平壯烈犧牲……
浩氣長存,青史生輝,張叔平用生命譜寫了一曲不朽的壯歌。

人物評價


2005年,中央和各省區市主要新聞媒體、重點新聞網站,共同推出的大型主題宣傳欄目《永遠的豐碑》中,專門介紹了張叔平短暫而光輝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