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榕培

汪榕培

汪榕培教授是中國著名的英語教育家,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英語實踐、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美詩歌、英美戲劇、英語辭彙學等十餘門課程,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和總結了豐富的教學以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思想,深受學生的歡迎,並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他在《中國教育報》、《外語界》、《遼寧高教研究》、《遼寧日報》、《大連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外語教育論文多篇,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人物簡介


汪榕培,1942年6月28日出生於上海,1964年本科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967年研究生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長期擔任英語教學工作,1985年評為英語教授,1985年6月到2001年9月擔任大連外國語學院院長。歷年來曾獲政府特殊津貼、陳香梅教育獎勵基金一等獎、遼寧省優秀專家、大連市優秀專家等獎勵。社會兼職包括中國典籍英譯研究會會長、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副會長、遼寧省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遼寧省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省委省政府諮詢委員、大連市委市政府諮詢委員等;現任大連大學特聘教授,兼任蘇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校博士生導師。2017年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11日逝世,享年76歲。

學術成就


汪榕培教授在學術研究上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今已發表論文六十餘篇、論譯著五十餘部,主審各類論譯著和詞典二十餘部,涉及英語語言文學的多個領域。他在英語辭彙學等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1983年出版的《實用英語辭彙學》是我國在這一學術領域中的第一部專著,1997年出版的《英語辭彙學教程》、1999年出版的《英語辭彙探勝》和2000年出版的《英語辭彙學研究》把這一領域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1992年出版的《八十年代國外語言學的新天地》和1997年出版的《九十年代國外語言學的新天地》則追蹤了國外語言學研究的最新動態。
在中國古典文學英譯和中西文化比較等方面,汪榕培教授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譯著輝煌,先後完成了《英譯老子》、《英譯易經》、《英譯詩經》、《英譯莊子》、《英譯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英譯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英譯陶詩》、《英譯牡丹亭》、《英譯邯鄲記》、《陶淵明集》、《邯鄲記》、《吳歌精華》、《評彈精華》、《崑曲精華》、《蘇劇精華》等譯著,其中8種已入選《大中華文庫》,為當今典籍英譯翻譯家中被選最多者;畢其功於20年,翻譯完成湯顯祖“臨川四夢”和《紫簫記》共5部戲劇,《英譯湯顯祖戲劇全集》即將付梓。同時,汪榕培教授還撰寫了一系列相關的論文,出版了專著《比較與翻譯》和《陶淵明詩歌英譯比較研究》,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與好評。《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遼寧日報》、《大連日報》、《大連晚報》等報刊都曾發表通訊和報導,介紹他的事迹。他目前正在繼續進行典籍英譯研究工作,在校主講英美文學和英語語言學,在從事英語教學的同時,為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而筆耕不已。

學者自述


我和中國典籍英譯結緣是從1991年偶然開始的。那年春天,我碰巧去中央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附近的中國道教學會所在地白雲觀參觀,見到不少外國人,但觀內法物流通處只有中文版《道德經》出售,卻沒外文版的。我於是突發奇想:自己是不是能用英文翻譯《道德經》呢?想法迅速變成行動,行動迅速帶來成果,譯書當年就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北京白雲觀多年有售,也算為《道德經》的對外交流做了一點貢獻。1993年我翻譯的《易經》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同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與我接洽出版《漢英對照中國古典名著叢書》的事宜,我接受了《莊子》的翻譯任務,就此開始了一系列的中國典籍英譯,一直至今。
馬悅然、顧彬等不少外國學者都認為,譯者最好把著作從外語譯入譯者的母語,我卻有信心把中國典籍譯成英語,並目樂此不疲,這跟我的學術背景和社會需要是密不可分的。
1.我和英國文學
我的個人生活確實可用“平淡無奇”四個字來概括。我從1948年8月進小學開始,幾乎都是在學校度過的。一介文人的愛好不管有何階段性的重點,始終是跟文字打交道,從中自得其樂,從張伯駒到陸文夫幾乎莫不如此。我自幼酷愛博覽群書。初中時在上海中國福利會少年宮當義務圖書管理員,獲得了閱讀大量書籍的機會。我還參加了那裡的文學小組,得到了跟許多知名作家和社會名流見而和請教的機會,直到高中畢業。從初中到高中我一直在上海市西中學學習,那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非常好。升至畢業班的時候,班主任是教英語的舒德潤老師。他既支持我對文學的興趣,又鼓勵我學習英語。
說到大學生活,我想用“留戀不已”來形容。1960年,我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本科,攻讀英語專業。期間,我被選入尖子班,跟我同過班的李冬、何兆熊、王長榮、於月明、呂光旦、虞芝萍、陳德彰、徐烈炯等很多同學後來都頗有建樹。章振邦、李觀儀、任以書、秦小孟等老師先後當過我們的班主任。方重、許天福、楊小石、戚雨村等很多知名教師都給我們上過課。1964年,我考入復旦大學外文系讀研究生,師從著名的詞典專家葛傳槼先生。當時的復旦大學外文系名家雲集,楊豈深、林同濟、劉德中、楊必、孫大雨、豐華瞻、程雨明等老教授都是我尊敬的學者。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度過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活。
畢業后,我參加工作,當了教員。我很喜歡這個職業,自覺收益良多。“教學相長”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我先後開設過十幾門課程,但是最喜歡的還是英國文學。這一喜好令我先後在大連外國語學院、杭州師範大學、瀋陽工業學院、錦州工學院和大連大學等多所院校開設過英國文學課程。歷時三十多年,一直堅持給本科生上課。作為一名教員,我不斷自我學習,增添內容,修改課件,以充沛的感情上課,在課堂上簡直有點自我陶醉,使學生受到感染並喜歡這門課程。舉一個例子來說,我為幾乎所有講課涉及的作品和背景知識都準備了圖片、音頻、視頻材料作參考,每個單元的講課材料都夠用十個小時以上。可以自信地說,我為講課準備的英國文學材料能登榜“全國最豐富”之列。
我與英國文學的關係也許可以用“述而不作”來概括。講授英國文學的次數雖達三十遍之多,但我所著有關英國文學研究的文章只有評論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美哉西風”、“大海掀起的思潮”、“神來之筆頌夜鶯”等寥寥數篇,其原因與兩方面的影響有直接關聯。首先,我在初中期間就很喜歡英國小說,可當時所見的文章都在批判這些小說的資產階級個人英雄主義和小資產階級情調。其次,改革開放以後,我所見到的文學評論都是引進的一個又一個新思潮的名稱。對於這樣的文學評論究竟有什麼用處,我始終持懷疑態度,所以並未把精力放在文學評論方面,而是注重將英國文學的理論運用於翻譯實踐。這些理論啟發我在英譯漢詩時多次化用英語成語,甚至直接套用英詩的格式。例如,翻譯謝靈運的《登江中孤嶼》時,我就完全套用了英語十四行詩的格式: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
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沿。
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想象崑山姿,緬邀區中緣。
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I’ve toured enough of the south shore
But missed the northern bank for a longer time.
The road seems long when I seek scenes sublime;
Time seems to fly when I try to look for more.
I cross the rapid stream to reach an isle,
Which is a wonder set amidst the stream,
How the sun and clouds appear to beam!
How the sky water seem to smile!
Its pretty scenery is not known to all
Who in the world is aware of its true worth?
In my mind’s eye, Mount Kunlun grand and tall
Is farther still away from mundane earth,
If I should have Tao at my beck and call,
I can preserve the vigor, mine from birth.
2.我和英語辭彙學
我對英語詞典和辭彙的興趣跟葛傳槼先生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他對我的學術研究方向和學術研究態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葛先生在學術上對自已一絲不苟,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如此。他帶著我們編寫《英漢成語詞典》,每編一個詞條都要求我們把手邊所有詞典看上一遍,盡量找到相關的例句。
在復旦讀研時,我們三屆八個研究生在一起度過了四年,後來有兩人的研究方向錯了位。一個是陸谷孫。他本是師從徐燕謀先生學習莎士比亞,後來卻把主要精力轉投於編寫詞典。另一個便是我。我跟葛傳槼先生學習編寫詞典,卻從來沒有主編過一本詞典,只擔任過《朗文當代高級詞典》等的主審。其中原因主要在於我自已。要像葛先生那樣幾十年專註於一本詞典,我似乎靜不下心來;剪刀加漿糊的做法我又不願意,所以後來多次有出版社約我組織編寫詞典,我都沒有答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在詞典的外圍領域:英語辭彙學。辭彙實在饒有趣味:一個詞的后而可能有很多的故事。徐燕謀等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講一個詞可以引申發揮一節課,旁徵博引加深了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學習語言和語言學的時候,辭彙及其相關的知識是最有用的。
我從1978年開始為開設新課程“英語辭彙學”而自編教材。1983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英語辭彙學著作《實用英語辭彙學》。此後直至2011年,我共出版了《英語辭彙學教程》、《高級英語辭彙學教程》、《英語辭彙學》、《高級英語辭彙學》等10餘種教材、配套書籍及研究專著。在我國的語言學界,英語辭彙學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原因是從索緒爾開始的歐美語言學、尤其是美國的結構主義語言學沒有把辭彙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認為辭彙實際上是語法的附錄,也就是不規則基礎形式的清單。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國語言學界重點是把歐美的研究傳統和新的語言學流派介紹到國內來,卻忽視了辭彙學的研究。
我之所以堅守英語辭彙學研究領域,是因為從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學會語音和語法,但是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完全掌握英語的辭彙。辭彙是外語學習的難點,許多語言學流派的研究側重點事實上也是放在辭彙方面,只不過不用“辭彙學”這個名稱而已。英語辭彙學知識對於學生累積辭彙是很有幫助的,是語言學理論與語言教學結合的一個重要交叉點。英語專業學生不可能在本科期間學習那麼多派別的語言學理論,而辭彙學是一個比較集中的接觸點。
剛開始學習英語時我就重視辭彙,甚至用了不少時間背詞典,後來也一直鑽研英語的辭彙,所以辭彙量較大,對英語單詞之間的細微差別也特別敏感。這對於從事中國典籍的英譯特別有幫助,尤其在韻體翻譯的時候,要想譯得既押韻又自然,就必須掌握大量英語辭彙,並加以靈活地使用。湯顯祖《南柯記》的下場詩是一首七言詩:
春夢無心只似雲,
一靈今用戒香薰。
不須看盡魚龍戲,
浮世紛紛蟻子群。
A fond spring dream is vain like floating clouds,
While Buddhist wisdoms cleanse one's yearning heart,
In real life all the audience plays a part
In the busy world of madding crowds.
中國古典戲劇的下場詩如果逐字翻譯,在英語里就索然無味,甚至難以索解了。該下詩詩點明了全劇的主旨。譯時可將“春夢”增字譯成a fond spring dream,“無心”減字譯為vain,“只似雲”增字譯為like floating clouds;“一靈今用戒香薰”改變詞序成為While Buddhist wisdoms cleanse one's yearning heart,其中“戒香”意譯為Buddhist wisdoms,"薰”轉譯為cleanse,“一靈”換喻為one's yearning heart;“不須看盡魚龍戲”轉譯為In real life all the audience plays a part,“浮叫一紛紛蟻子群”化作In the busy world of madding crowds。這種譯法以英國讀者可接受的語彙傳達了原文的意思和境界。沒有豐富的英語辭彙知識和對意境的把握是無法譯得既達意又包含abba韻式五音步抑揚格傳神詩句的。
3.我和翻譯
我對翻譯感興趣,但英譯漢做得並不多,只翻譯了《艾薩克·辛格》等少量書籍。我主要從事的是漢譯英,特別是中國典籍的英譯。從1991年翻譯《道德經》開始,我翻譯的中國典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道家著作、中國古典詩歌和中國古典戲劇。這跟我的興趣愛好是密切相關的。
中國先秦時期是我國學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繁榮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時期。我最感興趣的是道家著作,《老子》和《莊子》的內容深邃,文采斐然,最符合我自已的思想理念。翻譯完《老子》和《莊子》之後翻譯《列子》,但因故未能完成。不過,總共100本的《大中華文庫》收錄了我8部譯本,我已頗為知足。
在中國古典詩歌方面,我先後翻譯出版了《詩經》、《漢魏六朝詩三百首》、《陶淵明全集》、《樂府詩精華》和《吳歌精華》。從《詩經》開始譯到魏晉南北朝為止,唐朝以後的詩歌我基本不譯了。原因很簡單:唐代以後的詩歌講究鍊字,如果要把一首七言詩的內容全部英譯,並控制在五音步以內,對我來說難度很大,甚至可能吃力不討好,只能知難而退。另一方面,從樸實自然和感情充沛的角度來看,唐代以前的詩歌更為突出,容易為世界各國的讀者接受。唐代以後的詩歌逐漸趨向文人詩,中國讀者已經接受,但是跟世界各國讀者的欣賞習慣和思維方式還有一定隔閡。
我最喜歡的詩人是陶淵明,所以譯他的詩歌下的功夫最大。我專門到陶淵明的故鄉去考察體驗了一個星期,寫了好幾篇研究陶淵明詩歌的文章,並且收集了陶詩的多種譯本,於2000年結集為《陶淵明詩歌英譯比較研究》,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我覺得翻譯一個作家的作品,做一點田野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對陶淵明生活的自然環境有了直接體驗之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不再是乾巴巴的幾個字。我可以想象“詩人陶醉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於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見到風景優美的廬山“的情形:I pluck hedge-side chrysanthemums with pleasure/And see the tranquil Southern Mount in leisure,譯出這樣的詩句實在再自然不過。這次考察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讓我深刻體驗了當地農村的田園風光和純樸的民風。
通過這次經歷我深深地感到:要翻譯一個作家的作品,除了對他的作品要理解透徹以外,還應該知曉他的生平、生活環境和一切跟他有關的材料,甚至有一定的親身感受,才能翻譯出比較傳神的作品。於是,後來我翻湯顯祖劇作時,不僅去訪問了他的故鄉臨川,也去了他做官的地力遂昌,甚至去了《牡丹亭》故事的發生地南安和《邯鄲記》的故事發生地邯鄲,翻譯的時候就對作品就有了更親切的感覺。
愛翻中國古典戲劇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聽京劇和評彈。2 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京劇名演員和評彈名演員,我幾乎都在劇場看過他們的演出。在上學期間我也翻譯過劇本,如《年輕的一代》和《紅岩》。所以,在我集中翻譯詩歌之後,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翻譯中國古典戲曲上了。最早是從1996年翻譯湯顯祖的《牡丹亭》開始。因為在此以前翻譯詩歌都用了韻譯,而戲曲的唱詞原文都是押韻的,所以在譯《牡丹亭》的時候,我定的目標是把所有的唱詞都用韻文翻譯。不想,這樣一來竟給自已套上了枷鎖,因為《牡丹亭》唱詞比整部《詩經》還要多!唱詞富有詩意,但是往往隱約地反映劇本中的意思,尤其是中間的276句集唐詩,直譯的話往往會使讀者不知所云,只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再創作。如果說翻譯是“戴著鐐銬跳舞”,那麼翻譯《牡丹亭》時還穿上了“緊身衣”(要把集唐詩跟劇情結合起來)和戴上了“緊箍咒”(韻譯)。《牡丹亭》劇本的翻譯耗時整整三年。後來再譯湯顯祖的其餘四個劇本,我就適當鬆了松“緊箍咒”,能押韻就押,不能時就放棄,絕不過分勉強。
翻譯湯顯祖的五個劇本是很費勁的事情,現在己經初步告一段落。我雖樂在其中,卻也感到整個過程富有挑戰性,因為湯顯祖的劇本基本上都是文人的案頭之作,引經據典的地方太多。為了譯好它們,我請教了文學院的專家,也請教了湯顯祖研究的專家徐朔方、江巨榮、趙山林、葉長海、周秦、王永健等人,許多地方都是莫衷一是。他們告訴我有些唱詞只能理解個“大約摸”,中國古典戲曲文學講的是“感覺”,不必一個詞一個詞地推敲。另外,歷年的“湯顯祖研究會”年會和“中國崑曲論壇”,乃至在香港和澳門舉行的多次湯顯祖研討會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現在,湯顯祖的五個劇本都己經翻譯完了,但我之所以說“初步告一段落”,是因為還要聯繫出版《湯顯祖戲劇全集》,再寫一幅長篇前言,好好總結一下湯顯祖的生平、創作及其在國內外傳播的情況,爭取在2016年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
年以前,把“中國的莎士比亞”完整地介紹給世界。從1996年翻譯湯顯祖的第一個劇本開始,到全集預定出版的日期,前後正好歷時二十年,這恐怕是我翻譯時間最長也最有意義的作品。儘管辛苦,而目“高投入、低產出”,但能夠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貢獻一點力量,還是“其樂無窮”的。
除了翻譯湯顯祖的劇本以外,我還翻譯出版了《評彈精華》、《崑曲精華》和《蘇劇精華》,算是為我的故鄉蘇州文化走向世界做一點貢獻。另外,我還為上海崑劇院、浙江崑劇院、湖南湘崑劇團、台灣崑曲社、中國崑曲博物館等翻譯了《公孫子都》、《紅泥關》、《臨川夢影》、《占花魁》、《長生殿》、《一捧雪》、《雷峰塔》、《爛柯山》、《牆頭馬上》、《西園記》、《西湘
記》、《荊釵記》、《甲申記》、《琵琶記》、《獅吼記》、《班昭》、《憐香伴》、《尋親記》、《十五貫》等20多個演出本和50多場摺子戲,作為演出時打字幕用,起到了一定的社會作用。聽到有的觀眾說,看中文字幕看不懂,看英文字幕倒看懂了,我心裡暖洋洋的。
從事中國典籍英譯我有幾點體會:一、只有熱愛這項工作才會心情舒暢地去做,才能耐得住寂寞。微薄的稿酬確實是“高投入、低產出”,而翻譯實踐在學校里計算科研工作量時也大打折扣,這些都很影響譯者的工作熱情。只有真正發自內心的愛好才能幫助他們克服所而臨的困境,全心投入。二、選擇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如果有可能,就盡量選擇跟譯者自己的特點和愛好比較符合的作品,這樣翻譯出來的文學作品才能既傳神又達意。就像電影演員一樣,有全能的演員,也有本色演員,出演跟演員本色性格比較符合的角色,觀眾看起來也比較自然。有些譯者儘管一輩子從事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數量不少,理解不錯,文字也規範,但就是缺那麼一點“味道”,缺那麼一點“感情”,達不到最佳境界。三、在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號召下,從事文學作品漢譯英的人數大有增加,譯作數量也大有增加,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翻譯文學作品跟創作文學作品有相通的地方,需要譯者有文學的素質,甚至是天賦。現在出版的漢譯英作品,有的實在不敢恭維,甚至語法有錯誤,用詞也不妥當,連《大中華文庫》也不能倖免。如果這樣的作品出口到國外一定無法為國增光;如果給國內學英語的讀者看,則有誤人子弟之嫌。四、最值得推敲的是對譯作的評論。有的人從來就沒有進行過任何翻譯,評論的時候根本不著邊際。我國譯作的評價在國內和國外完全是兩回事,我們應該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現在的空頭評論家太多了,其前景實在令人擔憂。
4.翻譯教學與實踐
我是2002年才開始從事翻譯教學的,所任教的學校也都希望我開設翻譯課。我以前看了不少翻譯理論書籍,但是“看”和“教”是大不一樣的。為了教好課,我進行了一番“惡補”,瀏覽了幾百冊不同的翻譯理論書籍,得到的印象是國外的書籍五花八門,簡直“亂花漸欲迷人眼”。由於翻譯學(翻譯研究)在國外也是一門新興學科,各個作者從自已的學術背景出發,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翻譯的實質,令人目不暇接。國內的著作則多數是介紹國外的思潮,有的則故弄玄虛,把簡單的問題說複雜了。
“教學相長”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我在開設“西方翻譯理論流派”課程的時候,堅持每年都用一本不同的新教材,自已則多精讀幾本,在下一學年用新書時就可以補入其他書中的材料。在開設“中國典籍英譯”課程的時候,由於沒有現成的教材,全部都是自已收集理材料。經過2002年到2008年幾輪教學以後,我於2009年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該課程的教材《中國典籍英譯》。
“中國典籍英譯”課程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講授典籍英譯的理論、歷史、流派和作品鑒賞,又要讓學生自已翻譯。我在蘇州大學連續讓六屆學生參與翻譯了《吳歌精華》等六本涉及蘇州文化的書籍,其中四本己經出版。我帶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則參加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話說節日系列》(4本)、《諸子智慧故事系列》(8本)、《中國民俗趣談系列》(3本)和廣東教育出版社的《中國經典文化故事系列》(5本)等書籍的漢譯英翻譯。我負責審校,學生們則獲得了參加漢譯英實踐的絕好機會。我所帶的學生到目前為止己經有20名畢業,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獨立完成《中國微型小說》等英譯工作,還有一些學生譯的《徐霞客遊記》、《茶經》和《天工開物》己經列入《大中華文庫》系列出版。
回顧過去的歷程,2002到2012這十年是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成果最多的十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從行政工作中抽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和科研。另一方面也是過去幾十年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的結果。我搞學問跟做人一樣,往往有點隨心所欲和隨遇而安。六十歲時,我給自已定的座右銘是“人生六十始”和“休戀逝水,情系幽蘭”,到現在己經修改為“人生七十始”,就是選擇了新的起點。將來回憶自已一生的時候,如果還能夠說,“賞心樂事咱家院”,我也就滿足了。
(以上全文摘錄自《當代外語研究》2012年第5期)

著譯年表


汪榕培著譯年表(收集讀秀75種圖書。合譯合編限於表格長度沒有說明。)
時間書名出版社
1982現代英語句型與結構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3現代英語句型與結構 下同上
實用英語辭彙學同上
1987實用英語辭彙學練習集同上
新編高級英語 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8英語成對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0.11美國英語聽力教程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1財經英語 遼寧專業技術外語考試教材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2.03八十年代國外語言學的新天地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06趣味外國謎語精粹大連出版社
婚姻·命運與生活同上
戀愛·幸福與歡樂同上
1993市民外語100句 漢英日俄韓語對照外文出版社
漢魏六朝詩三百首 206BC—618AD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3.06英譯易經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3.08新編美語聽力同上
新編美語會話同上
1993.10英語謎語詩300首 英漢對照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4英語兒歌精選300首 英漢對照同上
1995英語 上遼寧大學出版社
英語 下同上
艾薩克·辛格春風文藝出版社
英語 修訂版遼寧大學出版社
詩經 中英文版遼寧教育出版社
美語會話速成旅遊教育出版社
1996BBC初級英語入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標準美國英語口語 初級宇航出版社
英譯老子遼寧大學出版社
美語聽力速成旅遊教育出版社
英語學習背景知識詞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智力趣味謎語 英漢對照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6.09全國外語核心期刊外語教學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7英譯莊子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外比較文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比較與翻譯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1997.10旅途娛樂集萃 英漢對照旅遊教育出版社
1998英語辭彙學教程 教學參考用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莊子 漢英對照湖南人民出版社
英語謎語集錦 英漢對照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英語辭彙探勝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英譯陶詩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憂鬱的深思 中外比較文化商務印書館
牡丹亭 英漢對照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陶淵明詩歌英譯比較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大中華文庫:紫釵記 漢英對照湖南人民出版社
大中華文庫:牡丹亭 英漢對照同上
英語辭彙學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英語USA長春出版社
初級美國英語口語同上
牡丹亭 上下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英語辭彙學高級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外語與外語教學新視角叢書廣西教育出版社
大學外語研究 第8集瀋陽出版社
2003英譯 邯鄲記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吳歌精華蘇州大學出版社
陶淵明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電視人感悟文化長江文藝出版社
大中華文庫:莊子 漢英對照(全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大中華文庫:陶淵明集 漢英對照同上
評彈精華 彈詞開篇選(合譯編)蘇州大學出版社
美國英語聽力教程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典籍英譯研究 第一輯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6崑曲精華蘇州大學出版社
典籍英譯研究 第二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大中華文庫:漢魏六朝詩三百首湖南人民出版社
大中華文庫:墨子 漢英對照同上
英語辭彙學高級教程讀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英譯 易經同上
蘇劇精華古吳軒出版社
典籍英譯研究 第三輯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8英譯 樂府詩精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莊子名言精選同上
老子名言精選同上
大中華文庫:詩經 漢英對照湖南人民出版社
英譯詩經·國風 漢英對照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英語辭彙學同上
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英語辭彙學手冊同上
英語辭彙學實踐同上
2009翻譯專業本科生教材:中國典籍英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話說春節同上
莊子 全二卷 漢英對照湖南人民出版社
典籍英譯研究 第四輯未知
2011英語辭彙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論文一覽


1,以“外化”傳譯茶典籍之內隱互文主題,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2010/03,
2,《辭彙學:語言學中的關鍵概念》述介,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05,
3,加強民族典籍的英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廣西民族研究,2008/04,
4,第四屆全國典籍英譯研討會在廣東金融學院召開,上海翻譯,2007/03,
5,《詩經》的英譯——寫在“大中華文庫”版《詩經》即將出版之際,中國翻譯,2007/06,
6,筆耕不輟,求善求美——《英語辭彙學引論》(第三版)評介,山東外語教學,2006/03,
7,為中國典籍英譯吶喊——在第三屆全國典籍英譯研討會上的發言,中國外語,2006/01,
8,英語新詞的認知語言學研究——漫談英語中的“911”辭彙,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
9,英譯《邯鄲記》研究,錦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1,
10,說點“中國英語”也無妨,大學英語,2003/04,
11,英譯古詩(1),英語知識,2002/01,
12,英譯古詩(2),英語知識,2002/02,
13,英譯古詩(3),英語知識,2002/03,
14,英譯古詩(4),英語知識,2002/04,
15,英譯古詩(5),英語知識,2002/05,
16,英譯古詩,英語知識,2002/06,
17,英譯古詩(7),英語知識,2002/07,
18,英譯古詩(8),英語知識,2002/08,
19,英譯古詩(9),英語知識,2002/09,
20,英譯古詩(10),英語知識,2002/10,
21,英譯古詩(11),英語知識,2002/11,
22,英譯古詩(12),英語知識,2002/12,
23,讓陶淵明走向世界——在“第二屆中日陶淵明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摘要(2000年8月15日),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1,
2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英語辭彙學研究給漢語辭彙學研究的啟示,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2,
25,走向21世紀的湯學研究——在“紀念湯顯祖誕生45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3,
26,“同義手段說”與跨文化交際——王希傑先生的“同義手段說“給翻譯研究的啟示,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4,
27,《詞,意義和辭彙:現代英語辭彙學引論》——國外英語辭彙學著作述評之一,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5,
28,《英語辭彙學》——國外英語辭彙學著作述評之二,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6,
29,英譯《邯鄲記》選場(一),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7,
30,英譯《邯鄲記》選場,(二,)(英文),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8,
31,英譯《邯鄲記》選場(三)(英文),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9,
32,迎接中國外語科研創新的春天——在“中國外語教授沙龍”開幕式上的講話,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0,
33,英譯《邯鄲記》選場(四)(英文),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1,
34,英譯《邯鄲記》選場(五)(英文),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35,讓陶淵明走向世界,九江師專學報,2001/S1,
36,國外語言學:歷史與現狀,英語辭彙學:歷史與現狀,外語研究,2001/01,
37,英語辭彙中漢語借詞的來源,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04,
38,英譯三曹詩(1),英語知識,2001/01,
39,英譯三曹詩(3),英語知識,2001/03,
40,英譯三曹詩(6),英語知識,2001/06,
41,英譯三曹詩(10),英語知識,2001/10,
42,英譯三曹詩(11),英語知識,2001/11,
43,張學良詩二首譯介,英語知識,2001/11,
44,英譯三曹詩(2),英語知識,2001/02,
45,英譯三曹詩(5),英語知識,2001/05,
46,英譯三曹詩(7),英語知識,2001/07,
47,英譯三曹詩(12),英語知識,2001/12,
48,英譯三曹詩(4),英語知識,2001/04,
49,英譯三曹詩(8),英語知識,2001/08,
50,英譯三曹詩(9),白馬篇,英語知識,2001/09,
51,以特色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創建一流外國語大學——在慶祝大連外國語學院建校三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1,
52,面向21世紀的我國高等外語專業教學——在面向21世紀外語教學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提綱),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2,
53,提倡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新書序言六則,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3,
54,西方學者對辭彙學研究現狀的綜述——Michael,J.McCarthy論辭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4,
55,英語辭彙學的研究方法,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5,
56,悲建中先生,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5,
57,英語辭彙的國別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6,
58,英語辭彙的國別研究(續),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7,
59,英語新詞追蹤,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8,
60,英語新詞的來源及展望,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09,
61,英語搭配新探,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
62,英語成語新探,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1,
63,標準英語和核心辭彙,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2,
64,自序二篇,九江師專學報,2000/02,
65,賞心樂事誰家院,英語知識,2000/01,
66,英譯三謝詩(9),英語知識,2000/09,
67,英譯三謝詩(2),英語知識,2000/02,
68,英譯三謝詩(7),英語知識,2000/07,
69,英譯三謝詩(10),英語知識,2000/10,
70,登池上樓,英語知識,2000/03,
71,游南亭,英語知識,2000/04,
72,英譯三謝詩(5),登江中孤嶼,英語知識,2000/05,
73,英譯三謝詩(6),英語知識,2000/06,
74,搗衣,英語知識,2000/08,
75,英譯三謝詩(11),英語知識,2000/11,
76,英譯三謝詩(12),英語知識,2000/12,
77,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1,
78,英譯《牡丹亭》選場(英),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1,
79,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2,
80,英譯《牡丹亭》選場(英語),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3,
81,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4,
82,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5,
83,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6,
84,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7,
85,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8,
86,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9,
87,杜麗娘的東方女子憂鬱情結——《牡丹亭》譯后感之一,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10,
88,《牡丹亭》的“集唐詩”及其英譯——《牡丹亭》譯后感之二,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11,
89,中國莎學研究的新里程碑——喜讀劉炳善教授的《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12,
90,《牡丹亭》的英譯及傳播,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9/06,
91,英譯三曹詩選,外語教學,1998/01,
92,兩種文化,兩種田園詩,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1,
93,承前啟後,推陳出新———陶淵明的《停雲》詩賞析,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2,
94,一首生動的寓言詩——陶淵明的《形影神》比讀,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3,
95,陶詩英譯百花開——陶淵明《飲酒》(其五)英譯比讀,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4,
96,各領風騷譯陶詩——《歸園田居》(其一)英譯比讀,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5,
97,詩中畫·畫中情·情中意——《歸園田居》(其三)英譯鑒賞,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6,
98,英語辭彙學在西方開始引起重視,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7,
99,英譯《牡丹亭》選場,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8,
100,英譯《牡丹亭》選場(續),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09,
101,一語天然萬古新(上)──陶淵明其人其詩,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0,
102,一語天然萬古新(下)——陶淵明其人其詩,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1,
103,關於英語詛咒語,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1,
104,面向21世紀的對外漢語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2,
105,走向21世紀的英語辭彙學,外語研究,1998/03,
106,《中外比較文化》(前言),日語知識,1998/05,
107,創建一流外國語大學服務於建設新遼寧發展戰略,遼寧教育研究,1997/01,
108,英語辭彙的最新發展,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03,
109,一套具有當代意識的教材——喜讀《展望未來》英語教程,外語界,1997/03,
110,九十年代國外語言學管窺——語言學和詞典,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01,
111,漢魏六朝詩譯后感,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02,
112,詞義變化的社會和語言原因,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03,
113,英語的短語動詞,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04,
114,契合之路程:莊子和《莊子》的英譯本(上),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05,
115,契合之路程:莊子和《莊子》的英譯本(下),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06,
116,十年磨一劍,英語知識,1997/07,
117,《90年代國外語言學的新天地》,英語知識,1997/06,
118,今人譯古詩──英譯《古詩十九首》札記,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06,
119,異曲同工,異彩紛呈──中英文謎語比讀,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01,
120,英譯《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05,
121,雙語詞典學研究大有作為,辭書研究,1995/01,
122,《莊子》十譯本選評,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04,
123,古典名著漢譯外是我國文學翻譯領域的短線,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01,
124,漫談《詩經》的英譯本,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03,
125,殊途同歸譯《詩經》──《桃夭》英譯比讀,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5/02,
126,英譯《詩經》(國風)十八首(一),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01,
127,英譯《詩經》(國風)十八首(二),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02,
128,傳神達意譯《詩經》,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04,
129,雙語詞典學研究大有作為,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05,
130,向著大外更加輝煌的明天,前進──在慶祝大連外國語學院建校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06,
131,說東道西話《詩經》——從“關雎”談起,現代外語,1994/04,
132,英譯詩經二十二首,外語研究,1994/04,
133,英譯詩經二十一首,外語學刊,1993/06,
134,英譯詩經十五首,外語教學,1993/04,
135,英譯詩經(國風)十九首,外語與外語教學,1993/06,
136,譯可譯,非常譯——英譯《老子》縱橫談,外語與外語教學,1992/01,
137,探索雙語詞典的新選題——在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上的演講摘要,外語與外語教學,1990/06,
138,團結奮進,把大外辦出新水平——在慶祝建校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外語與外語教學,1989/05,
139,教學帶科研,科研促教學——祝賀學報創刊十周年,外語與外語教學,1989/06,
140,熱烈祝賀《英語知識》創刊——代發刊詞,英語知識,1987/01,
141,英語對舉反義詞的語義和文體特徵,外語學刊,1986/01,
142,英語中的漢語借詞,外語與外語教學,1986/01,
143,英語重複型成對詞的理據,外語與外語教學,1986/04,
144,“——of——”結構的修辭作用,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4/03,
145,英語並列同義詞的語義和文體特徵,外語與外語教學,1984/03,
146,情以理達,情見乎辭——華茲華斯的《水仙詩》賞析,外語與外語教學,1984/04,
147,英語外向複合人稱名詞小議,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2/02,
148,《南柯記》選場英譯(英文),'2006中國·撫州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總第
149,“同義手段說”與跨文化交際——王希傑先生的“同義手段說”給翻譯研究的啟示,王希傑修辭思想研究,2004
150,語言學與詞典,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1996
151,英語辭彙學在西方開始引起重視,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