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前身為廣東省立高級水產技術學校加工科,創建於1950年,是華南地區最早從事水產品加工科學研究和唯一以水產品加工為特色的學科,2003年成立湛江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2005年7月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學院已形成了學科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眾多的特色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
學院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和食品質量與安全系兩個教學系,建有“廣東省教育廳水產品深加工重點實驗室”、“海洋食品研究所”和“實驗教學中心”等科研教學實驗室。“海洋食品研究所”下設海洋食品、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食品科學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四個研究室。“實驗教學中心”建有食品微生物技術、食品安全檢驗、食品工程等三大本科實驗室。
根據“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官網資料,學院有教學科研人員3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6人,副高以上人員佔89.7%;碩士15人,博士18人,其中留學歸國博士4人,博士佔46.2%;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4人;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佔85.7%。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與營養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1人、校級培養對象2人,校級重點培養教師2人。
學科帶頭人章超樺教授,留日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食品與營養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是省內外知名的水產品加工專家。
學院學科在長期的建設中,凝練形成了“水產品高值化加工與利用”、“南海生物活性物質研究與開發”、“水產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4個穩定和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研究範疇覆蓋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所涵蓋的二級學科全部領域。這些研究方向積極開展創新性研究,多項科研成果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承擔了一大批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根據“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官網資料,五年裡,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等各類課題共125項,在研到帳經費1641.74萬元。發表論文383篇,其中SCI、EI收錄45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科學技術獎17項次,其中,章超樺教授主研的(第二完成人)“大宗低值蛋白資源生產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調味品共性關鍵技術”項目於2010年1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海大成立以來,首次獲得國家級獎勵。申報國家發明專利64項,其中授權5項;有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生產技術,已實施成果轉化4項(“多酶法生產魚貝類海鮮調味料新工藝”、“金槍魚魚頭綜合利用”、“亞熱帶水果深加工技術及其產業化”、“金花茶系列新產品”),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華南地區水產品和農產品加工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學院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日本東京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台灣海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外大學的相關學科建立了教學和科研合作關係。聘請了國內外著名學者如日本東京海洋大學山中英明教授、日本歧阜大學山內亮教授、中國海洋大學王長雲教授及華南理工大學趙謀明教授等12人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院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了學院辦學實力的不斷提高。根據“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官網資料,五年裡,學院先後被評為了廣東省文明單位;“湛江市先進集體”;廣東省“巾幗文明崗”;湛江市“三八”紅旗集體;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評建排頭兵”先進集體;學院黨委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工委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廣東海洋大學固本強基工程先進基層黨委。2010年4月,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團隊獲湛江市“五一勞動獎狀”獎。
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教學改革為核心,科研創新為動力,實驗室研究平台建設為保證,在適度擴大辦學規模的同時,致力於提高辦學層次,走內涵式發展和特色發展道路,肩負海洋使命,努力將本學院的學科建設成為海洋水產特色明顯、辦學水平較高、綜合實力較強、教學科研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在國內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科。
(1)類型定位: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發展。
(2)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3)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綜合素質高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學科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4)服務面向定位:面向全國,立足廣東和環北部灣地區,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