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

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俊,1956年11月生於湖北省沔陽縣,引力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教授、引力與量子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羅俊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物理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后留校任教;1985年華中工學院研究生畢業,由中山大學代為授予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任華中理工大學教授;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08年任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3年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2015年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羅俊長期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

人物履歷


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即現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5年華中工學院研究生畢業,獲中山大學理學碩士學位(當年華中工學院還沒有相關碩士學位授予權,因此由中山大學授予);
羅俊[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俊[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年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2009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2010年7月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3年7月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廳級);
2015年1月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017年4月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社會兼職


第二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基本物理量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Frontiers of Physics in China》《空間科學學報》《物理學進展》《深空探測研究》編委。

研究方向


羅俊
羅俊
引力理論與實驗、精密測量。
到目前為止,羅俊院士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縱向科研課題20餘項,其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含傑出青年基金、重點項目和創新研究群體、973計劃各1項)、攀登計劃、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基金和霍英東基金以及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等國防重點項目若干項,科研經費總額2800餘萬元。

科研成果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
1.利用精密扭秤弱力檢測技術進行了日全食反常效應觀測和帶電扭擺特性研究,這兩項實驗結果否定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Saxl的研究結論,並解釋了長達三十年之久的所謂“引力異常之謎”。
2.利用精密扭秤弱力檢測技術進行了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實驗精度達到105ppm。
3.首次提出檢驗旋轉物體的等效性:測量兩個不同旋轉速度的物體在地球重力場中自由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差。
4.首次提出採用旋轉扭秤調製檢驗光子靜止質量的上限,給出光子靜止質量上限為1.2*10^(-51)g。

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規範。”羅俊十分重視“規範”,這是他培養學生、做科研的基本態度。
羅俊指導的博士生胡忠坤、塗良成的論文分別獲評2003、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招了學生,就要讓他有所進步、有所收穫、有所成就。”羅俊不僅精心指導學生,還站在實驗室未來發展的高度,為學生們開闢新的發展研究方向。從引力實驗到周澤兵的精密重力測量、胡忠坤的冷原子物理、再到塗良成的重力梯度測量等,在他的扶持下,這幾名學生都快速成長為中心新一代的學術帶頭人。
● 教育理念
羅俊認為,大學的基本職責是本科人才培養,本科人才培養工作要關注絕大多數學生,要確保絕大多數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頂層規劃對於本科教學十分重要,專業建設要有整體規劃,要確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建立與定位相適應的培養方案,建設與培養方案一致的核心課程體系。他要求本科教學工作要規範有序,要強化教學基本建設。 

個人貢獻


羅俊
羅俊
長期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開展了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實驗結果被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基本物理常數任務組收錄;開展了光子靜止質量的實驗檢驗,實驗結果被國際粒子物理數據組(PDG)收錄;開展了亞毫米範圍牛頓反平方定律的實驗檢驗,實驗結果得到國際同行認可;與他人合作開展了宏觀旋轉物體等效原理的實驗檢驗等基礎科學研究。

學術論文


羅俊院士現已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8篇,全部為SCI所收錄。
主要論文:
The mass of the photon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New experimental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 with a rotating torsion balanc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ull test of Newtonian inverse-square law at submillimeter range with a dual-modulation torsion pendulum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Determination of the Newtonian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with Time-of-Swing Method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人物評價


羅俊團隊的工作非常傑出,為獲得準確G值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擁有羅俊、他的團隊和這樣一個出色的實驗室是中國的驕傲。(美國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前主席James E.Faller教授評)